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官说你专业不对口 《面试官手记》第2章 IT业需要又“红”又“专”的人才



小岳一年前毕业于某知名工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后几经挫折,终于在一所外资背景的科技公司找到一份程序员工作,但不到一年工夫,他便欲转行,却又不知到底该做什么?

  关键词

  IT人、抢饭碗、印度公司、裁员风、程序员、项目经理、高级技工

  求职者自述

  每到10月,我都会莫名地紧张。两年前的10月,我开始找工作,一年前的10月我差点被裁员,而今年(2009年)10月,我正打算离开这家公司。

  我当初考大学时,IT专业还很热门,能考到这所大学在我们省也算出类拔萃了,但我没想到做IT这行竟如此艰辛。

|www.aihuau.com|8

  僧多粥少

  先说说当初我找工作的情况吧。前年(2007年)我的求职旅程并不平坦,像我们学计算机专业的,通常做软件设计,也就是程序员工作。很多用人单位都招程序员,因此它的职位空缺也相对较多,导致不少其他专业的工科学生跟我们学计算机的“抢饭碗”。

  2007年9月刚开学时,校园招聘还没全面展开,我就抓住这个空闲恶补了一下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C语言、数据结构、网络应用基础等,然后就准备简历。我的求职意向是500强公司或国内著名高科技企业如联想、华为等,求职地则以北京、深圳为主,所以一开始投简历对一些中小型公司并不太重视,只不过想谋求一些笔试和面试机会,锻炼一下自己。

  很快我的“美梦”便破碎了,我幻想的500强及国内名企大多连笔试机会都没给我。因为竞争太激烈了,我原以为凭自己的专业技术完全能找到理想工作,留在北京或去深圳几乎“十拿九稳”,但现在想想,我太高估IT行业的就业前景了。

  前期我只接到江苏一家高科技企业的面试通知,我记得当初参加过这家公司的宣讲会,感觉他们还是很有诚意,宣讲会一结束就当场笔试。笔试仍吸引来众多学通信的牛人。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摆脱不了通信专业学生的“纠缠”,入行后才有了了解,原来2007年全球通信业正经历并购高潮,很多企业被收购甚至倒闭,即使有幸生存下来,也多半在裁员。如此景况使得通信生不得不另辟蹊径,又由于我们这两个行业的学生基本可以兼容,通信生势必会成为我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不过那时我并不知道这些行业情况,甚至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没有深入研究。当天笔试时,一看到不少其他专业的牛人在场,就感到紧张,好在跟旁边的牛人同学“互通有无”,才顺利通过笔试关。不过很奇怪的是,我这位“无私奉献”答案的牛人同学反倒没通过笔试。

  我对江苏的IT业不太了解,那次去面试也有些敷衍。我记得那次面试是在一家宾馆进行的,竞争者差不多十几人,因为公司规模不大,面试官也没几个,除一位人事经理,就是一位技术负责人了。两人跟我聊了很多,从大学生活、职业目标到我对行业的看法、对他们公司的了解,因为大家年龄相仿,很快这场面试就变成年轻人间的闲聊(我是这么感觉的),我本身又不太想去江苏工作,更十分放松,当然我在面试现场并未明确表示自己不想去江苏。

  尽管那次面试气氛良好,我自认为发挥得也不错,但最终没有拿到offer。我想,两位精明的面试官应该是看出我内心的想法了。

  我得到的第二个面试机会来自平安保险总部。这很符合我的职业目标:国内名企,工作地点在深圳。这次遇到的竞争者更多,全国各地知名工科高校生基本都来了。我还算很顺利地通过笔试(感觉非IT企业的笔试更简单实用,可能因为IT并非其主营业务)。随后迎来两轮面试。第一场是技术面试,由两位技术人员负责考核,听师兄说过,遇到技术官时,你必须敢于和他就技术问题高谈阔论,并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到那个时候面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面试了,而是同行间的技术交流,而能和业内牛人一起探讨技术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你的专业水平,更能充分展现你的实力,成功率会大大增加。于是我如法炮制,很快便跟两位高手展开技术论战,并顺利过关。

