1968年,我进北京地毯总厂就认识薛龙冠先生了。他很早就搞地毯设计,许多作品现在还是畅销图案。特别是“古纹式”地毯,开辟出了另一块天地。地毯设计好多人都会做,但设计出有特点的很难。他对地毯的工艺有深刻的理解,对图案有独特的理解和视角,才能创造出既有个性又适合地毯的图案。
北京手工地毯的原料本身不是工艺品,要把它制成工艺品,靠的是图案设计。设计者有一个构思,用工艺把它表现出来。薛先生是工人出身,他对工序很了解,他的设计效果就能够通过工艺充分地表达出来。 像上个世纪90年代,他设计了一个彩虹系列,抛开了传统的地毯纹样,色彩非常丰富,也没有对称。机织地毯受机器限制,只有8种颜色,手工地毯几十种、上百种颜色都可以。像一个红色,就有由浅到深4组色,这种渐变的效果,机织毯就做不出来。他这套设计,把我们的工艺充分展示了出来。从设计来说,比传统纹样要求更高,很难掌握。
地毯设计和别的工艺美术品设计不太一样,它可以借鉴的东西比较少。地毯是铺在地上的,要和家具、室内装饰等协调,很多题材不适合,只能自己设计一些东西。京式地毯过去为什么形成一种固定的样式?就是和中国古式的家具有关系。八仙桌、条案、太师椅,中间摆块地毯,整个氛围就出来了。
另外,地毯设计还得考虑到具体操作。设计小样之后还有一个放大稿,就是把设计图按比例放大,标上颜色,工人就按那个来织。颜色的配备、纹样和结构怎么样,这些都不是织工的事,设计者事先都要考虑好。
手工地毯设计需要专人来从事。薛先生主持北京市地毯研究所的那个阶段,是北京图案设计实力最雄厚的时期,中国地毯图案中心也设在那里。
手工地毯效率比较低,随着劳动力价格上升,机织地毯普及,手工地毯的出路就是走精品路线。薛先生一生热爱地毯事业,对地毯设计有很深的造诣和修养。直到现在还不断突破自己,他的努力对提高地毯的工艺水平、推动中国地毯走精品路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