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江洪 江洪退去 魂刻格力



没有人否认,朱江洪创造和成就了格力。在他 2012 年退休的时候,格力越战越勇,营业额超800 亿元,已雄踞世界产销第一的宝座。

  他给格力留下了太多的精神遗产,那就是低调、专注、强调技术和品质的工业精神、和为贵、专业化、厚德载物……他一手挑选的接班人正带领格力高歌猛进,频频高调出现在媒体聚光灯下。

  格力现在的辉煌离不开朱江洪时代奠定的坚实根基和他的远见卓识;格力的前景很大程度取决于现任领导人正在推进的各项变革。

  在这个太容易遗忘、人走茶凉的时代,我们需要对这位老人致以最深的敬意。

  他离开后,格力没有陷入危机,继续阔步向前;他离开后,依旧受到创维创始人黄宏生、志高董事长李兴浩、格兰仕总裁梁昭贤等家电巨头的钦敬。更可敬的是,他创造了一个国企上市公司领导人光荣退休的佳话,这在当今的中国,是如此的不易……

  让我们顺着此文,重温部分朱江洪主政格力时代的经典瞬间。  

  “一个没有脊梁的人永远挺不起腰,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永远没有脊梁。”朱江洪的这句话成了格力的格言。依照这句格言的指引和要求,格力有了今天的成就。

  1945 年出生的朱江洪已经年近七旬,稍显消瘦,但精神矍铄,讲话声音洪亮,逻辑清晰。两年前从格力退下来后,一半时间搞些自驾游等休闲生活,一半时间参与社会活动,目前担任广东省企业品牌建设促进会会长,“闲不住,不做事太闷了”。格力在任期间,他每天早出晚归,基本上第一个到公司,很晚才下班,20 几年如一日。唯一的业余活动就是跑步,每天下班回来在跑步机上跑一个小时,据称跑坏了 3 台机器。

  在中国企业界,朱江洪是一个令所有人肃然起敬的企业家。他于 1991 年组建格力电器,把一条技术落后 10 年的组装线,年产 2 万台空调的小厂,改造成为家用空调年产能超过 6000 万台,商用空调年产能 550 万台的行业巨头,品牌家喻户晓。

  但他极其低调谦和,以至于不少人认为他不是核心,作为总裁的董明珠才是格力的“女皇”。只有熟悉他的人才知道,这恰好是其任人唯贤的表现,正是朱江洪的提携和包容,成就了董明珠。这也让其退下来后,格力有了强有力的接班人,从而保证格力的后续发展。  

  救命的 20 万

  千亿格力,起步于一条旧生产线。

  这条生产线是当时花了 20 多万从江苏买回来的二手设备,工厂百来号人,生产出来的空调质量平平,又没有知名度,根本销不动。1991 年国庆过后,迫于生计的朱江洪决定跟当时还是南京地区业务员的董明珠跑跑市场。

  董明珠约了南京一个大商场的家电部副经理见面,老总不敢约,人家肯定不见。见面时,董明珠向对方介绍,“这位就是格力电器总经理朱江洪”。朱江洪一直伸着手要跟人握手,那个副经理把头转向一边,看都不看他一眼,也不叫他坐,更没有茶水喝。朱江洪心想:站着就站着,没有茶水喝,我等下出去买矿泉水。朱江洪也顾不了什么面子,问他能否进一些“格力”空调。可能作为广东人普通话不标准,对方回答说,“没有啊,我们的空调都是放在一起的,没有 ‘隔离’。”朱江洪解释,我们产品的牌子叫格力。

  对方回应,“是这样啊,这个牌子没听说过哦,格是怎么写的,力是怎么写的。”搞得朱江洪哭笑不得。现在回忆,他觉得不能怪人家,这就是当时的现实,格力没人知晓。

  到年底了,其他企业发福利,朱江洪跟财务部商量打算多多少少发点东西给员工,哪怕买一瓶油,买一些卫生纸,大家也高兴一下。一到银行查账,几个银行的钱加起来才几千块,什么都干不了,最后只能作罢。

  当时想在银行贷一些款,没讲几句,就被臭骂一顿,轰了出来。“你还想贷款,我们不到法院起诉你都算好的。”格力之前贷了一些钱还没还上。身边人劝朱江洪跟银行搞好关系,他也不是没做,但银行不领情,今天这个银行说不好意思没有时间,明天那个银行说有事情。朱江洪在心里暗下决心,“总有一天我会翻身的”。

  果然没几年,朱江洪真的翻身了,公司不但把原来银行的欠款还了,账户上面还有不少存款。这个时候,各个银行都来请他吃饭,朱江洪一一回绝,但对珠海农行却是例外,几乎有求必应。因为就在当年谁也不贷款,几乎走投无路的时候,珠海农行不知道是吃了豹子胆还是有先见之明,贷了 20 万给格力。

