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上半年,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来讲是一段特殊的时期,在面临全球经济发展疲软、人民币升值、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等诸多不利因素,但中国的对外贸易却呈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9%,这个数字高出了不少的学者和机构年初预期。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在做客中央电视台“经济热点面对面”时,对我国出口所面临的现状进行了解读。 6666亿的背后 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6666亿元,但隆国强却表示,这组看似幸运的数字背后所蕴含的问题却远不如表面乐观。 “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增速达到21.9%,是在美元大幅度贬值和国内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得到的,也就是说,是在两种货币都贬值的情况下取得的。”我们考察经济活动的时候,要把货币因素要剔除掉,今年上半年,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长率21.9%,用人民币计价的出口的增长率是11.2%,如果说,我们再扣掉国内通货膨胀的因素,再扣掉国内的通胀因素,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今年上半年实际的出口增长的速度,已经到了个位数,所以我们把它剖析以后会发现,6666亿已经不那么乐观了。 次贷危机的连锁反应 如今“次贷危机”已经变成了一个耳熟能详的词,美国经济的整体增速放缓,就像蝴蝶效应一般影响到全球经济,那么这种连锁反应会对中国的出口有何影响呢?对此隆国强表示,影响主要来自几个方面:“我国出口企业,把东西卖到美国去,美国采购商破产了,还不起钱了,我们的出口企业就收不回钱,这对我们的出口企业是个直接的打击,但是这些都是非常次要的,非常小的影响。”在隆国强看来,更大影响来自需求的放缓,“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它的经济衰退,进口需求的减缓,就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按我们自己的统计,前五个月我国对美国的出口不到10%,如果要看美方的统计,包括经过香港转口的源产于中国的商品,前四个月,美国整个进口需求增长率是11.5%,而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只有1.8%,如果扣掉美元贬值、人民币贬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率都是负的。”同时隆国强还指出:“由于美次贷危机,导致了美元贬值,以美元标价的初级产品进一步上涨,而对中国这样一个靠大量进口初级产品的国家来说,就意味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我们每年因为涨价,而进口这些初级产品要花出去,多花出去六七百亿美元,六七百亿美元是个什么数,就是大概4000亿元到5000亿元人民币。” 危机与机遇并存 隆国强预计,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我国出口企业所面临的因升值带来的压力,还会进一步地上升,从外部环境来说下半年的出口形势可能会比上半年更严峻。 面对如此之多的困难,中国的出口企业应如何对待呢,对此隆国强表示,从中长期来看,这些困难恰恰是推动我国出口企业去升级换代,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一个动力。

“从劳动密集向资本技术密集的过程我国延续了这么久,很重要的原因有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力的供给,这种低成本的坏处就在于,我国的出口企业,升级的动力不够,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土地成本逐渐的提高,它会迫使我们的出口企业去放弃那些最低端的,劳动密集的环节,逐渐地向中端高端去推进。” 同时隆国强指出,困境同时促使中国的出口企业选择靠创新来提价转嫁成本的发展新路:“很多出口企业,确实也在这些方面经验不足,这都是短期内我们要做的,调整中长期来看,关键是我们怎么能够通过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使得我们在特定产品上,具有比较强的议价能力。以深圳有些企业为例,他们的产品有它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因此它可以比较容易的把这些上涨的成本因素转移出去。”(本文系本报与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联手推出的《经济热点面对面》节目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