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商品城 小商品中出现大市场
谁都不会想到,温州永嘉桥头镇,这样一个处于贫瘠山坳里的小镇,却“冒”出了一个全国闻名的交易市场。
但熟悉桥头历史的人,对于桥头人演绎的“小商品、大市场”的故事,却并不会感到意外。 明清以来,桥头街上,菇溪港旁,天天可见潮起潮落、船来船往,当地老百姓祖祖辈辈靠水吃水,或撑船为业,或摆摊为生,或挑担奔走。 就是在菇溪港旁、桥头街上,一群农民冒着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的风险,坐上几天几夜的火车赶到全国各地,再用肩膀扛着一袋袋纽扣回到这里,摆起了小摊,吆喝声、叫卖声、喧闹声忽然之间“淹没”了桥头街,中国第一个农村专业市场——桥头纽扣市场就此诞生。 浙江这个市场大省的步伐,就是从那一刻开始迈出专业化市场的第一个脚步,并在之后的三十年中不断大踏步地前进…… 截至2007年,浙江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96家,市场成交总额9325亿元,在中国十大市场强市(县)、中国十强创新市场、中国十强品牌市场等榜单中,浙江均占据半数。 而当初桥头镇的这一群农民,在改革的浪潮中,摇身一变为走南闯北的商人,随着这座市场一同成长、成熟。 领着乡亲摆地摊“王碎奶”们让山坳里冒出市场萌芽 王碎奶,永嘉桥头纽扣市场兴衰变迁的见证人,1979年她带头在桥头街上摆起了地摊卖纽扣,也从此纽扣市场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果要探究纽扣市场的起源和历史,王碎奶是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在她的带头下,一个个“王碎奶”摆出了地摊,浙南山坳里由此“冒”出了市场的萌芽,并不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王碎奶已经成为一个精神符号,永远地嵌进了桥头的历史当中。 为了能每天吃上大米饭她把钱缝进腰带爬上了火车 1978年,全国人均占有粮食只相当于1957年,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70多元,“跨过温饱线”依旧是大多数农民的目标。经济面临崩溃和农村一片凋敝的背后,改革的浪潮在悄悄酝酿着…… 人均只有两分地的桥头,农民们养家糊口的愿望更为迫切。每年农闲,都会有大量桥头人外出弹棉花,或挑着货担四处兜售。市场的元素之一——走南闯北的“经商思维”已经浮现在桥头人身上。 王碎奶,当地的一位普通妇女。每天都能吃上大米饭,这是她和全家人最大的梦想。绝大多数纽扣市场里的第一代商人,解决自家人的温饱,都是促使他们摆起地摊的初衷。 就在那一年,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并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改革。 改革的春风从北京“吹”过来,也让王碎奶这位农村妇女的人生开始发生变化。临近年底的一天,公社开会传达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乡亲们知道中央开始鼓励个人做一些小买卖了。 看到邻村叶克林、叶克春俩兄弟外地带回的纽扣半路上就被人抢购一空,王碎奶东借西凑带了500多元钱,爬上火车去全国各地找纽扣厂。“我把钱全部缝进了腰带里,一见到乘警就心里紧张,怕被发现有这么多钱。”王碎奶一辈子也忘不了,第一次出门乘火车的情景。 和王碎奶一样,数百桥头人也是这样揣着钱爬上火车,“走”上了第一代市场商人之路。 坐在火车上,王碎奶想的只是让全家人都能吃上“饱饭”。这个农村妇女根本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举动,会引起整个桥头的改变,在浙江乃至整个全国的改革史中留下了印记。 战战兢兢摆摊她10天不到赚了200元 如今,和大多数纽扣市场的第一代创业者一样,王碎奶把做了二十多年的纽扣生意都交给了三个儿子,只是偶尔会到店铺里面转转,见到有采购商上门看样货,她不禁回忆起三十年前自己第一次摆摊卖纽扣。 桥头村村口有一座桥,是村民外出的必经之地。当时,王碎奶从江苏背了一麻袋纽扣回村,拿出门板,就把纽扣摆到了桥上。 那之前,个私经济一直是一个禁区,被称为“资本主义尾巴”,虽然听过了中央的精神,王碎奶还是有些战战兢兢。远远瞅见公社干部过桥,她会把脸扭过去,怕被认出来,“那时候做生意不仅会被人看不起,甚至还会成为反面典型。” 计划经济的时代,商品流通主要依赖品种单一的供销社,王碎奶带回的 物美价廉的纽扣,自然吸引了盈门的顾客。不少人从温州、丽水赶到山坳里的桥头抢购纽扣。不出10天,王碎奶带回来的第一批纽扣就卖光了。 收摊一盘账,净赚了200多元!而当时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才刚过100元。10天不到就净赚200多元,这在当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王碎奶觉得自己走了一条近乎神奇的致富路,也更坚定了继续做纽扣生意的决心。 “市场”的概念当时几乎没有人知道,但是王碎奶的所作所为,却在当地孕育了市场经济的萌芽——见到王碎奶的“丰收”,乡亲纷纷效仿去进货摆纽扣摊,虽然还是有些战战兢兢,虽然还是不敢大声叫卖吆喝,但并不妨碍四面八方的的顾客源源不断涌来购买。 渐渐地,这座石板桥连同周边的街道形成了“纽扣一条街”,也成了往后桥头纽扣市场的“雏形”。第一批摆地摊做生意的桥头人,也自然成了这个“地摊市场”的第一代商人。 那一年,是1979年。 市场由小到大,挑货郎摇身变成了*** 走进现在的桥头镇,矗立在镇口的新城纽扣大楼特别醒目,作为唯一一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新城纽扣,无疑是桥头这个纽扣生产基地里的领军企业。 新城纽扣饰品有限公司年产2万多种纽扣,年产值达2000万元,30%的产品出口美国、日本和巴西。 陈明南就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在递过来的名片上面,他还有着一大串的头衔:中外合资温州新城纽扣饰品有限公司、沪港合资上海培盛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桥头纽扣商会副会长,温州纺织品商会副会长…… 可谁又曾经知道,二十多年前,这位西装革履的董事长却是一个瘦小的挑货郎。变化、成长,桥头人和他们的纽扣市场都在一起进行着…… “地摊市场”转到“露天”再搬进大楼他一直诚信待客 1982年12月,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武汉会议的精神,温州永嘉县工商局开始为经营纽扣的个体户办理登记和审批手续。 1983年3月,在桥头镇桥上摆摊的42户人家首次领到了由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成为了第一批个体工商户。这一年,纽扣市场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出现了。 1984年,当地**利用学校操场搭建了一个简易棚,桥头纽扣市场结束了露天的历史,此时经营户数量已经发展到298家。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浙江温台地区和浙中地区就纷纷出现“前店后厂”或就地集中办市场的产销方式,涌现出包括桥头纽扣市场在内一批规模较大的商品和专业市场。 陈明南,就是桥头298家经营户中的一员,也是在王碎奶之后的“第二代市场商人”。不同于“王碎奶”们是去冲破体制的束缚来做生意,他们更多地是凭着自己的勤勉和实干。 搬到简易市场前,陈明南曾是一个挑货郎。100公斤重的一担纽扣,挑在他瘦小的肩头,从桥头出发,经瑞安、平阳,一路挑到福建去卖……这种吃苦耐劳的“挑货郎精神”,也是桥头人将纽扣生意越做越大,做出一个大市场的原因之一。 从采购、摆摊、供销起步,“挑货郎”之后又在自家屋里开出纽扣经销店,委托上海远东、广州永红、北京凤凰等当时的全国知名厂家生产。“那时一个纽扣才只赚几厘,靠的就是薄利多销和诚信待客,客人要100粒我决不会少给一粒。”凭着薄利多销和诚信待客,客商在陈明南的店门前排起了队。 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后有所建树的这一批桥头商人们,“薄利多销”、“诚信待客”,都是他们恪守的交易原则。 随着农村专业户、专业村的大批涌现,浙江省在八十年代中期迎来市场兴建的高潮,崛起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等一大批初级专业批发市场。 不仅桥头人,附近温州、丽水等地的人也在市场旁边摆摊做起了纽扣生意,“第二代市场商人”的队伍越来越大,简易市场也逐渐由宽敞到拥挤乃至局促了。 1986年5月,在距离王碎奶摆摊的石板桥不过百余米的位置,建起了纽扣交易大楼并投入使用。 市场真的开始腾飞了。 全国人均要从桥头买走5粒纽扣他们书写“东方的布鲁塞尔”传奇 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是纽扣市场从繁荣到鼎盛的辉煌时期,也是桥头人最为自豪的回忆。 那段时候,每天都有数千各地客商赶到桥头镇来。桥头的街上,到处是一片车水马龙、客商摩肩接踵的景象。 昔日“挑货郎”们,如今都成了***。陈明南,现在已是永嘉新城纽扣饰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年产2万多种纽扣,年产值达2000万元,其中30%出口美国、日本和巴西。 不过提起十多年前市场最为鼎盛的时候,陈明南这一代商人记忆犹新,“有时候为了按时完成订单,我们全家人都与工人一起,没日没夜的蹲在车间干活赶工。” 嘈杂狭小的街道、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熙熙攘攘的淘金者、纷至沓来的取经人、慕名而至的学者,这块9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兴起的专业市场引起了中央的注意,*和国家领导人纷纷到这视察,新闻媒体们也对桥头的纽扣市场进行不断的报道,新华社《半月谈》用“东方的布鲁塞尔”来形容因纽扣市场而蜚声中外的小镇。 