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茶叶品牌
“张耀宗”、“宗”牌、“丹香冬片”、“奇丛”、“香枞”……5月9日,我们刚一落座,茶人拿出一大叠商标注册证及注册受理证明。细细一数,他家的茶叶商标足足有十枚。
茶人名叫张耀宗,今年70岁,云霄县汀洋奇种茶叶的创始人。“现在你们看到的这十枚商标,都是二十一世纪的‘产物’,都是被‘抢注’后得来的福。”面对我们的不解,茶人解惑说。 说起被“抢注”,茶人张耀宗和在场的二儿子张志宝依然激愤不平。那是2000年的一天,“汀洋”商标被注册,注册人非张耀宗,而是另有其人。消息一传出,张耀宗懵了。要知道,“汀洋”奇种可是他苦心经营4年多打出的“名牌”,里头凝集着他在茶道上摸爬滚打三十余载的心血。 事情得从1961年谈起,那一年,张耀宗从福安茶校毕业后,分配到位于云霄县的国营和平农场茶业公司当一名技术员。1989年,张耀宗被评为农艺师。回忆往事,张耀宗十分兴奋,他说,当时是计划经济的年代,茶叶非常紧俏,做茶叶贸易,用现在的话,“很牛”,出差,只要带上半斤茶叶,就不愁没住宿。1993年,茶业公司被个人承包,张耀宗提前退休,得闲在家的他没放弃与茶“亲密接触”。这一次,张耀宗选择自己给自己打工———卖茶。 上世纪九十年代,云霄人喝茶流行喝“水仙”、“肉桂”。“要卖茶,就卖别人没有的。”张耀宗北上武夷山,找昔日的校友、茶道中人帮忙,实现他的卖茶梦。为了找到与众不同、又有品质的茶,张走遍当地茶厂,最后看中了“奇种”茶。几年下来,张经营的汀洋奇种茶销路红火、顾客盈门。“汀洋奇种”,让张耀宗一家初尝艰辛创业后的甜蜜。 正当张对“汀洋奇种”寄予厚望的同时,一个意外的消息让张一家陷入苦闷与伤痛———“汀洋”商标被他人注册。“听到‘汀洋’被人注册的不解与痛苦,这一辈子无法忘记。明明是自己几年辛苦经营打下的牌子,怎么一夜间成了他人的。还说我们侵犯了他人的权益,被责令与‘汀洋’有关的包装袋、广告牌、店牌等不能再用了。这不是要了咱的饭碗吗?”张耀宗说这话时,脖子上变粗了的青筋清晰可见。 解决“汀洋事件”,摆在张面前的有二条路:一是通过法律等途径,力求证明“汀洋”是张耀宗的;二是从头开始,创新牌子。用张耀宗的话说:“前者费时费力;凭自己在茶道上多年的积淀,要重新打出一个牌子也不是不可能。再说,自己茶叶只是在当地内销,与外销型相比,汀洋被夺的损失不算大。”张耀宗很快想通了:“汀洋被恶意抢注,只能怪自己商标意识薄弱,缺乏商标方面的知识。这不见得是件坏事,让我从中深切体会到要保护牌子,商标注册不可少。” 从那以后,张耀宗与商标注册结下不解之缘,当地工商部门也成了他的常客。一有卖新牌茶叶,张马上想到商标注册。县工商局的同志,也乐于帮扶,定期上门指导、跟踪,免费制作商标供他选择使用,指导张耀宗一家规范商标使用行为。而张对注册商标的甜头,体会日深。前些日子,有人假冒张耀宗研制的“宗”牌武夷水仙,工商部门接到举报后,立即前往查处。他说,“要是没注册,人家仿冒再多,咱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 渐渐地,张耀宗和他的孩子开始尝试自己设计商标。二儿子对商标设计更是情有独钟,常常为一枚商标忘了三餐。 采访时,恰逢云霄县工商局的同志上门服务。下面,是张耀宗与工商人员的一段对话: “我又申请注册一个商标‘冬片’,已进入公告期。”张边说边拿出国家商标局商标受理证明。 “商标如果还在公告期,外包装标注时不能打上R字,可用TM标注。”工商执法人员介绍。 “你们注册了系列商标,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很好。但要注意商标到期前的续展。商标有效使用期10年,到期前6个月就要提出续展申请。”另一位工商执法人员说。 …… 张耀宗眼花,坐在身旁的二儿子,代父亲认真做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