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道泽的创业开始于1999年。那年,姜道泽在朝鲜吃到一道菜。姜道泽:“那边的朝鲜朋友,带我们到一个人家去吃饭,我想那天人家可能也把家里面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了,其中就有牛排锅,豆腐土豆这些东西炖到一锅里面,尤其酱的香味特别浓,一连吃了几碗米饭那种,回来之后就忘不掉了。” 对酱汤口味念念不忘,让姜道泽产生了一个念头。
姜道泽:“这个东西国内没有啊,肯定能一炮打响,我有一个创意,我说这个东西可以做火锅。我要再研究出来这种酱,那就是我自己家的东西。朝鲜那个村子跟延边农村很像,所以我就去农村找做酱的人。” 只有找到在朝鲜吃到的那种味道香浓的大酱,才能做出好吃的酱汤。于是,姜道泽花了一冬天时间,在延边挖掘到做酱高手。2001年春节,姜道泽的牛排酱汤火锅店开张了。“一招鲜,吃遍天”,姜道泽的牛排酱汤火锅由于口味奇特,一下子走红了长春。 姜道泽:“一天我们好的时候是七八百斤牛排,要卖两三百锅,每天客人循环不断的,每天都要翻好几台,一张桌。” 由于火锅复制性强,操作又简单,到了2006年,姜道泽的牛排酱汤火锅店已经在长春开了三家。
一勺小小酱汤,积累起千万财富,传奇的经历让姜道泽开始受到媒体的关注。 姜道泽:“参加各种活动呀,参加各种评选,评奖呀,或者接受一些媒体的采访呀,去做一些宣传活动呀,挺厉害的,总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周经理:“我看到我们老板上电视的时候,我跟我朋友在一起,我说,这是我们老板,我感觉在这些人之中,我非常有面子。” 受采访,做报告,红了以后的姜道泽一遍遍在人前讲述自己的创业史。媒体频频采访,就是最好的营销,姜道则想借媒体的力量,让牛排酱汤火锅传到大江南北。
一切渐入轨道,2006年5月,一个员工的辞职却把他激怒了。
姜道泽:“当时我很生气,我觉得不可能的事呀,第一她在这儿赚钱的,另外一个,随着时间越来越长,我在生活方面对她照顾也很多,感情方面也很好。” 到底,是谁的辞职让姜道泽这么难以接受,为什么一个员工能把正在风头上的姜道泽给难住呢。原来,姜道泽的风光离不开给他带来财富的一勺酱,而把握着制作那一勺酱的关键之处的,正是这个员工。1999年的冬季,当姜道泽找到金顺姬时,已经是他回到延边老家寻访做酱师傅的第二个月。他顺着酱香,找到了正在做酱的金顺姬。姜道泽:“我突然觉得她这个味道,就跟我记忆当中的味道非常相象,所以说就做她的工作。”金顺姬:“也挺犹豫的。我的儿子上学,高中吗,还有一个父母,我妈妈,岁数也挺大的,照顾他们,就条件不允许出来。”
为了留住这个味,姜道泽先一步返回长春,给金顺姬准备了一份大礼。金顺姬:“可能是他都是暗访过吧,好像对我们家挺了解的,完了把我家安排怎么怎么的了,最重要的就是小孩在长春安排了上学。反正安排得很周到的,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原来,姜道泽给金顺姬的儿子联系了长春的中学。感受到他的诚意,金顺姬来到长春。接下来的几年,两人一起研制秘方,共同经历创业,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今,正在姜道泽凭借媒体,大展拳脚的时候,餐馆酱料部的核心——金师傅,竟然闹辞职。忙着上电视、做演讲的姜道泽,感到很愤怒。金顺姬:“跟他没详细的说,我就说辞职,走了。” 姜道泽:“当时我觉得无所谓,本身你就是我挖掘出来的,我还可以再找这样的合适的人。”
餐厅经理向姜道泽点明了金顺姬闹辞职的真正原因。由于酱料越用越少,金顺姬几次拦住姜道泽说要谈谈这事,可每次姜道泽都觉得接受采访,对外营销是大事,酱料是家里小事,轻描淡写的没当回事。金顺姬:“也说过,但是我刚才不说了吗,他可能是忙,也忽略了这些问题吧,我也不知道他想什么。” 金顺姬觉得姜道泽变了,每天迷恋镁光灯下的虚幻,不再是那个诚心研究酱料,踏实做火锅的小伙儿了。
金顺姬的辞职让姜道泽郁闷,之后店里爆发的一次争吵,让姜道泽更烦恼了。姜道泽:“客人当时就火了,而他不是光一个人急眼了,周围很多一起在旁边吃饭的这些桌的客人都同样有反应,一看我出面了,大家都指责,说你光顾挣钱了,根本不考虑别人了,一天就为了你自己赚钱。”
当时正是夏天,客人们吃得热火朝天,而火锅店里的空气也和这气氛一样火热。对付这种热,有的客人采取了最直接简单的办法。 服务员:“客人一进来,感觉这屋太热了,再吃吃火锅,这衣服就脱了。”可这时候,刚好有个外地旅行团进店吃饭,而且还是姜道泽想尽法子拉来的商务团,一进门,导游就不满了。
姜道泽:“当时导游就跟我们提出来异议了,找经理说,这样的环境下对客人我们觉得很不礼貌,所以不能把下一次团再放到你们店里来了。” 姜道泽赶快让经理劝说光膀子的客人把衣服穿上,没想到客人怒了。发生争执的那桌客人没吃几口就走了。打烊之后,姜道泽走过去,坐在客人位置上。
姜道泽:“大家闷的根本就没办法吃饭,所以说平时看到一种情况,好多的客人到时候来了以后,吃一口很快,马上就走掉了,表面上是客人川流不息的,很欣欣向荣的感觉,事实上每一桌的消费单,都在下降。”
店里的事一桩接一桩,下滑的销售额更是让姜道泽陷入思考。此时的长春,不知何时起,火锅业早已告别了一招鲜吃遍天的年代,激烈的竞争格局悄然兴起。 姜道泽:“大家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有利可图的行业,门槛又相对低,所以说很多人加入进来。” 刘总:“尤其现在这个川锅,重庆火锅,麻辣火锅都非常火爆,我们就感觉到我们自己的经营压力,非常重,非常大。”2007年5月16日,曾经人声鼎沸的火锅店被姜道泽给关了。难道说,姜道泽一手创造的餐饮神话真的被这样的内忧外患吞没了?