  第二轮面试是由平安保险某部门boss和其两位副手担任面试官。据我同学讲,这三位的问题都十分刁钻,回答时一定小心,否则很容易让人抓了把柄。

  面试现场boss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参加我们的宣讲会没有?”我如实答复。他又问:“那当时我们三人谁在场?”这问题一下把我难住了,事隔这么多天,我怎么记得起来?我只好继续如实回答:“对不起,记不太清楚了。”

  我感觉那位boss有些不爽,现在想来,大概他是要考察我对这家企业的应聘诚意吧。

  现场气氛开始变得紧张,后来这位boss又提出数个相当尖锐的问题,都让我感到不知所措。潜意识里我也觉得我的平安之旅要到此结束了,果然我被拒了。

  不过平安并非IT企业,心理上我对这次失败还是能够承受的。很快我就迎来求职高峰期:百度、腾讯、华为、联想等业内著名企业纷纷向我投来橄榄枝,但遗憾的是,只有华为给了我面试机会。|!---page split---|  众所周知,华为可是IT业的招聘大户,虽然传说那里的工作十分辛苦,不过眼看毕业期临近,自己手里还没有像样的offer,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我申请的职位是华为的研发部,因为对于我这样学技术的学生来说,能够做技术研发是我曾经的职业理想。我很顺利地通过笔试,进入到面试阶段,但当我听说华为总共有五次面试时,便感觉自己又没太大希望了。果不其然,研发部主要是招收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部门,面试难度对于我这样的本科生可想而知,我败在技术官的一道很难的C语言题目上。正当我准备知难而退时,那面试官又把我叫住,用英语问了我几句,大概他感觉我回答得还不错,又有英语六级证书在手,便问道:“你其实并不适合搞纯技术的工作,愿不愿意到国际市场部试试啊?”

  这还是我第一次听人说我一个学计算机专业的人不适合搞技术,虽然这话很不受用,我还是充满好奇地问道:“那是什么工作?”

  “海外市场开发,也有一些技术支持方面的工作,我们很需要既懂技术,又有一定外语交流能力的人,当然这个部门的技术要求比研发部要低一些,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你愿不愿考虑一下?”

  “那要外派吧?”可我打心眼里不想外派,一是我对饮食很挑剔,二是我不想跟家人和朋友离得太远。

  “我们现在巴西和南非的分公司需要人。”

  我坚决地摇摇头。

  后来我了解到,华为这样的全球电信供应商基本都是针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市场开发的,在外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不是一般人可以胜任得了的。最主要是,它提供给我的不是技术方面的工作,这有悖于我的初衷。

  在华为求职失败后,我感到身心俱疲,又心急如焚,以致有病乱投医,去了很多跟IT业不相关的公司应聘,结果当然可想而知。我开始感到IT专业的求职前途越来越窄,工作机会少,竞争者却众多。

  最后我终于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签了一家印度IT企业的在华合资公司。我了解到这家公司的母公司具有一定实力,况且印度IT技术又处国际领先地位。不管怎样,我终于圆了技术之梦,求职的煎熬也算告一段落。

  裁员风吹

  不过好景不长。进入这家印度企业没多久,我便意识到很多问题:首先这家印度公司并不像它当初吹嘘的那样强大,只不过是一家善于资本运作的美国母公司刚刚收购的小资产而已。正因是收购而来,母公司似乎并不关心这家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而是一心要进一步包装它,以便将来卖个好价钱。

  而印度公司特有的管理混乱我也颇多感受:比如因时差问题(印度比北京时间晚两个半小时),几乎每天我们都要等到下班时间过了以后跟他们交流工作,因为印度同事普遍工作效率不高,一般上午10点前找不到他们,下午又迟迟不来办公室;而上报到印度总部的报告常常要耽搁很长时间才能获批。更重要的是,这家公司也有外资公司的通病:中国人,特别是搞技术的中国人很难在公司里谋得很大上升空间。我刚去上班时,被安排在一个外包项目组里,项目组成员都是中国人,包括项目经理和工程师。做到项目经理也就基本到头了,因为这家公司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都是印度派来的。

