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出口企业而言,目前的劳动力成本已成为压在心头的千斤重担。据统计,中国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已转移到工厂,流水线作业的工人工资正以10%以上的幅度增长。而对于技术工人,如机器修理工等,工资增幅还会更大。在沿海城市,即便是低技术含量工人的月收入也已超过120美元。据估计,今年中国纺织工人的工资还将上涨16%,而新的劳动法规也使企业不可避免的要付出更多成本,比如养老金。此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以每年10%的速率升值,这使在美元计算下的中国劳动力价格每年上升25%。同时,接近8%的通胀率更是增加了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预期。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压力,而与此同时,油价上涨成为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油价上涨正带动运输、钢铁、化工乃至粮食产品的价格调整。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专家白明认为,“如果成品油涨价因素完全要由下游企业自行消化,下游企业的成本负担就可能很重。”但是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内销企业可以对产品提价转嫁压力,出口企业的涨价空间却不大。 因为油价上涨,以石油为初级原料的涤纱价格在过去几天里每吨上涨了1200元。同样涨势惊人的还有运费。以为纺企的经理介绍说,刚刚向一个海岛国家发出一个小包裹,3200元的价格让他震惊不已,“不久之前价格还是2000元,现在相当于一件衣服的成本增加了100元钱。”

中国第一纺织网首席分析师樊敏预计,今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预计仅能维持10%左右的增长,相当于增速腰斩。纺织业是这样一个状况,其他产业都好不到哪里去,成本上升、原料上涨、运输费用增加...任哪一条都可以对出口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我们的合同都是两个月前签订的,只能硬着头皮做完,即使提出涨价,客户也不一定同意。”一位出口企业负责人颇为无奈。两难困境下,中国出口规模的收缩已难以避免。 (文/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