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能够从新闻报道中看到:中国品牌在许多市场中打败了国外品牌,取代外国品牌成为了市场的主导。由此看来,一个合乎逻辑的推论是:如果在中国市场能够打败外国品牌,我们应该也有机会在外国市场打败外国品牌。但真的这么简单吗? 在中国市场,中国品牌虽然已经具备了很高的知名度,形成了市场份额方面的主导地位,但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强势品牌,尚未形成清晰的、可持续的品牌价值定位。换言之,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令人忧虑。 品牌建设不下功夫 众多国内企业尽管在品牌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但往往是形成了响亮的品牌口号或精美的广告宣传,但是品牌的形象仍然较为模糊,没有形成鲜明的品牌个性。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品牌的塑造缺乏来自于消费者体验层面的支撑,品牌口号与消费者的实际体验没有任何关联,最终导致品牌价值流于空泛。 用户需求太过模糊 在国内的众多行业中,中国企业大多是凭借价格、渠道和服务等优势占据较强的市场地位。但主要是在已经非常成熟的主流产品市场,在需要挖掘或引导消费需求的前沿领域则处于劣势。在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是否可以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从而开发出新的产品或者开拓新的细分市场更加是生存的关键。
![中国不能制造圆珠笔头 中国制造为何不能打动老外?](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2231765064258.jpeg)
价格战争恶性循环 低价格和低利润导致企业缺乏研发投入,研发投入的匮乏又进一步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从而更加依赖于价格战。此外,价格是品牌塑造的杀手锏,对价格战的依赖将带来品牌的大幅度贬值,价格战与高端品牌永远无法共存。因此,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中国企业更加无从谈起强势品牌的树立。 可靠的品质保证是企业参与竞争的前提。中国制造何日才能站到国际舞台的中央熠熠生辉?但愿那一天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