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一向以“拐大弯”著称的中国商界教父,试图穷二十年的婉转里程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一个完整句号
2001年,当57岁的柳传志将联想的业务分拆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交予杨元庆和郭为这两名接班人打理,人们曾经以为,这就是柳的退休时刻。不乏有人认为柳的时代结束了,更多人感到惋惜,他四十岁才开始创业,未满六十就淡出前台未免太早。事实证明,虽然柳已经得到足够多的尊重,外界还是一再低估他:就像他在联想集团单飞中的两次低迷时期总有办法施以霹雳手段,他所掌舵的联想控股也春种秋收般不停息地酝酿、孵化着新业务:从联想投资到融科智地再到弘毅投资,柳似乎没有终点。
这八年里,联想投资和弘毅投资已经分别成为中国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前排选手,而柳传志也从不掩饰他仍有计划再培养或空降新的“少帅”,投资出另一家联想集团一样的标志性企业。柳在投资道路上的长途跋涉让外界几乎忘记,多年前那个经常谈“拐大弯”的柳传志,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这问题就是联想控股的产权。
9月8日,柳传志小心翼翼地向外界展示了一份阶段性成绩单。虽然从当天早上9点起,他和自己的同事们用四个半小时对外宣布了两个层面消息:泛海受让中科院出售的29%联想控股股份,以及联想控股接下来的战略转型。但实则,柳非常节制,没有将这两个变化的弦外之音点明。
只有那些非常关注联想及柳传志的人才清楚这次发布会意味着什么。大概是十年前,柳传志还需要对外界谈论自己的方法论时,经常说他进入新领域前总是先试探性地踩上五步十步,确定它是黄土路以后再撒腿就跑。这一次,柳有又能起跑了。
不必回溯至联想创业之初,哪怕从1992年柳传志筹划给公司元老争取分红权,迄今也有17载。尚不知道全部问题妥善安排好还需要多久,按照柳传志的退休计划看,他至少还有三五年的耐心与转圜余地。一个在今天的创业者看来顺理成章的事,需要这位中国商界教父级的人物用二十年时间拐个大弯,或许是时代的悲哀。但柳带着枷锁跳舞的技艺和耐心,又实在令人感佩。
产权悬念
坊间上一次认真讨论联想产权这件事,已是十年前,1999年,中科院同意联想控股的员工享有的35%的分红权转换为股权。这堪称联想日后一切决策的奠基石:因为明确了创业者及公司高管们在联想控股的权益,柳传志才能大动干戈将联想一拆为二,又甘冒风险让联想集团出海。
可悬念其实一直都在。老问题是,联想控股还有65%的所有权背后没有自然人,这就意味着很大不确定性:毕竟一个所谓的“所有权代表”很难站在联想的长期利益上思考问题。这么多年来,柳传志一直在各种场合念着中科院的好处,但他也承认,这是“由人和人的关系维系的,不是一个最正常的、最好的法人治理结构”。
还有一个新问题,联想控股的舞台越来越大,以至于柳传志的团队在过去几年时间里用了不少精力仔细研究全球顶级投资控股公司,比如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萨维,但与李嘉诚、巴菲特不同,柳传志不拥有联想控股。联想做得越大,激励机制就越不容易简单有效。
比如,时至今日,如果看联想集团的股权结构,仍然相当简单:公众持股50.4%,联想控股持股42.3%,三家私募股权投资者持6.6%,董事持股0.7%。问题不言而喻:作为公司董事长和CEO,柳传志和杨元庆在联想集团的股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们并非与联想集团无关,只是他们的股份要一直上溯到联想控股去—众所周知,即使柳传志本人在控股拥有的股份也不会超过2%,杨元庆只会更少—即便不怀疑杨和他的团队的志向和品格,让一个在公司内股权极少的管理团队进行一次中国商界罕见的国际化冒险,显然是不合理的。
