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里我有20多天的时间是在外面考察选址,上个星期在深圳呆了两天,成都呆了几天,刚回上海三天,新疆的机票又买好。”这就是肯德基开发经理李峰的典型生活。 肯德基领跑! 现在,麦当劳与肯德基在中国的扩张脚步已经迈得越来越快,在两家你追我赶的长跑竞赛中,肯德基显然已经领先了一步:截至8月底肯德基在全国的门店总数达到了860家,麦当劳560家,肯德鸡在数量上已经领先麦当劳200家。
以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代表的洋快餐业正在他们搭建的商业平台上一步步拓展中国市场,从最初的标准化、快速、卫生的西式快餐冲击赢利模式,转变到现在偏重于选址、特许经营和加盟连锁的中间角色。
洋快餐通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其品牌形象和商业价值正日益成为制胜法宝。麦当劳的金色拱门、肯德基的山德士上校如影随行,从特大城市逐步向中小城市挺进,从最初的小心翼翼到如今的风生水起,在此过程中遭遇土豆泥断档、诉讼纠纷、信誉危机和“涨价”事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扩张的野心,欲疾走本土化之路,构建连锁帝国。 特许经营 肯德基1987年进入中国快餐市场,麦当劳1990年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快餐店。 两家竞赛开始之初是麦当劳领跑。1999年,麦当劳在14个省、市、自治区内开设了麦当劳餐厅,数量达到370家;2002年遍布23个省、市、自治区,数目增长了29%,截止目前为560家。但肯德基后来居上,1999到2000年一年当中就将北京的餐厅数量从37家提高到将近60家,全国的连锁餐厅突破500家。近两年来,肯德基的开店速度更是惊人,平均4个月开店100家。目前肯德基已在200多个城市开设了850多家连锁餐厅,其中40多家是加盟餐厅,北京和上海的门店数量都超过了90家。 特许经营将是麦当劳、肯德基未来主要的扩张方式,将成为其获取利润的又一来源。肯德基在这场竞赛中,跑在了麦当劳的前面。麦当劳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利用特许经营开设新店已经纳入了今年的目标,并且进入了实质性的准备阶段。 特许经营是国际上最流行的商业经营模式之一,时下已逐渐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的热点,尤其是加盟国际知名企业,更是众多投资者兴趣的焦点。 肯德基在中国的经营方式除了独资经营、与中方合资经营外,特许经营已经运用了20年,从1998年开始又颁布了“不从零开始经营”的新特许加盟政策,并尝试新的开店模式。“考虑到大型城市的经营挑战性大,从加盟者的角度考虑,肯德基现阶段优先在中小城市发展肯德基的特许加盟。”肯德基的新闻发言人徐真告诉记者。 肯德基计划在近两年中,对加盟申请者开放中国境内非农业人口大于15万小于40万,年人均消费高于人民币6000千元的城市(有肯德基合资企业的城市除外)。 之前未曾涉足特许经营这一领域的麦当劳对此的发展趋势非常看好,麦当劳香港总部的新闻发言人8月初在给笔者的电子邮件中写道:“特许经营的方式将意味着我们的业务可以发展到只可以开设一、两家餐厅的较边远的地区。中国的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特许经营的相关规定和条例,我们也将麦当劳在其他国家所开展的特许经营的经验与本地的有关部门分享。”据麦当劳北京分公司的张紫云介绍,麦当劳已经在香港开通了咨询加盟店的电话,并且开始收集有兴趣加盟者的资料。 分析人士指出,麦当劳与肯德基以特许加盟的形式扩张,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加盟店和品牌的管理,如果门槛太高肯定很难推进,但如果门槛太低又容易出现问题。 “本土化”竞赛 本土化、中国化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必经之途,关键是看谁的速度更快、融入程度更高。麦当劳和肯德基在这一点上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从食品的提供、原料的采购、到人员的聘用、广告的投放,洋快餐的本土化越来越深入,市场的回馈也应证了这一点。 肯德基将亚洲区的总部设在上海,相对于麦当劳将总部设在香港而言,因其地缘和对消费者研究的接近,反应速度更灵敏一些。 肯德基公司一名开发部经理得意地告诉记者:“我们在选址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与麦当劳争同一个门店的事情,几乎每次都是我们胜出。我们只需要和上海总部打个电话,或者总部直接派人飞过来,我们做决定总是快过麦当劳。麦当劳要层层上报到香港,等他们的决定下来的时候我们早已把门店拿下来了。”麦当劳内部员工对公司的官僚作风也颇有微词。 在本土化的进程中,原材料、工作人员、产品、广告的创新和本土化是两家洋快餐比拼的重点,也给中国本土的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相对于中式快餐的低迷,洋快餐的本土化成就明显,这也是他们于此不遗余力的原因。肯德基甚至提出这样的口号:要在2003年营造中国情、打造中国味、构筑中国年,这显然是一个大举进军“中国化”的口号。中国的快餐企业,可能面临新一轮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