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惠维,一个亲切、富态的中年女人。见到她,我有些吃惊。IT业传说中的人物见了不少,但感觉和眼前的冯总都大不一样。她太不像IT人士了。
提到IT,人们总会和海归、海外资金等等联系到一起。然而,作为中国商业企业网的老总,冯惠维却既没有显赫的学历,也没有雄厚的资金背景。她只是一个从北京中关村海龙大厦走出来的平凡女人。
练摊儿起步
1991年,冯惠维结婚了。新婚燕尔的小夫妻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他们要打工、挣钱,要用两双手挣来幸福。
从此,宁波街头多了一对奋斗的小夫妻,他们承租了一个小小的摊位,经营打火机零件。那年月,打火机零件的生意很好做,加上小夫妻俩很勤快,因此,生意一度很好。
然而,好景不长,一年后,夫妻俩的小生意就被三角债拖垮了。作为中间商,他们从上家拿货卖给下家,下家拿了货但没给钱,之后人也跑了。于是,他们只好借高利贷,自己把钱付给了上家。
恰在此时,冯惠维怀孕了。
怎么办?总不能让孩子生下来没饭吃呀!
于是,把心一横,冯惠维的丈夫怀揣着1000元钱,撇下了怀孕的妻子,只身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北京。
几个月后,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儿。满月那天,丈夫兴奋地从北京赶了回来,他对妻子说,他在北京的生活很艰苦,但北京的钱很好挣,他会努力挣钱,等日子安定了,他就回来接老婆孩子。
然后,他就又匆匆地走了。
丈夫走了,冯惠维的心也跟着飞到了北京。等不及丈夫来接她和孩子,两个月后,儿子未满百天,冯惠维就抱着孩子,一路颠簸来到了北京。
开始的日子真的不容易,带着一个婴儿,赤手空拳的夫妻俩,在中关村租个铺位干起了电脑元器件生意。
生意不大却很赚钱。
1999年,夫妻俩转战到了传说中的海龙大厦,在那里继续经营电脑配件、电脑耗材等。
毫无疑问,冯惠维夫妻做电脑生意的这十几年,是中国计算机业最红火的十几年。在中关村,但凡有个小铺位,都不愁赚个盆满钵满,更别说是在著名的电脑整机、配件、耗材等的集散地海龙大厦了。作为这里最早的租户之一,冯惠维夫妻俩也和海龙大厦里的所有人一样,在他们的小小摊位里,赚到了第一桶金。在海龙的五年,可以说是冯惠维夫妻北京创业的黄金时代。在这里,他们挣来了车、挣来了房,挣来了很多钱,更重要的,是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再后来,不安分的冯惠维有了新的想法。
800万元试水网站
“有钱了,我却过够了看摊儿、吃饭、睡觉、打麻将的日子。我想做点事。”这就是冯惠维做网站的初衷。
海龙的日子很赚钱,但也很单调乏味。与大多数海龙业主一样,除了看摊儿,冯惠维不知道每天还能干什么。生意之外,她开始沉迷于“搓麻”。
终于有一天,她厌倦了。有意思吗?这样活着有意思吗?她想干点有意思的事。
由于平时他们也在万网等网上卖元器件,于是,她想到了自己做网站。说干就干,拿出在海龙赚的800万元钱,冯惠维开始了新的创业。
2005年3月8日,中国商业企业网诞生了。
一切就这么简单。没有前期考察,没有周密策划,也没有明确指向,十几个人、几台电脑,冯惠维的网站开张了。
那时的冯惠维只知道网站能帮人做很多事,做网站能赚钱,其他的一概不知。
而当她真正进入这个领域之后,才体会到水到底有多深。“网站开张了,我真的过上了不安生的日子。卖元器件,做网站,虽然都和电脑有关,但内容却大不一样。以前我是和老公两个人看摊儿挣钱,现在却要养活一个公司。都说互联网是烧钱的行业,自己干上了,真体会到了,真是很难。”
互联网多能烧钱,我们大都有所耳闻。但凡涉足IT业的人,又有哪个是省油的灯呢?随便哪位老总的经历、学历、履历,都能让冯惠维惊出一身汗。早知这样,冯惠维一定不敢堂这浑水。
然而,冯惠维就是冯惠维。既然堂这浑水,她还就要把这点事弄明白。学问不够,可以学;技术不懂,可以问。“都说五十不学艺,我不才四十多吗?慢慢学!”