  “20 万在现在来看根本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却是救命钱。格力现在有上千亿的资产,根源就来自于这 20 万。”朱江洪说。

  有人认为,格力有今天是因为国企身份,国家给予了资源。朱江洪用事例告诉大家,它们不但没有从国家那里获得资助,反而还不如民营企业。比如同样一块地,政府给民营企业可以很便宜,但给格力就非常贵,因为觉得你是珠海本地企业,不存在招商引资,凭什么要便宜给你。朱江洪表示,“格力今天的成绩完全是靠全体员工的努力一点一点打造起来的。”  

  总裁 12 条禁令

  如今,格力空调成为品质的保证,当年却也是从教训中走过来的。

  有一次生产出来的窗式空调从珠海运到厦门,当时没有高速公路,路途颠簸,运到当地一检查,里面的铜管、连接管一半断掉了。路况只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产品设计不科学、不合理,质量不行。产品一出问题就派售后人员,售后人员搞不定的就派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搞不定就派工艺人员,工艺人员搞不定就派维修人员。到最后,维修人员满天飞。

  这样下去,只有两条路:要么在整改中生存发展,要么退出市场。朱江洪下定决心:停产、整顿,以质量为中心的全面整顿。

  他要求把产品问题一条一条列清楚,有 10 条列 10 条, 有 100 条 列 100 条, 有 1000 条 列 1000条,一条都不能漏。营销人员、售后人员、技术人员、生产工人一起一条一条把问题列出来,总共列了 600 多条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分门别类,哪些属于材料,哪些属于设计,哪些属于制造,哪些属于工艺等等。立军令状,限时解决。

  朱江洪颁布了《总裁 12 条禁令》,列出最容易出现问题的 12 条,这是谁也不能触碰的高压线,违法其中一条,一律予以辞退或开除。还制定了“八严方针”: 严格的制度,严谨的设计,严肃的工艺,严厉的标准,严密的服务,严明的教育,严正的考核,严重的处罚。广州一家外企老总向朱江洪讨教管理方法时,他向对方支招:“管理就得严,左手一把刀,右手还是一把刀。”

  为了加强整改工作,格力成立了质量督查组,专门监督检查各环节中的质量问题,员工们戏称为“质量宪兵队”,朱江洪亲自担任队长。他要求质控部对于质量不合格的空调产品用大锤砸烂,并把一柄大锤挂在质控部门口,以示警醒。格力的检验员直属总部质检控制部,检验员有权在认定产品不合格的情况下,叫车间停产。

  “要让消费者觉得买格力的产品就是买放心、买舒心。”这是朱江洪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格力的产品一直超过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在朱江洪看来,既然是标准,就会考虑方方面面,既不可能太低也不可能太高,企业要打造好的产品必须超越标准。比如空调行业,噪音有个国际标准,低于 42 分贝就是合格。但消费者投诉噪音大,一检测,显示合格,虽然打官司输不了,但消费者不接受。格力把标准从 42 分贝提高到 20 分贝。电压也有标准,在电压 220 伏正负 10% 范围内能使用的产品就算合格。但我们国家太大了,有些地区只有 190 伏,甚至 180 伏,特别有些老区,线路很旧,电压根本就上不去,因此企业就不能按照国家标准来做。

  “企业标准,就是消费者认可的标准,市场接受的标准。这才是最好的标准。”这是朱江洪的理念。在很长一段时间,朱江洪琢磨,中国的家电产品都达到了国家标准,质量没有问题,消费者为什么还是喜欢买进口品牌呢?后来发现,原因在两者之间的可靠性不一样。所谓可靠性,就是产品在无故障情况下持续使用的时间长短。这要求产品所有零部件都要可靠,比如一个产品有 100 个零件,99个零件寿命长,1 个零件寿命短,整体可靠性取决于这个寿命短的零件,那 99 个寿命长的零件不起作用。

  中国企业不重视可靠性,也缘于国家不重视。国家相关机构对产品指标的检测,主要有用电性能、安全性能、噪音等方面,可靠性不在其中。也就是说,产品达到上面的项目测定就认定合格,至于消费者买回去之后,1 个月坏,1 年坏,还是 5 年、10 年坏,是不受监管的。

  1995 年格力全面引入可靠性,包括设计,制造,工艺,检测。有些电子元器件需要专门购置检测设备和仪器。同时成立筛选分厂,对采购回来的零部件一个一个筛选。这样做耗时耗力,同行都是采用抽检的方式,他们认为朱江洪太傻。朱江洪的考虑是,产品质量上去了,售后服务成本下去了,还是划算的。

卧薪尝胆

  或许是“理工男”出身,朱江洪对技术的要求达到苛刻的程度,外界甚至称其为“技术偏执狂”。他认为企业一定要研发带有核心技术的产品,不要满足于能组装。格力也是在拥有了自主压缩机研发生产技术才腾飞的。有了自己的压缩机,不用看人家眼色,想生产什么空调就能生产什么空调。

