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凭借各种资源优势吸引着国际淘金者纷纷前来设厂投资,在瓜分中国市场的同时也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做了不小贡献,时至今日,还有一批莘莘学子为能入外企工作而绞尽脑汁,而现在,有一种现象正在显现,那就是外资厂商开始回流,当中国的土地上再也见不到外国工厂时,中国是否能撑起这片蓝天? 新闻回顾:“加拿大经济学家日前在温哥华发表一份前瞻性报告,称在高油价和贸易新形势之下,北美制造商正重新认识生产与运输总成本之间的关系,部分制造商已经新考虑将生产线移回美国国内或墨西哥制造生产,以此降低成本来提高竞争力和获得价廉物美商品的唯一出路。” 运费成重负,距离是金钱 油价高涨向来是不被航运界所重视的,因为在航运界,似乎永远存在着很多的方法来规避油价的高涨,但是对于附运费的制造商来说就不一样,不知道是否是中国对油价的干预让国外投资者也感到了恐慌,短短几年时间里,运价已经翻了好几倍,运费高企和综合运输成本上升,迫使美国的厂商把部分生产线重新考虑转移回国内,并且暂时放缓了向海外输出加工生产的步伐。在距离就是金钱的今天,美国生产厂商开始回流,似乎这是有悖于初衷的,美国生产商纷纷在低成本国家建厂生产,对美国消费者意味着能买到更便宜的产品。但是现在油价成为拐点,使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海外投资策略。 中国已经不在是外商的黄金宝地 随着中国贸易的发展和中国企业的壮大,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地位也已经呈下坡,中国企业在外资面前也不是一味的低头,而是表现出一定的杀伤力。加之目前原材料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中国投资的成本已经不占优势,香港东方海外航运公司(OOCL)主管太平洋西向线的副总裁艾德瓦德相信,相当一部分生产线在5年内都会回流,因为运输成本上涨的同时,海外工厂的其它成本也在上升。有些公司已经意识到,“离家比较近的时候,更容易操控自己的公司生产。 美国电器设备制造商艾默生公司(Emerson)日前把电器压缩器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了美国和墨西哥,以便更接近北美的客户,降低运输成本。 中国就业,契机?危机? 厂子一撤,注定造就人才转移。这批从外资企业出来的人才转移到哪?进驻本土企业,那么被替换下来的人一定也是逐层往下就职,从这方面来说是减少了就业机会的,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人才和就业的机会是不成正比的,外资厂商的转移对中国就业来说是危机,也是压力。

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外资的撤离注定会造成一个区域或一段时间内某些行业产品的供不应求,中国本土企业可借此机会赢得一小块市场,在企业的人员配置上势必会比外企的要求要低,加上中国企业向来的家族风比较重,因此提供的就业机会不见得比外资提供的就要少,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中国就业似乎也是一个机会。似乎,对中国企业也是一个机会。 中国行不行,不是外国人说了算,也不是我们自己说了就算,一切决定在市场,跟随市场步伐,没有了拐杖,爬也要爬出一条路来,我坚信,希望你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