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业倒闭潮下中国老板的对策:跑路到东南亚



10月31日,应邀到东莞参加“世界鞋业发展论坛”(我是某鞋业品牌顾问、《亚洲鞋业》杂志特约撰稿人),又一次感受金融海啸的威力。 

与全球鞋业老大们合照,左一为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先生

千千万万老板下岗

尽管在论坛上,权威专家、行业专家、政府官员在喊“发展、转型、升级”,但在论坛下,众多鞋业老板很彷徨,普遍的意见是:谁不知道发展、转型、升级是唯一出路?但就是“明天会更好,今晚过不了”……

有老板调侃说:过去是千千万万的职工下岗,现在是千千万万的老板下岗。

每个下岗老板的背后都意味着更多的职工下岗,更多的家庭没有保障,情况非常严峻。

据传闻,珠三角今年倒闭的鞋厂高达1000多家(珠三角的鞋厂总数约7000多家)。

制造业退走东南亚?

Tommy是鞋业老板,也是我的客户。

2007年,Tommy萌生退意。有同行约他将工厂搬到柬埔寨、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被我几番话打消了念头。

2007年我正好在越南胡志明市呆了大半年,为全球最大的蜡烛生产企业做流程改造,对越南的投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我问Tommy:据你所知,越南有什么投资优势?

Tommy:人力成本低(越南劳动法最低工资保证约为人民币350元左右)、政策优惠……

我回应如下:

东南亚没有人力优势

中国经济发展30年,也就这几年沿海地区出现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因为中国有14亿人口;

但是,东南亚的人口与中国比差太远了,例如越南只有7000万人口,这点劳动力根本就不够用,只要一对外招商,立即就紧缺,劳动力成本很快就上来。

 鞋业倒闭潮下中国老板的对策:跑路到东南亚
所谓“政策优惠”是看菜吃饭

 任何一个政府,都是看菜吃饭,没什么人来之前是“政策优惠”,等投资者多了,劳动力紧缺了,就开始收紧政策。

有人形容,政府招商策略是:开门招商,关门打狗。这种说法也许比较偏激,实际上大家都是看着手上的牌来打。这些年珠三角的劳工短缺,政府肯定想做产业转移、升级,将低附加值的产业“赶走”,吸引高附加值的产业进来。

工业革命始于英国,看看工业产业转移的轨迹:从欧洲到亚洲,从亚洲四小龙到中国,从深圳到东莞,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沿海到内陆,从中国到东南亚(不知道转移到非洲的时候,能否让野生动物干活?)

如果产业不升级,转移是不可逆转的规律。

土地资源昂贵

我没有去柬埔寨、孟加拉,但就我所知道的越南,土地资源比中国还昂贵。

越南为了吸引外资,刚开始的阶段,厂房资源并不昂贵,但进去了才发现,土地资源一点都不便宜。

我所服务的蜡烛企业在胡志明市的郊区,相当于广州的花都、从化地区。企业为中国籍员工租了集体宿舍,两房一厅的平民房,在深圳周边地区一般不超过800元,但在胡志明市的郊区却要2000多元(全部以人民币计算)。

我住在市区里的酒店公寓,3房1厅,月租金2万(此公寓内部设施很好,但外部环境实在不行。蜗居在一个类似广州西关的小巷里,司机权叔每次送我回公寓,要在弯弯曲曲的巷子里转几道险弯,佩服权叔的车技之余,总是捏把汗。此公寓让我第一次领略了越南的高消费)。

随便一家五星级酒店,2000元一晚,很多时候还订不到,比广州贵多了。三层楼的小洋房,开价就是2、3千万,跟香港有一拼。

越南最繁华的城市当数胡志明市,很多方面相当于中国的80年代,虽是商机无限,但也有很多外国人所难以逾越的难题(日后有机会写一写)。

增大供应链管理难度

这一点做工厂的人都很明白,首先是采购、物流的成本和速度。中国毕竟是制造业大国,大部分原材料的采购还是要在中国进行,还有海关、关税等一系列的问题……

问题太专业枯燥,这里就不细说了。

人才本土化

企业搬往外地,很多员工都不愿意跟随。毕竟要离开家人朋友、熟悉的环境。

哪怕愿意跟随,企业也要付出很高的成本,首先工资可能要翻2-3倍,每年还要给次数不等的探亲假,提供交通费……

搬到越南等国外去的工厂,面临一个语言沟通的问题,弄不好因言语不通而衍生的问题、误会、矛盾比比皆是(还有国情民性的不同,文化冲突……问题很多,不一一列举) 。

因此,无论搬到哪里,人才本土化都是企业刻不容缓的大事。

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评估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不但要看劳动力、土地资源、能源、税收政策等显性成本,还要看隐性成本、配套设施、可持续发展性。

广东有句俗语:上屋搬下屋,唔见一箩谷(楼上搬到楼下,不见了一箩筐的谷子)。

建议

中小企业搬家,首先要考虑当地政府的产业定位,一定要搬到产业族群去。

就Tommy的鞋厂,我建议可考察江西,鞋业是江西的产业定位之一,从东莞到江西,几乎全程高速,几个小时便能到达。

后记

Tommy听完,觉得有道理,便打消了转移到东南亚的打算,还与同行分享了我的分析,同行怀疑我是江西招商办派来的,执意要见我咨询江西的情况(我对江西基本不了解,只知道鞋业是江西的产业定位之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71600.html

更多阅读

小老板的生意经txt 从教师到餐馆老板的生意经

他在汉堡开餐馆 凡是国内到过德国汉堡的朋友,大多知道离火车站不远有一家地道的湖南菜馆“潇湘饭店”,什么“红烧肉”、“酸豆角”等有特色的湘菜,在那里都能吃得到。潇湘饭店的老板叫王建国,见人总是一脸和气,人直心快,所以不少客人都

3个中国老板的文化观:没有文化的企业走不远

  用文化形成  一种动力和约束力  朱家庆西安伟志集团副总裁  企业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经济组织,最终决定企业命运的肯定是人这个生产力要素中最具活力的因素,资金、土地和其他人以外的自然资源

老板 潜规则 中国老板的几条‘潜规则‘

十年的咨询生涯,几乎全是在跟被称为“老板”的人打交道,也算是“阅人无数”了,就发现中国人对于“老板”的认识有两个极端:一种是将“老板”尊上了天,觉得这是个人前人后都可以吆五喝六、出入相拥的好角色,其印象类似于早年港产片中的“

《潜伏》:中国老板的必修课

 中国老板可能会把《潜伏》视作必修课。  为什么呢?   当年一部《胡雪岩》曾经成为中国老板创业的经典之剧,一部《围城》曾经成为中国小资们的枕边书,这都不稀奇,你可曾看到过,前两年的一部《亮剑》也成为了中国老板的必读剧。我

声明:《鞋业倒闭潮下中国老板的对策:跑路到东南亚》为网友静候灵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