  “我认为企业必须有长远的想法,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或者等条件成熟再做。但没有这个想法,一辈子都是组装厂。”朱江洪说。在这方面他有自己深刻的体会。

  10 年前一拖四的中央空调是我国空调企业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2001 年,为获得这项多联机技术,朱江洪带着 5 位工程师赶赴日本,想直接购买对方的技术,“一亿不行,我花两亿,实在不行就 3 亿,超过 3 亿我都愿意。”但令朱江洪意外的是,日本工程师听后大呼一声:“你要买?这怎么可能,我们研发花了 16 年呢。”最后对方连散装零件都不卖。

 程江洪 江洪退去 魂刻格力

  拒绝激起了朱江洪的野心,决定专心于技术转型,自己研发。

  此后的一段日子格力称作“卧薪尝胆”,没有图纸、没有技术,所有难关都是由自己的技术人员攻克、解决。值得欣慰的是,研发时间比日本同行足足少用 15 年。随后,格力中央空调逐渐实现了一拖六、一拖八。

  朱江洪挺直腰杆说:“日本可以在零下 15 度条件下制热,我们可以做到零下 20 度。” 

  5 年过后,戏剧性的场面出现在珠海。先后有3 家日本企业到格力考察,并恳请并购合作,与之前不同,这次坚持“拒绝”态度的是朱江洪。

  为了不断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格力每年投入技术研发的资金超过销售收入的 3%,是中国空调业界技术投入费用最高的,仅 2012 年,格力电器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就超过 40 亿元。格力组建了一支拥有外国专家在内的 5000 多名专业人员的研发队伍,成立了制冷技术研究院、机电技术研究院、家电技术研究院、自动化研究院 4 个基础性研究机构,拥有 400 多个国家实验室。  

  “父子”之争

  格力取得瞩目的成绩,但不少人觉得,朱江洪太吃亏,企业是国家的,自己责任重大,而且也没有时间享受生活,例如一到中午,每个格力高管办公室门前,都会推来一个简单的餐车,四菜一汤,以节省外出就餐的时间。

  “我激情的来源,是我伤不起。我比较好胜,政府信得过我,把我放在这个位置上,我必须以最大的热情和干劲把它做好。一是自己有成功感,第二,不给上面丢面子,第三,对员工有个交代。”朱江洪说,“我从不觉得吃亏。有些干部为什么做不好,就是怕吃亏。吃一次亏,你的威信就多一点,也积了一次德。我实际上也不吃亏,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工资待遇都不错,有房有车,怎么会亏呢。”

  朱江洪流露出无比的朴实。但事实上,要在国企体制里面干一番事业,不只是艰辛和付出,还要智慧,以及能够承受委屈。

  1996 年,格力电器上市,格力空调从这一年起连续多年产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居行业第一。也是在这之后,朱江洪与主管上级发生了矛盾。

  格力电器在资产上隶属于珠海特区经济发展总公司,这是一家带有强烈行政特色的国有企业集团。随着格力空调的壮大,珠特发重组更名为格力集团,成为凌驾于上市公司格力电器之上的“婆婆”,它拥有格力的品牌、重大决策及人事任免权,其治理架构与科龙完全一样,朱江洪为集团副董事长和上市公司董事长。随着华南地区的潘宁、李经纬等创业家的相继离职、殒落,朱江洪深感体制之困,多次要求重新梳理集团与上市公司的资产和管理关系。    

  到 2003 年,格力的体制矛盾公开化,朱江洪和集团董事长水火不容,并被媒体热炒成“父子之争”,在其后的三年里,格力集团连换三任董事长,每个都与朱江洪神貌两离,控制权的争夺空前激烈。2003 年 12 月,《粤港信息日报》刊发了一篇署名仲大军的文章《格力再现褚时健式人物》,矛头直指朱江洪有侵吞国有资产之嫌,朱江洪认为此文是对他的严重诽谤,将作者告上法庭,并最终打赢了官司。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仲大军是当时格力集

  团董事长的同学。

  到 2004 年,格力电器又因营销矛盾与国内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国美电器一刀两断,市场营销出现重大变局,而朱江洪也逼近 60 岁的退休大限之日。据他后来透露,珠海市有关领导已经找他谈话,暗示他随时做好退任的准备。外界对朱江洪的前途颇为悲观,预测他将成为“潘宁第二”。

  此后,形式却发生了“神奇大逆转”。2005年春夏之际中国股市跌至冰点,上证指数一度停在998.22 点,这一年的 4 月 29 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9 月,格力电器启动股改方案,珠海市政府组织一个班子专门到深圳、北京和上海等地考察并拜访持股的证券公司,每到一地,基金经理提出的第一个问题都是,“朱江洪还能留任吗?”有人甚至直言,“格力股