  很快,组里的项目经理辞职了,并跳槽到一家著名国企任市场总监。这令我颇感震惊。组里的人一起给他送行时,这位项目经理发表了一番对IT业的感言:“要说IT行业的发展,国内还就北京最成气候,哪儿也没中关村这样的环境啊,在这里能学到很多东西。”

  “那你为什么还要离开?”我不禁问道。

  “不是在这里混不下去了,是再待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我现在已经看到我未来5年的样子,可我马上就35岁的人了,再不干出点儿模样,就该被扫地出门了……”他这番话给了我不小的触动,我突然意识到IT业就是吃青春饭,放眼四周的同事,像我的项目经理这样年龄的已寥寥无几,可他不过三十四五,位至项目经理已算发展的很不错了,但在这之上他还能做什么?而就一名纯技术人员而言,30岁恐怕都是高龄了。那我该怎么办?

  从那天起,我开始暗暗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但由于目标不明确,一时半会儿也没有找到更合适的机会。就在此时,岂料到现有的职位差一点儿不保。

  2008年“十一”之前,公司上层开始不动声色地找人谈话,我们项目组里就有被“请喝茶”的,“喝茶”后不久便走了,后来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以致有几个项目组因客户合同到期,全体走人。我平生第一次领略到什么叫做裁员风暴。

  后来有传言称,像我们这样刚毕业的,往往不会顺利通过试用期便被裁员(虽然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一个月,但公司总是千方百计找各种理由延长我们的试用期,这也是心照不宣的事实,毕竟现在是买方市场)。听到这消息时,我头都大了,没想到几个月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沮丧的同时我开始认清形势,首先了解项目组与外包客户的合同情况,是否马上到期。还好,我们这个项目组是为新签单的一个客户成立的,那个客户最近又因连续并购,带来不少项目,以致我们这个组就是天天加班都有干不完的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开始有了底,不过我知道即使业务再多,也不一定能保住饭碗,组里曾开掉过人,说明公司裁员也并不全看业务需求。

  很快“灾祸”就降到我头上,在一个工作日,公司人事部特地打电话给我,让我去开会,说是“新来的人全都参加”。可等我到了人事部,发现加上我不过三四个人。人事总监开门见山便道:“最近我们在河北有个新项目,要组班子,有没有人想去呀?”

  几乎没人回应,大家心知肚明,这是裁员的一计:你若想去,暂时能保住工作;若拒绝,也许明天就被扫地出门。|!---page split---|  可那时我别无选择,因为我连北京户口都没有,又没做好跳槽的准备,再说我也考虑过,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凭着不到三个月的工作经历和被裁掉的身份,能到哪里找工作去?于是我憋了好久,闷闷地说:“我去!”

  我在河北的项目组一直做到2009年夏初,虽然远离北京,条件艰苦些,但我已不像当年拒绝华为时那样挑三拣四了,同时也有意识地积累了不少技术专业知识,毕竟我不可能在这里久留,得为自己的下一步做准备。

  今年6月末时,我原来组里的项目经理找到我,说还想让我回组,因为觉得跟我合作很愉快。众所周知,技术人员在项目组里跟经理都是容易闹别扭的,而我从一进组就是新人,那位项目经理自然把我当成他的培养对象。没想到我那不广的人际关系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要不然我一结束河北的项目又得面临去留的问题。

  回京之后,我又开始了一轮新的求职大战。从华为到联想、思科、IBM……直到今天,我已参加了不下十次面试,但始终没遇到心仪的职位,也许是有这家印度公司作参照物,我对IT业的憧憬不像当初那般强烈了。而这轮求职下来,我突然发现自己跟当初毕业时选择的求职目标没什么不同,但自身又切实感受到IT业就业前景的深刻变化。继续做技术吗?那我30岁以后怎么办?转型做其他行业?我还能做什么呢?又有什么优势可言?