为了促进浙江市场更快、更好地发展,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商品交易市场持续健康发展。1991年,省发出《关于进一步办好城乡市场的通知》,有计划、有重点地改造、建设和提升一批专业和综合批发市场;1992年,浙江省召开生产资料现场会,积极鼓励多方兴办生产资料市场。 这一系列的举措,让“陈明南”们一致叫好,有了**的支持,他们更加专心而勤奋地埋头做手中的生意:来的客人更多了,摊位铺地更大了,成交量不断被刷新。 由民间自发到**引导,再加上政策的优势,纽扣市场的发展开始达到鼎盛。1994年,桥头纽扣市场经营户达到3000多家,年销售50亿粒纽扣,占到了全国的80%,全球的60%,相当于当时全国每个人都从这里买走了5粒纽扣,市场也创下了14亿元的成交记录,成为了纽扣市场历史上最为闪亮的一个年份。 以桥头纽扣市场为代表,依托着蓬勃发展的家庭工业和数以万计的供销大军,义乌小商品、永康五金、柳市电器等一批的专业市场迅速崛起,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传奇,浙江市场强省地位也从此确立。而当初市场上的摊主们,这些商业传奇的主角们,和陈明南一样,几乎个个都成了***。 截至2007年,浙江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96家,市场成交总额9325亿元,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574个,市场成交总额、单个市场成交额连续17年居全国第一。 做了半辈子纽扣生意的吴美香如今打打电话敲敲键盘就行了 如今的永嘉桥头,早已不复当年车水马龙景象。略显清冷的街道,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拥有的繁华。 今年近五十岁的吴美香,和许多桥头人一样,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纽扣生意了。她的女儿也像当年的她一样,开始在店里招呼八方来客。 做了半辈子纽扣生意的吴美香,笑称现在要靠电话和网络来赚钱了……她的做法,也是纽扣市场“新一代商人”的生意法。 市场“隐身”转到“无形”她半小时内接了二十分钟生意电话 *的十四大以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正式写入《*章》,中国的经济板块全面盘活,浙江义乌等小商品市场逐步崛起,订单生产、网络销售等快速销售方式层出不穷…… 10月14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这个蜚声中外的桥头镇时,发现昔日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桥西一条街早已冷冷清清,“桥头纽扣城”被改成他用,只有纽扣门市店里稀稀拉拉的顾客,和随处可见的“纽扣”广告牌。伫立小镇口子上的“中国纽扣城”碑牌,仿佛一个巨大的感叹号,在感慨曾经万商云集的辉煌。 “传统专业市场过于单一的产品结构,无法给采购商提供便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客源必然被软硬件条件齐全的新型市场吸纳。衰败,是传统专业市场必然的命运。” 经济学者的这番论断,做了近二十年纽扣生意的吴美香不以为然。“桥头纽扣市场并没有衰落,只是由‘有形市场’转为‘无形市场’。” 所谓的“无形市场”,即是桥头镇目前出现的电子商务。吴美香告诉记者,现在许多桥头的纽扣商人都转向网上销售、电话订货,通过BTOB的电子商贸形式,桥头纽扣城已成中国第一大纽扣专业电子商务网站。 伴随着市场一起“转身”的,还有市场的商人们。“现在我们和外地客商做生意,打打电话敲敲键盘,他们连人不用来,我们直接把货交给快递公司发货就行了。” 在半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吴美香办公桌上的电话不断,记者粗略算了下,半个小时里她足足有二十分钟的时间交给了电话那头的客户。 据了解,桥头镇现有纽扣企业200多家,其中40%的纽扣交易是通过“无形市场”进行的。看着逐渐冷清下来的桥头镇,“吴美香们”并不慌张,他们将电话线接到门市店,将互联网连到柜台前,转身变成市场的“新一代商人”们,打打电话、敲敲键盘做生意,推动了“无形市场”的繁荣。 纽扣市场的变迁折射浙江专业市场的必经之路 专业市场的兴起和发展,是浙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实现资源配置方式迅速转变的途径。永嘉桥头纽扣市场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从有形到无形,它走过的轨迹也是浙江众多专业市场的必经之路。 由制造业延伸出专业化市场,靠专业化市场催生产业集群,和现在的纽扣市场一样,浙江这个市场大省前进的脚步,如今已经开始迈进了“虚拟世界”。 从王碎奶摆地摊到陈明南诚信待客埋头实干,再到吴美香打打电话敲敲键盘做生意——把市场搬到网上去,实现从“有形”到“无形”的转变,已经成为浙江商人们的共同选择。 