  改的具体条件我们不太感兴趣,我们最感兴趣的是朱江洪能不能不走。” 

  这种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让政府意识到了企业家的份量,最终,在格力集团递交的股改方案中专门明确了一条,“支持朱江洪继续担任格力电器的董事长。”2006 年 8 月,朱江洪被任命为格力集团的董事长、法定代表、总裁和党委书记,历时数年的“父子之争”以十分意外和戏剧化的方式终结。

  朱江洪的这段经历可谓惊险、偶然而不无悲哀。一位媒体人士评论:其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三十年企业变革的一条潜在公理:在一个体制转型的时期,很多理性的结局都充满了非理性的命运气息。

  虚怀若谷

  在格力,董明珠的高媒体曝光度,让她几乎拥有了堪比格力的个人品牌影响力。朱江洪却低调到珠海当地人都对他不熟悉。这些事,如果发生在其他国企,结局只可能是一拍两散。而格力偏偏容得下性格迥异的二虎。这也使得格力在人们印象中“不像一个国企”。科龙电器前总裁王国端形容:“朱江洪遇到董明珠是朱的福气,董明珠遇到朱江洪是董的运气。”

  朱江洪一见媒体采访就躲到一边,觉得那是件麻烦的苦差事。他宁可去研发部门一坐半天,或者穿着工服和工人一起在厂房里劳作。他很热心,毫无架子,会在上班途中对眼看快迟到的格力员工大喊一声“上车吧”。而董明珠却是一个高调强势的“好战派”。http://www.aihuau.com/她是格力的明星人物。在格力历史上几次重大的事件中,她都扮演着“叫板者”的角色。包括与国美叫板,自谋渠道,和政府死磕,帮助格力电器收购格力集团,甚至为了争取格力与大金的合资公司的控股权,在日本大金空调社长面前拍桌子。她从不否认自己具有超越大部分男性的强大攻击性。“我就是喜欢斗,和谐都是斗争出来的。” 

  “冲突感”经常出现在朱江洪与董明珠的日常沟通中。对于同一问题,二人的语气、语义很不同,甚至“吵架”。“即使在副总们面前,我们也吵。主要是为了一些大的决策,有些人员任免问题。”朱江洪直言不讳。

  据说,格力的竞争对手私下里最巴望朱董二人吵架、不和,或者有人离开。然而,除了年龄问题朱江洪快要正常退休的消息之外,这些年来,格力并没有任何朱董二人不和的传闻。

  有内部人士这么理解:第一,朱江洪年长董明珠 10 岁,而且朱是男人,董是女人,朱会让着董;第二,朱主管研发和生产,董主管市场和销售,各司其职,减少了很多冲突;第三,董的确有能力,能做出事,而朱又够大度,真正是虚怀若谷。

  接近格力高层的消息人士透露,朱江洪主政时代,董明珠尽管频频露脸,但朱江洪的绝对领导地位不可动摇。在位期间,朱江洪和董明珠一刚一柔,一张一弛, 带领格力稳健高速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7330.html

更多阅读

格力创始人朱江洪 朱江洪退位 40岁少帅掌舵格力?

    春夏交替之际,主打空调的格力电器正在筹备换帅,本是一次普通的企业领导人换届,却因为两个于坊间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而备受瞩目。  格力电器5月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自2009年至今已满三年,董事会需进行换届选举。经

汪若海:电商虚火退去之后

   那边是以亚马逊、淘宝网、京东商城为代表的线上零售业的崛起,这边则是以B2B为代表的电商1.0模式日渐低迷。今年年初敦煌网曝出裁员风波、2月阿里巴巴突然宣布旗下B2B公司将退市,这一系列事件让投资者对B2B望而却步。  然而,好

格力是谁创办的 朱江洪退休,创办的格力电器走向何方

     5月5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其董事长兼创始人、格力集团党委书记、总裁朱江洪“退休”。今年的朱江洪67岁,在国家干部的序列里,到了应该退休的年纪,但是,比他年龄大一岁的柳传志依然活跃在中国企业界,现在虽然退出联想集团,但仍扛起

朱江洪:空调大佬隐退江湖

     5月28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董事会公告,宣布原副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当选新任董事长,并继续兼任总裁。格力正式进入“董明珠时代”,原董事长朱江洪正式退隐江湖。  发布公告前,朱江洪最后一次主持格力电器的股东大会,一贯低调的

朱江洪:格力空调年产能跃升至2700万台

 12月,格力电器合肥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在合肥高新区柏堰科技园内举行了盛大的竣工庆典。至此,格力电器家用空调年产能跃升至2700万台(套),空调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为了响应国家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号召,格力电器经过认真考

声明:《程江洪 江洪退去 魂刻格力》为网友三好先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