一件富有意义但多少有些让人感慨的变化,是2007年8月神州数码的MBO。这些年来,神州数码并非联想控股下面几家公司里表现最出挑者,但随着这次管理层股权回购,郭为以10.29%的股份成为了公司第三大股东。两年的时间里,他把公司的净利润提升了两倍有余,公司市值亦翻了一番—所有这一切都能非常直接地体现为郭为身家的变化。
不知是不是巧合,在联想发布引入泛海投资的同一天,神州数码举办了其创新年会。当日郭为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我们借钱买股票MBO,挺辛苦,压力也很大,但有一种安全感,你会觉得这个企业和你的命运息息相关。”
极富目标感的柳传志公开说,他希望将联想打造成一个“不是家族的家族企业”。现在这个家族资产雄厚、才俊辈出,但可想而知,无论朱立南、陈国栋这样的老部下,还是赵令欢、吴亦兵这样的空降兵,他们之所以不计代价地帮柳传志打拼出新天地,是因为他们相信柳传志最终能以其韬略解决产权问题。
对于已经年满65岁的柳传志,他也的确需要以此为自己艰苦但辉煌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饱满的句号。
一大步
此番最大的变化,是中科院愿意将自己的股权卖掉一些。交易后,它从绝对控股的65%降低到了相对控股的36%。
在国进民退之声不断的今天,这是需要勇气的。“联想这次能够社会化,我觉得真的是院长们站在了一个国家的高度来考虑问题,不然中科院肯定会舍不得的。”柳传志对《环球企业家》说。
的确,这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策。早在2004年底,中科院就开始了将其投资企业进行社会化改革,四年下来已有近75%的企业完成了这一进程。联想作为中科院旗下最富成就的公司,并没有被推到前线做标杆,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以柳传志团队的能力,多持有联想控股的股份一段时间,价值就会提升一些。
柳传志显然不愿意无限期等下去,但正如他一贯的风格,他也不会急切推动这件事。正相反,他积极地帮助中科院创造价值,甚至看上去跟中科院利益捆绑得更紧密了。2008年,联想控股操持了一个名为“联想之星”的CEO培训班,主要针对中科院的科学家们进行商业培训,联想还拿出了5亿元资金做早期投资。
当然,并不能就此说柳的举动推进了中科院转让联想控股部分股权的进程。柳传志是认真的—熟悉柳的人均知,他的确有“高科技产业化”的情结。不久前,联想控股与TPG、弘毅一起向物美注资时,柳赫然发现物美董事长吴坚忠和自己一样出自中科院,旋即邀请吴去联想之星讲课。
随后的问题,就是股权的受让方是否值得信赖,能否真正在未来帮上联想控股,而不是横生枝节。
过去几年里,关于联想控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说法时有传出,从早年的淡马锡到2008年的泰康人寿,人们没想到,最后入阙者是品牌并不算非常响亮的泛海集团。
这自然是个柳传志一时间不愿销秘的话题,不过,他讲了一个关于泛海董事长卢志强的故事:柳和卢均是国内著名的企业家俱乐部泰山会的成员,当年泰山会曾组织企业家们合办企业,因为缺乏专注投入,这家公司不久之后就严重亏损。当时泰山会的一些成员其实并不算资金宽裕,这笔投资就意味着不小的压力,而卢志强最终站了出来,表态说愿意接下这家企业,并在未来连本带息还给所有人。“我觉得他的好处就是非常诚信,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柳传志非常在意这点。
按照计划,联想控股会将其旗下资产和控股本身陆续上市,柳传志明言,融科智地的IPO已经不远。
不过,对于柳传志这样级别的企业家,止步于激励仍是不够的。他不免对记者回忆起1980年代联想创办之初人们是如何不计代价奉献的,而在杨元庆、郭为等人加入之后,年轻人们希望按劳分配。“但是做着做着,这些在联想工作的人,慢慢的又把联想的使命感看得更重了。”显然这才是柳最希望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