2007年9月,记者去采访时,一家崭新的牛排酱汤火锅店矗立在长春市南昌路口,在投入200万进行 重新装修后,姜道泽期待着这是一次新的开始。
姜道泽:“这次投入非常大,为什么要做这种投入呢?我认为就是说,虽然你的菜品是可以吸引客人的一个点,可是其他方面,如果你没有变化的话,你不可能把这个店做的很长久,也就是说会出现昙花一现。” 但奇怪的是,一进入店里,记者却听到了与新店开张不太相衬的对话。刘总:“你们可以感觉一下,我吃这餐花200块钱值不值,如果说觉得不值,你说值多少钱,今天你们的消费就是这么多钱,你说100块钱,你交100块钱没问题。”
客人吃了一大桌,结账的时候,餐馆经理却端出一幅不怕赔本的架势让人家看着给,而姜道泽更是在旁边不动声色。最后,倒是食客沉不住气了。顾客:“店挺敢做的,一般就是物价上涨,菜还不变,还说吃多少钱,比如说我们承受不了,还能打折。我感觉有点儿想法挺大胆的。”
记者:“那你敢不敢把这个折往死里打?”顾客:“那倒不能,说实话经常来的,我们来的是吃的要好,要这个气氛,如果是达到我们这个要求的情况下,没必要抹那么多。” 原来,这是姜道泽举行的“开业意见周”。
为迎接开业,试营业期间,顾客可以根据吃的感觉给这顿饭打分,只要提出的意见合理,甚至顾客说几折,就给打几折。比如,一位客人提出,韩国风格的银质筷子虽好看,但吃火锅特别烫嘴,要求打8折,姜道泽不但接受了这个意见,第二天就把所有银筷子撤出了台面。
姜道泽:“顾客提的意见,我们会在店里一点一点去实施,他也是非常欣慰,我的建议本店里采纳了,他的这种叫做责任感,或者说跟店是有感情这种东西,会加深的很密切。”在“意见周”期间,姜道泽直接的听到了更多的意见。同时,姜道泽根据客户反映,把室内温度降低了三度,没想到竟有意外收获。他发现,冷气越凉,只点菜不点锅的顾客越少,火锅点击率就越高,虽然只是一个小动作,但成效却不错。
顾客:“这比以前好多了,现在吃凉快,比以前好,以前热,就得光着。”张总:“现在一楼64张台,全部都坐满。整个现在一楼这个台面,结果全部都翻台,现在已经第二批客人已经全上来。”
店里形势走好,经理刘岩俊提出要给店里的菜涨价。原来姜道泽给刘岩俊下了任务,新店开张第一个月的利润必须比以往平均提高5% ,刘岩俊提出,靠涨价提高利润,姜道泽拒绝了。姜道泽:“那么现在随着周围这些店,每一个包括小吃店的价格都涨了很多,所以我们经理就有意见了,这样你要求我的利润额我完不成怎么办啊?所以咱们是不是得涨价,咱们客人这么多怕什么呀,店又好,然后旁边小吃部,我们比小吃部价格还便宜,为什么不涨上来呢?很多经理在跟我谈要涨价,包括我们刘总也是一直在找我,要涨价格。”
刘岩俊:“我们整个就餐环境升级,装修质量升级,那我们服务质量也升级了,那我们是不是把菜品价格也升个级呢?当时我们就给董事长提出合理化建议了,董事长当时就,哎呀,你先经营一段时间再说。”
姜道泽认为,不能让涨价流失了顾客,利润要从成本上找。姜道泽和厨师一起研发,将菜品细作,边角料充分利用,每道菜的附加值都被提升了。一个月后,刘岩俊一算,一分钱没涨,还是完成了任务。
生意越做越细致,姜道泽也放了更多的心思在店里。这时候,金顺姬听说了他的改变,回到长春来。原来,金顺姬辞职后,回到延边,利用自己的技术开了酱场,这次回来,是因为她想和姜道泽继续合作,做火锅店的酱料基地。
金顺姬:“我感觉我们这个店要是真的酱也好,管理方面也好,我们董事长认识到的话,他重新来做的话,我们这个企业有发展的。所以我也是重新考虑,还是回来,我也是有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