  前不久,有旧同事找我,让我加入他新公司的项目组,我仔细问了下职位和公司性质,发现跟现在的公司大同小异,便回绝了。现在我觉得很彷徨,内心想换个职位试试,但现实又给我套上了IT人的框框。我实在不敢想30岁以后的事,怕一直这样下去,有一天我会真的被淘汰。

  求职者旁白

  1. 不要把IT业看成职业热门

  不知从何时起,媒体大肆宣传IT业发展的突飞猛进和从业者“一夜成名”的种种奇迹。以至于我们这一代很多选择理工科的学生纷纷以投身IT业为荣。谁知“一入侯门深似海”,很多IT企业的弊病和这个行业的竞争残酷性是我们身临其间才能切身感受到的。

  2. 很多IT公司真正想招的是高级技工

  不管你出师名门还是硕士生、博士生,你学的既然是纯技术专业,就要把自己当做“技工”看待。在IT公司,其实搞技术的就是“工人”,不管你真正的头衔是什么。而真正能到达金字塔尖的技术人员全世界也没几个,所以要不就安心接受现实,要不就趁早转行。

  3. 做IT是需要好体力的

  做IT干的是体力活,天天加班,压力巨大,好在我们都年轻,但我们不能指望人到中年还能有这么好的体力。

 面试官说你专业不对口 《面试官手记》第2章 IT业需要又“红”又“专”的人才
  面试官点评

  小岳从学习到工作,投身IT业已有五年多,很好地见证了IT高等教育及求职现状,并道出IT从业者的两难选择。而从职业规划角度看,报读IT专业的学生的确需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 IT业的市场供求

  早在20世纪初新经济泡沫破裂之后就有调查显示,随着IT技术的高速发展,IT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竞争愈加激烈,IT企业对人才的苛求度提高。一方面一些纯技术职位比如程序员、系统分析师、数据库管理员及项目经理存在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各企业裁员越加频繁,导致大量IT人才相对过剩。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越来越多缺乏工作经验、期望值过高或学历不够的IT人更难寻到合适的工作。

  2. 用人单位对IT人才的期许

  正因为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供过于求,用人单位对IT人才的要求已发生质变:不仅需要其在某一领域的专业性,还要求其具有社会通才的基本素质。以现在IT业急缺的项目经理为例,其不仅要具有一定行业工作经验和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更需要具有很强的团队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甚至是危机处理能力。换言之,市场需要IT人不仅具有一定技术专业知识,更要有市场、营销、公关、管理甚至财务知识。

  3. IT人的求职心态

  尽管当前职场现实颇为残酷,但IT人应保持客观冷静的心态,放弃固有保守的求职思路,比如只想搞纯技术工作;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自己的职业选择,比如转型到和IT业毫不相关的工作中。对于刚毕业的IT专业大学生,可以采取“骑驴找马”的方式,先在IT行业内留下来,主动接触相关的工作,并且积极参加一些专业技能培训,尽可能多地汲取其他技能(如公关交流、营销策划、管理等),待积累到一定工作经验后再考虑谋求更好的发展,甚至重新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76451.html

更多阅读

转电子书:《呼兰河传》第六章

《呼兰河传》第六章一我家的有二伯,性情真古怪。有东西,你若不给他吃,他就骂。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你二伯不吃这个,你们拿去吃吧!”家里买了落花生、冻梨之类,若不给他,除了让他看不见,若让他找着了一点影子,他就没有不骂的:“他妈的……王

读《骆驼祥子》第十章片段有感 骆驼祥子第十章批注

读《骆驼祥子》第十章片段有感片段: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布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地立在那里。听说老车

异术超能小说排行 《金融异术》第六章~~第七章

系列专题:《金融异术》第六章罗伯特·法莱尔(Robert JFarrell)我基本上依赖于市场信息。我相信长期性市场周期;这里没什么新事物,只有旧貌换新颜;回归中值是这个市场的常态。罗伯特·法莱尔在美林证券工作了近50年,于2004年退休。罗伯特

异术全才 《金融异术》第三章~~第五章

系列专题:《金融异术》第三章沃尔特·迪默(Walter Deemer)只要你觉得自己找到了华尔街的钥匙,就会有人走过来,换一把锁。只要有一个指标行得通,不管多好,也不管用了多长时间,就会有什么东西插进来,改变这个指标。因此,我们随时要警惕新事物的

声明:《面试官说你专业不对口 《面试官手记》第2章 IT业需要又“红”又“专”的人才》为网友老酒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