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外贸企业遭遇出口市场萎缩的严重困难,不少出口企业转而投身内销市场,但是,在近期召开的2009中国服装出口高层论坛上,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主任王耀提醒:“如果外贸企业想做内贸市场,建议不要只是为了短期内应对金融危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要做好三到五年的长期思想准备,才有可能作出品牌价值。”
内贸市场格局已定
“外转内”到底有多难?
“非常难。”王耀的回答非常干脆。
“一个知名的内贸服装品牌企业,如果新开一家店,从开店到成熟需要三年时间。而外贸企业做品牌,则平均需要三到五年。”
王耀以“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金坛为例,用数字对“外转内”的困难作了生动的分析。今年上半年,金坛460家服装企业一共出口3.8亿件服装。3.8亿件服装平均到每个企业大概是80多万件。80多万件换算到内贸企业开店,一个服装店按件数要均摊2000件左右,这需要至少要开400家店——这样算,要开几年店才可以把一家外贸企业半年生产的80多万件服装卖掉?
中国服装市场连续多年供过于求,外贸企业做内贸市场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做投机很难。
王耀再以女装为例解释说,如果做品牌肯定要卖给城市人,中国有5亿城市人,其中假如2.5亿是女性,假设一位女性一年买三件服装,2.5亿女性一年就共买7.5亿件服装。那么,有多少女装品牌在做这个市场?根据我们掌握的数字是2000个。2000个女装品牌一年卖多少服装能供2.5亿女性每人三件呢——每个女装品牌平均30多万件。这样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了,因此,外贸服装企业再进入内贸市场,就要考虑能不能在这个市场格局中抢到份额。
中国服装行业一家非常有名的服装企业出口企业曾告诉王耀,转型做内贸市场的前三年,基本上都是“往里扔钱”。但是,有的出口企业并不理解,会认为只要投钱就可以做好市场,“实际不是这么回事,做品牌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不是用钱就可以解决问题的。”王耀说,一旦品牌进了某商场却因销售业绩不佳被清退,再进该商场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准备好了”最重要
比较外贸企业和内贸品牌企业的差别,王耀说,做出口最主要有两个要素:一个是订单;一个是车间。而做内贸比做外贸的问题复杂得多,内贸有10个环节,比如,要找商场,打广告,找设计师等等。
王耀举例说,品牌要想进商场,需要一家一家谈,找到合适的商场后,还要再找合适的销售人员;做品牌还要有设计师,设计师设计完产品,要考虑生产多少才合适,怎样应付库存;另外,还要面对广告怎么做,怎样才能吸引消费者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外贸和内贸完全是两条路。
有的外贸企业认为,很多环节可以挖品牌企业的成熟人才,王耀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即使挖到了设计师,挖到了销售,但是,企业老板应该想想,把这些人放在自己的企业里,是否能和自己的品牌文化、企业文化相吻合?“只有老板真正懂品牌了,才能把品牌做好。”
对于品牌定位,王耀建议,不管做高端还是中端,最重要一点就是等“准备好了”以后再做。实际上,现在服装品牌想进入高端市场非常难,因为很多高端商场的品牌已经趋于饱和。在这种情况下,好的品牌有可能会在中端或中高端的商场受到欢迎。但是,要考虑好,一旦进入这个档次的商场,品牌以后的定位就很难提升了。因此,想做高端的服装品牌不要轻易降低档次。
“在众多品牌要素中,我觉得这是最主要的。品牌如果进不对市场,就会付出很大的代价。”王耀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