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铝用195亿美元巨资撬动了海外矿山资源布局并处于风口浪尖的时刻,熊维平回到了他阔别两年半的中铝。这是他曾经一手筹备创办并为之工作六年的企业,他曾经参与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并主导了中铝海外上市这一里程碑事件,只是短暂地离开后,他又回到了他熟悉的行业。
2月27日,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熊维平第一次接受了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数家新闻界的访问。他数着天数:“这是我回来的第八个工作日。”这一天也是他回到中铝的第十天,事实上,连日来紧张的工作和会议安排,已经让工作日和非工作日没有区别。
到中铝的第十一天,也就是和记者见面的第二天上午,他将飞往澳大利亚。没有人怀疑此行与力拓无关,因为这一震惊全球的并购行为理当需要中铝的新掌门人更多参与。
感受新中铝
在数次提及自己的前任、自己以前的领导肖亚庆的时候,熊维平充满感激,也许是2年多香港工作经历的原因,他用了一个内地央企领导讲话中并不常见的称谓“肖亚庆先生”。
“上一届公司团队在肖亚庆先生的带领下,不论是生产、经营、投资发展还是海外资源积累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都有明显提高。”熊维平说。
尽管离开了中铝仅仅两年半时间,再次回归中铝,10天来让熊维平感受到的情况有点特别:一个是他熟悉的中铝,一个是变化很大的中铝。
而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变化:中铝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以铝业为主的单一产品经营模式的企业了,它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道路上狂奔并且屡有收获,两次对力拓的参股并购更是让中铝这个大企业集团的地位得到了认可。
这一切,毋庸置疑是肖亚庆和他的团队用5年多时间开拓出来的。离开中铝的时候,肖亚庆颇多感慨,他在总结自己这5年的中铝生涯时曾说:既是辛苦付出的五年,又是汲取营养的五年、充实难忘的五年。而这让熊维平回归中铝后迅速地感受到了一个新中铝和未来发展的源动力:资源和科技战略并举,国际化和多金属发展道路确定。
谨慎,但决不动摇
在8个工作日里,熊维平召开了两次中铝内部的大会。一次是中铝总部的干部大会,一次是在接受记者采访前刚刚结束的中铝全系统的视频大会。此外,在中铝总部还召开多次领导班子会议,一位中铝人士评价熊维平是一个“做事情仔细、严谨、认真并且精力充沛的领导者”。
熊维平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有色金属市场低迷、价格大幅下降的“寒冬”期被委以重任的,运气、压力和机遇都赋予了这个职务格外多的含义。
于是,在中铝的会上,机遇、挑战、谨慎、降本增盈等词语被熊维平屡屡提及。而谈及回归中铝10天来的感受,熊维平坦言:面临的挑战巨大,机遇也巨大。
在视频会议上,熊维平再次提醒中铝员工要上上下下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同时也要有信心。熊维平告诉记者,由于危机还会不断蔓延,金属矿业市场的持续低迷,给中铝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挑战,中铝必须想办法应对。
谈到应对措施,熊维平介绍了他在中铝内部下达的命令:“我们要狠抓内部管理,降本增效,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同时也要借助这个行业周期的机会,来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改革中铝的创新考核和分配机制等。”
作为一个后任领导者,熊维平承认,他必须克服挑战和困难,由此,也不得不谨慎起来。在中铝已经敲定了与力拓的合作之后,市场的低迷和资金的吃紧,让中铝对国内金属市场的整合和并购变得更加慎重。
“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任何企业要思考如何慎重投资,如何把握手中的现金,让企业维持较好的负债率,这样才能让企业顺利‘过冬’。”熊维平说。他坦承,中铝将根据市场环境和自己目前的压力,今后对国内市场的收购行为作出更慎重的考虑。同时,中铝也会结合企业的效益、效率、成本等情况来调整分配政策,而不会考虑裁员。
除了谨慎,有两个被熊维平多次表态为“决不动摇”、“坚定不移”的目标,每每谈起,熊维平的眼光中都流露出坚定和刚毅的神色。“成为中国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的目标不变,向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转型的战略目标不变。”熊维平说。
熊维平说:“我作为一个继任者,要做到的就是继续推进中铝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