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住着2000多个大学男生的宿舍楼和一个好点子,让大学生茶忠祥成为了自己财务的主人——每天晚8时到10时,这名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防生都会带着他仅两个人的团队,在自己所居住的宿舍楼内,逐层推销鸡腿和鸡肉卷等学生“喜闻乐吃”的夜宵。
3年来,凭着对市场特征的“明察秋毫”,这位贫困学生当上了老板,不但自己完全负担了学费和生活费,还向家里寄了8000元钱。穷孩子瞄准“窝边草”
茶忠祥来自云南大理的彝族山区。2006年9月,他揣着高中、乡里和企业家共同赞助的一万元来到北京上大学。由于家境贫困,接下来几年的学费让小伙子很是犯愁。 他去中介挂号等过工作,也在校园打过小时工,但时间付出过多和经济收益太少,让茶忠祥动了自己创业的念头。 他发现,学校里很多同学晚上懒得出门,会叫外卖填肚子。“大一时,学校管得不严,楼下聚集许多小摊,很受学生欢迎。后来学校整顿,楼下的小摊都四散了,我就想,能不能考虑做外卖?” 茶忠祥说,特别是他居住的宿舍楼周边,食堂打烊早,校门外小吃摊夜里零点后才开张,学生想吃夜宵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叫外卖。虽有俗话“兔子不吃窝边草”,可茶忠祥还是决定从自己最熟悉的环境“下手”创业。外卖鸡腿每个获利3成
说干就干,2007年3月,茶忠祥和两个同伴创立“麦蒂儿”快餐校园外卖服务。他们的启动资金是200元,主要用于进货。“开始做外卖前,我仔细考察了市场,发现人大东门外的女人街、南门外的考研一条街上的小吃颇受学生欢迎。”茶忠祥主动联系这些商铺,成为他们的销售代理,并谈定低价提货的合作方式。这么一来,充当了“餐饮中介”角色的茶忠祥,每售出一个鸡肉卷或者一个鸡腿便能获取30%的毛利。 为了让自己代销的食品保证温度和新鲜度,茶忠祥动了不少脑筋,“所有食品都在晚上6点到7点半之间做好,让我提货。为了保温,我们购进保温盒,以确保同学能吃到热腾腾的外卖。” 茶忠祥依据学校的作息时间,把销售分为两个时段,一是晚8时,正好对应着晚7时30分的下课高峰;另一段是晚10时,正好对应着晚9时30分的晚自习下课高峰。每个时段分别有一位工作人员带着20个鸡腿和30个鸡肉卷,从1楼徒步到16楼逐层推销。 自创成果10万元不卖 在“麦蒂儿”创办半年后,茶忠祥招聘了一名进城务工人员做专职外卖。茶忠祥没有把他看作“打工仔”,而把他当作自己的创业伙伴,还为他开出15%销售额的“高额工资”。茶忠祥说,一个鸡肉卷售价是4元,毛利1.3元,销售额的15%就是0.6元。就是说,作为“老板”的茶忠祥和他的创业伙伴收入几乎一样。“开出‘高’工资一是为求稳定,二是为激励。”茶忠祥说,他也招聘过学生,但有时书生气重,不懂得珍惜机会。而进城务工人员不怕吃苦,也不怕委屈,为“麦蒂儿”赢得了好口碑。 茶忠祥的“麦蒂儿”受到一位餐厅老板的关注,愿意出资10万帮茶忠祥“做大做强”。但茶忠祥谢绝了。他说:“这个项目是我自己创业的成果,我有一天一定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把它做起来。10万元确实很诱人,但也潜藏着项目易主的风险。” 现在已经大三的茶忠祥在人大学习的时间还剩一年,他说要利用最后一年的时间认真地经营自己的“麦蒂儿”。茶忠祥目前正积极筹备扩大经营范围,打算把人大全校园的宿舍楼和周边的写字楼都囊括进来,并增加中餐和晚餐的外卖项目。(记者 饶强摄 实习生 吴迪) 采访后记 大学生创业的艰辛源于他们贫乏的社会资源和阅历。着眼于自己熟悉的环境开掘创业项目,看上去更为可行,“校园外卖”模式正好作为印证。另外,大学生创业不仅有好的想法和激情,更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