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进军思考经方下载 海尔进军物流业的思考



时下,“物流”成为社会上较为时尚的名词,经常被人们所提及,尤其是在我国竞争相当激烈的家电行业 ,更是把物流放到了企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众多的家电厂商积极地增强自身的物流能力,并以此作为企业 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有的企业更是专门成立了物流子公司或者专门的物流业务部门,来加强自己 的物流实力,适应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从而降低企业的物流运作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海尔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很有影响力的家电制造厂商也不例外。海尔从 1999年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物流能力,成立了专门的物流推进本部,在短短几年时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也打响了海尔物流这一金字招牌,创出了名声,在我国的物流领域树立起了海尔物流这面旗帜,对企业的 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企业间竞争的主要因素是成本,到70年代竞争的主要因素转变为质量,进入80年代以后竞争 的主要因素就变成了时间。这里说的因素主要是指交货期和响应周期。用户不但要求广大厂家要按时交货 ,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这就对生产制造企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般而言,生产制造企业的 物流业务要么自己做、要么让其合作伙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做物流业务。

尽管海尔在“三个转移”的思路中提出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产业方向,但是,海尔目前仍然是 一个制造企业,因此,海尔不能像有些国外的跨国公司那样,把生产和分销全部外包出去。如果海尔也将 自己的生产部分外包出去,那么,海尔将可以省去在物流方面的大量投入,比如海尔为了其整个物流系统 的顺利运作所建立的仓库、立体库和各个物流结点设施,以及为了公司物流网络的效率而搭建的现代化物 流信息平台,而且在平时的实际作业当中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种投入都是相当巨大的 。那么,海尔为什么不向发达国家的制造商那样与专业的物流公司合作,由物流公司合作来承担起物流业 务呢?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尚未成熟。

无论是第三方物流,还是第四方物流,在中国发展尚需时日。我国的物流是近几年才热起来的,物流被社 会所重视并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的时间并不长,还无法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而海尔这样一个以国际化经 营为战略方针的大企业,没有时间也没有可能坐等第三方物流发展起来之后才进行物流业务,所以自己做 物流就成为一种必然,或者说是出于无奈。

2、物流外包一个度的问题。

无论是传统物流,还是现代供应链条件下的系统性的物流运作,物流外包总是有限度的,不能认为物流外 包无所不能,它总有能够外包的部分和不能够外包给别人来做的部分。如果物流无限延伸就会涉及到企业 的商业秘密,比如,从采购计划就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新产品开发等商业秘密。尤其是在中 国目前信用制度并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上的商业机密性的信息是不能轻易告诉其合作伙伴 的,这可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海尔的物流是从源头做起、从采购做起,因此,出于商业考虑, 海尔自己做物流无可厚非。

 毛进军思考经方下载 海尔进军物流业的思考
3、海尔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没有公司能完成。

企业外部物流可以外包,但是企业内部的物流也可以外包吗?显然,在目前条件下是不现实的,首先是没 有哪个企业有能力为海尔做物流。以用于国际市场的国际采购为例,由于外贸和外汇制度,中间环节必然 产生关税,这样,就会占用更多的资金,加大成本。即使不是,国内的供应商能够独立完成国际采购和物 流,并且可以在网上交易的企业也是凤毛麟角。从道理上讲,作为制造企业,海尔应当将其物流业务外包 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行专业化的合作、专业化的经营。但是,事实上很可能是没有哪个企业能够或者愿 意承担海尔所要求的物流。为什么这样说呢?看一看海尔已经建设的物流设施,单就其独自投资的自动化 立体库就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国内没有哪个企业能够按照海尔的标准为海尔做物流服务。

4、海尔自身发展物流的需要。

中国的大型企业和在中国本地化的外国知名企业不同,来自发达国家的企业拥有物流方面的人才和经验, 一些国内的物流企业也是在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的教授下才发展起来的(比如宝供物流)。而国内的企业, 包括海尔也不例外,在发展物流之前,是没有物流人才和经验。如果海尔自己不做物流,那么,海尔的物 流就会和许多中国企业一样停留在概念上,就不会培养人才和积累经验,不论内部的还是外部的物流都谈 不上。购买物流作为一种产品、服务或者解决方案和其他事物没有什么不同,企业作为购买者或者用户首 先必须真正了解物流,如果海尔的物流只停留在企业领导的口头上、书面上,那么,就是社会上的其他企 业可以为其提供物流服务了,海尔也没有能力购买和享用。

现在,市场上的消费需求向着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这种消费倾向,企业建立快速的柔性化 的生产方式就很重要,与之相适应的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产成品及时地送达到消费者等等物流作业活动的 效率,就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着企业的命运。为了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转变,海尔一直在进行企业 流程再造,要把整个企业网全放在服务业的角度来处理业务,来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切以订单为 根据,按照订单进行生产。如果海尔在其规模不断扩大的时候,还坚持以前的物流作业方式,不以现代的 物流观念来建立海尔物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企业乃至社会上的物流资源,就必然会影响其物流运作 的效率,最终影响其发展。

那么,海尔自己做物流就一定能成功吗?当然我们一时还无法给这个问题下一个永恒性的结论,这要依据 海尔物流在实际运作中对企业的贡献来判断,时间的检验才是最终的标准。但在海尔强化企业物流作业以 后的效果来看是成功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仅以采购这一方面来看,在整合以前,各事业部都是自己采 购,物流部成立以后施行集团统一采购,直接效果是降低了集团对外采购成本,间接效果是择优采购带来 了零部件产品质量的整体提高,库存减少。其中,零部件仓库存放面积就减少了32万平方米,相当于减少 了43个足球场的面积;每年减少仓库租赁费用5200多万元。同时,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从1998年的2200多 家减少到1999年不到900家,国际化供货方的比例为71.3%-,其中有50多家供应商是世界500强企业。与此 同时,集团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加快,1999年为118天,2000年为91天,2001年为79天,取得了明显的成 果。

海尔做物流有着各方面的原因,就像上面所讲的外界环境提供给海尔可利用的物流资源并不能一下子达到 海尔的要求,但同时还有其他的许多因素影响着海尔在这一问题上的决策。在此,让我们来对海而做一个 SWOT分析,看一看海尔在物流领域发展的态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72715.html

更多阅读

海尔兄弟:卖的全是高端周边

说起来海尔兄弟是海尔冰柜上的吉祥物,在那个遥远的年代这种土洋结合的形象还是很时髦的。这种蒙古人种和高加索人种相拥而立的图最初是用来体现中苏友好的。换成当时刚流行的沙滩热裤以及甜筒冷饮,这样一个有着山寨风格体现着时代更替

海尔 衰落 华为的崛起与海尔的衰落

华为和海尔,是两家中国非常优秀的企业,也是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企业。华为和海尔2004年的销售收入分别是400亿和1016亿,到了2013年,华为达到2400亿而海尔只有1800亿,利润分别是286亿和108亿,海尔的发展速度、盈利能力都已经远远落后

海尔的创新战略 海尔在互联网时代的战略创新

     1984年12月26日,我们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创业。当时的冰箱厂亏空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在过去的28年,海尔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名牌战略(1984-1991年)、多元化战略(1991-1998年)、国际化战略(1998-2005年)、全球化品

海尔:用户导向的网络化战略实践

     互联网时代,碎片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给传统的制造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显然,传统企业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致力于互联网时代商业发展模式探索的海尔,为了更加贴近用户,如今已进入了第五个战略发展阶

声明:《毛进军思考经方下载 海尔进军物流业的思考》为网友淡忘那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