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案例,尤其是那些掌握了一定技术的大学生(包括进入社会3、5年的大学生),他们在技术不断变革的过程中似乎看到很多技术应用可能产生的市场需求,于是一腔热血的找到2、3个知己就干了起来。短的半年,长的一年,最后都主动“招安”,回到职场。
其实,发现需求并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因为所谓需求,就是满足各色人等的某些需要,而我们自身就属于各色人等,自然从自己、身边人等等身上能看到新技术的出现可能带来的新的商业机会,因此而产生各种创业冲动是很正常的。在20年前,这往往被称之为“点子”。
然而,创业环境已经变化了,不再是20年前那个物质还相对匮乏的时代,正如现在我们很难听到这样的声音了: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信息时代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任何一个想法,都可能一夜之间变成“你有我有全都有”。
因此,当前的创业可能涉及的方面和环节更多了,创业门槛提高,对创业者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产品的或服务的复杂程度更高,对技术人员的完整架构产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步设想一项产品或服务相对容易,描述起来也简单,http://china.aihuau.com/但真正实施,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产品,则会涉及到太多的用户体验及使用逻辑,而创业者的阅历,往往会制约他们对群体反应的片面判断,从而导致规划的大量漏洞,最终很难开发出满足群体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款手机,现在有可能提供几十种功能,但每个个体消费者也许都只常用其中的3、5项主要功能,而且,大家用到的功能都不尽相同。但作为产品开发商来说,激烈竞争又迫使你必须在每一部手机上都要集成几十种功能,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可能需要。
这就是个体需求和群体需求的差异。
因此,缺乏比较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体验的大学生创业,首先可能在产品的构想和设计方面就已经有了偏差。
第二,没有市场经验,即使有了好的产品,也很容易在运作过程中很快出现资金断裂,毕竟创业者往往资金准备不足。
大学生创业,准备10万、20万已属不易,但这些钱能用多久,却往往超出创业者的判断力,因为他们很难正确衡量市场开发和客户挖掘、培养的时间。这是绝大多数创业者头一、两次创业失败的根本原因。
企业运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刚好很难具备这样的系统能力。
很多大学生把大学肄业的比尔盖茨、乔布斯、戴尔等奉为偶像,19、20来岁创业就能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但仔细研究这些人的经历,不难发现,在他们19、20来岁正式成立公司之前,其实都已经在同样的领域有了7、8年的经验积累。
这些7、8年的经验,很多创业者并没有看到,也没有得到。
所以,我很想对这些创业者提出的一个忠告就是:
即使你有很好的产品构想,也要停下来先做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想清楚这个产品是怎样赚钱的,套用时髦的语言,就是先设计好商业模式。
具体一点,就是想想以下几个问题:
1、你的产品是给什么人用的?
2、他们在哪里?
3、市场规模多大?
4、产品的价格是否与消费能力匹配?
5、单位产品成本以及消费者开发成本如何?(消费者开发成本往往被很多创业者忽视。)
6、服务成本有多大?
7、创业团队的组织架构及人力资源成本?
8、损益平衡点是多少?需要多长时间达到平衡?
9、资金能否支撑这个时间周期内的运营?
10、员工怎么管理?
11、战略规划如何执行到位?
12、运营流程如何设计并确认是合适的?
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面对,但如果连上述问题都没有想清楚,贸然行动,一旦陷入困境,就很难得到调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