宁波镇海液体化工交易市场打造的“中国液体化工在线”和“中国液体化工交易网”两大平台,已成为全国液体化工产品的信息、价格和交易中心;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网上小商品城,已形成一个由无数永不歇业、无需员工站店、无限产品铺设的店铺组成在线国际商贸城;余姚塑料城网上市场从2004年11月创建到2007年底,累计网上成交846万吨,成交额超过1000亿元…… 据浙江省工商局统计,截至2007年底,浙江省共有163个市场建立网站,其中上规模的网上交易市场已有6家,通过网络开展交易的经营户达36859户,网上交易额达796.2亿元,当年网上交易额就占到总额的近10%。 “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结合、现货交易与电子商务对接的经营模式正在我省逐步建立。”对于专业市场的现状,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浙江专业市场的交易由“三现”交易(现场、现金、现货)转向电子商务、拍卖等新型方式,市场的形态由马路市场转向大型的商贸中心乃至“虚拟世界”,为浙江的小商品销售找到了通向国内国际市场的贸易通道,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作用,一个以专业市场为骨干、新型流通方式为手段的现代市场体系正基本形成。 记者手记:30年的市场传奇是偶然也是必然 浙江永嘉桥头镇,在这个三面环山的山坳里面,在这个文化荒芜的蛮野边地,从1978年那一个缀满了注释的时间刻度开始,散发出一连串奇迹般的光芒。 30年,一座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又从“有”到“无”。 30年,小小的纽扣成为了自由商品的象征,桥头一条街地摊成为了中国市场经济的耀眼信号。 30年,当时的农村妇女成了市场发展的精神符号,当时的挑货郎成了市场的宠儿,更多的人因着这个市场而人生改变。 看似偶然,其实根于必然。 严峻的生存挑战,逼迫着桥头生意郎挑担走四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桥头人在*的改革开放政策感召下,将传统的致富愿望凝结成空前巨大的现实经济力量,成就了这一段市场的传奇。 这样的市场传奇,在浙江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史中,处处可见。凭着敢为天下先的“浙江精神”,一座又一座专业市场在浙江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拔地而起。桥头纽扣市场的变迁史,其实也是浙江众多专业市场的缩影。 30年后的今天,历经市场磨练和岁月洗刷的桥头纽扣市场已不再单纯的农村专业市场,与时俱进的桥头人,已把桥头发展成为一个没有围墙、没有边界、永不落幕的市场了。 变化中的桥头市场,和浙江经济一起,正在走向成熟。
更多阅读
华中农大可能变成中生大吗? 华中农大生科院
华中农大可能变成中生大吗? 在《国工区》这部社科构想小说中,2020年后,中国生物大学是全国最著名的重点大学之一,其前身便是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农大可能变成中生大吗?社科构想小说与纯粹的幻想小说不同,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严谨的科学依
保时捷:力争中国成为第一大市场
去年,保时捷旗下主力车型Panamera被中国人买走了1/3的数量,让保时捷全球董事会主席穆伦(Matthias Mueller)惊叹:“Panamera在中国已经创造了让业界惊叹的成功传奇。”中国最终成为了保时捷全球第二大市场。 5月9日,保时捷宣
保时捷:力争中国成为第一大市场
去年,保时捷旗下主力车型Panamera被中国人买走了1/3的数量,让保时捷全球董事会主席穆伦(Matthias Mueller)惊叹:“Panamera在中国已经创造了让业界惊叹的成功传奇。”中国最终成为了保时捷全球第二大市场。 5月9日,保时捷宣
法拉利中国策略:向全球第一大市场迈进
我们已经无法回避豪华车市场,这已经不是一个小众的、少数人的市场。自2006年以来,豪华车市场销量不断攀升,到2010年,豪华车销量已从2006年的15.7万辆上升到60.4万辆。而各种调查呈现给我们的,都是中国消费者对豪华品牌的偏好——换
经销商市场规划书 经销商如何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大赢家?
胜景山河营销中层会议,董事长姚胜与大家讨论一个销售战略问题:经销商做大做强,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大赢家,是所有经销商的目标和愿景,但怎样才能够成为大赢家?我们看到太多的经销商多年后仍然是夫妻二人打天下、守门面;太多的经销商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