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趟入财经新闻领域后碰到的第一件财经大事件,发生在2004-2005年之间的德隆帝国倒塌风波,注定是我财经记者生涯中一段无法忘怀的影像。
5年来,尽管德隆帝国的尘埃早已落定,但不管在什么场合下,每当我碰到与德隆帝国有关的人或事时,总是还会忍不住要向他她打探德隆的点点滴滴。
作为四年前“果敢”接盘湘火炬的买家,谭旭光[2.93 1.38%]以及他所掌控的潍柴动力[62.50 -0.81%],一直在我的跟踪视眼中。
2007年10月份,我终于有机会第一次面对面单独采访谭旭光。采访中,谭旭光极力向我描绘潍柴动力,以发动机带动“变速箱+车桥+整车”的重卡行业“黄金产业链”。
但采访完之后,经过与国内重仓潍柴动力的部分基金经理及长期跟踪潍柴动力的研究员深入交流后,我很快就对谭旭光及潍柴动力的这个美好蓝图心生疑虑。
理由很简单。吸收合并湘火炬后,潍柴动力所经营的资产已经横跨山东、上海、陕西、重庆、黑龙江、湖南等7个省份。这对于一家刚迈入现代化企业管理阶段不久的地方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来说,挑战明显要大于机遇。
“尽管现在业绩很好,但以后呢?你知道很多央企是怎么死的吗?就是死在产业链条拉的过长,最终出现管理失控,开始万劫不复的。”谈及潍柴动力的估值,一家南方知名基金管理的基金经理给我如此指出。
“你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我会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你。”面对种种疑虑,是时,谭旭光并没有向我表现出如外界所说的霸气和强势,反而给我留了一个悬念。
2008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当年下半年,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急转之下。作为与宏观形势密切相关的行业,谭旭光及潍柴动力还能够兑现自己的承诺,消除我的疑虑吗?
“很多说我很霸气,说我很强势,难以容下别人的异议。”2008年年中,再次见到谭旭光时,尽管公司上半年业绩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但是,他明确告诉本报记者,潍柴动力下半年开始,必须要转入严格控制成本和各项费用支出的阶段,做好“过冬”的准备。
现在看来,这种对行业方向性的务实选择,是多么难能可贵。
“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首先,我们要有抓住机遇的能力才行。”今年10月份,当记者与谭旭光再次见面,谈及汽车业热火朝天的“走出去”战略时,他的回答依旧让人感到踏实,“要走出去,我们首要要有经营国际化企业的人才和队伍。我认为,现在,这恰恰是我们的弱项。”
“我们是目前国内跨省经营最为典型的一家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如果我们连跨省经营都做不好,何谈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