于是,老乡的麻将圈里从此没有了冯惠维的身影。她用打麻将的钱交了MBA的学费,并坐进了北大课堂。
“一开始,我老公根本不信我能学下来。他觉得我是心血来潮。”其实,不只是她老公,她的同学们开始也不理解她。好好地做个小生意挺好,干吗费这个劲?
“和同学们在一起,我很少说话,而是听他们说。和同学们相比,我没什么文化,也没有做企业的经验。我希望多听他们说,多和他们学。”
倔强的冯惠维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在经营网站最艰苦的日子里,他们也给了她很多帮助。
“当猪卖,还是当儿子养?”
和学文化、学技术比起来,“经营”这个事儿真不是学学就成的。四年下来,冯惠维的网站不仅没赚到钱,还几乎赔光了她投资的800万元。
丈夫决定放弃。“网站这玩意儿不是咱们能玩得转的。罢手吧。大不了咱俩从头再来,回海龙看摊儿去。”
亲戚朋友也劝冯惠维:“网站是用来当猪卖的,不是用来当儿子养的。”
然而,不管别人怎么说,不管价格多么诱人,冯惠维从没动过卖网站的心。她舍不得。
“好多人都劝我说放弃也是一种成功,你干吗不放弃呢?我说怎么叫放弃也是一种成功呢?坚持才是成功呢,不管怎么样还是要坚持吧。”
坚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偌大的公司,经营、管理、销售、宣传,所有事事必躬亲。
“我这次去匈牙利,就是一个人去的,又要转机,英语又不懂,朋友们担心死了。我说我去国外你们别给我打电话,一分钟将近10块钱呢,也别给我发短信。他们说不放心啊,我说不放心也不要打,你们打电话我也不接。有一个朋友愁得不行,我说你别愁我。我有嘴就问呗,HELLO,THANK YOU、OK就知道这三句,第四句话都不知道。就这么走的。”
操着三句洋泾浜英语闯天下,冯惠维不怕;但和工商、税务打交道,却急得她没少掉眼泪。
“人家说跟工商和税务落的每一滴眼泪都是钱。那帮人就是那样的,你拍他马屁有时候也不行,该打的还要打,该往回拉还要往回拉。有一次工商的来公司检查,发现我们经营地址和执照上登记的不一致。那个老头可凶了,我们好好向他解释,他说你别给我装孙子。我当时可生气了。好在后来碰到了他们所长,问题才解决了。
“我非常感谢那个所长。等我的企业做起来我一定要感谢他,不过他叫什么名字我都不知道。我们做小企业真的很不容易,哪都得顾及到。稍有疏漏就是罚款。真难。”
虽然难,但冯惠维仍然看到了曙光。
2009年春节,员工们都放了大假,冯惠维把丈夫也撵回了宁波老家陪儿子,自己一个人在网站值班。出乎她的意料,节日期间,网站的咨询电话居然比平日还多。每每打过来一个电话,听到网站有人值班,客户都非常惊喜,总是很热情地向她拜年、道辛苦,冯惠维在帮客户解决完问题后,也会和对方拉拉家常,聊聊各自做企业的艰难。通过交流,冯惠维发现了商机。春节过后,老公从宁波回来,冯惠维兴奋地对老公说:“做互联网太累了,我原本不想干了。可这一个春节下来,客户的电话激励了我。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小企业,他们太需要帮助了。企业有需要,这就是市场。服务好企业,我们就有出路。我要继续坚持,做下去!”
再三权衡之下,冯惠维决定和丈夫分头行动。2009年春,丈夫南下杭州做餐饮,她则继续在网站坚守。信心满满的她准备大干一场。这一次,冯惠维有了明确的目标,她要做一个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