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唯一的民营企业要在2011年产能达到1000台/年,成为亚洲排名前五位海/陆用大功率发动机生产基地。”——施庆哲
经历近十年的艰难曲折,施庆哲从一个家庭作坊式的私营小企业主,成长为装备制造业唯一的民营企业家,堪称装备制造业的民营动力王。
2009年6月,中高曼恩首台大功率船用柴油机正式下线交付,这是中国大型发动机成功实现了首家民营制造的突破,其意义在于成功实现了大型发动机国产化。
日前,施庆哲的工作更为忙碌,中高已接到7.3亿元的订单,生产计划排到了明年7月。
而令人侧目的是,这位站在民族工业脊梁重工业领域的民营造“心”者的成就,与35岁的年轻似乎并不匹配。
站在民族工业脊梁上的爱国情结
就是这位年轻的民营企业家,属于中国第二代企业家的年龄阶层,言谈之间透露出的成熟和自信,却很像第一代。
中国企业家的一、二代往往泾渭分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家,按年龄长幼和成就早晚,45岁以上的为第一代企业家,“制造天下”是第一代企业家的巨大成就,第二代企业家我们称之为“30、40”,他们大多从事服务流通和信息产业,“模式创新”是第二代企业家的标志。
追寻两代企业家的DNA,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表现出了天下为公的思想和强烈的责任心,而第二代民营企业家更崇尚自我、更注重个人价值的体现。
但在施庆哲身上一、二代的痕迹却泾渭难分。或许是既拥有第二代敢于创新、放眼全球的因子,又同时具备第一代企业家难以割舍的爱国情怀,在民族情结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融合,锻造出施庆哲独特的气质与成就。
施庆哲老家在义乌,他和其他众多义乌企业一样,也身兼着把义乌企业做成世界级企业的百年梦想,但是与其他很多从事快消产品、零部件制造的义乌企业不一样,施庆哲选择了十年来一直以民营企业家的身份啃民族工业核心的硬骨头——大型柴油机设备的生产研发。
“我们的产品将改变国内重型装备70%主机、发动机主要依赖欧美和日、韩等国进口的局面。”施庆哲的自豪感溢于言表,来自于他对民族工业的至诚至爱之心。
目前,“中高”发动机的国产化水平已达到30%,施庆哲表示,未来3年将力争达到85%。
另类的爱国情结,实业报国的赤诚之心,啃下民族工业核心“动脉”的十年坚持,让施庆哲在第二代企业家中显得独树一帜,让人印象深刻。
塑造有爱国信仰的另类民营企业
装备制造业是各个工业化或后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被认为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然而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占整个制造业的比重还不到30%,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低5%以上,远低于美国的41.9%、日本的43.6%、德国的46.4%。
柴油机虽然涉及到国防安全和民族工业发展的战略产业,直到20世纪末,我国才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大功率柴油机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即使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我国大功率柴油机市场仍然被国外品牌占据着70%的市场份额。中国大功率柴油机市场也基本处于外资垄断状态。
“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这是2005年4月施庆哲给他的团队提出的庄严使命。这个使命从此成为中高动力的企业信仰。
而企业信仰的树立,离“争创中国发电机组第一品牌”这个企业发展目标提出之后还不到两年时间。
很显然,2003年施庆哲的理想还停留在企业生存层面,随着企业产权责任的明晰,企业发展进入正常轨道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施庆哲为“中高”塑造民族大任的信仰。
可以说,施庆哲“扛鼎民族工业繁华”的理想渐渐清晰。
握手德国恩曼实现中国全新突破
2006年10月12日,施庆哲在德国拿到与世界500强企业MAN公司的合作合同。回忆起德国之行,这个35岁的年轻人仍然兴奋不已。他说,在德国他们受到世界级企业的礼遇。在到达MAN总部的当天,该公司升起了中国国旗以示对来宾的尊敬。
“要知道,我们的销售规模恐怕连MAN的零头都不够,这样的礼遇显然表明他们对这次合作的看重。”施庆哲回忆说。接下来的谈判带来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累”。
在德国近一周的时间,施庆哲和他的团队几乎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因为他们每天必须回答对方许多的提问。最终问题汇编起来有近200页。一番赶考式的交流之后,他终于握住了世界500强的手,获准在中国利用MAN的技术生产船舶发动机。
“在我的面前已经打开了一扇门,中高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尽管此前我们的发展速度已经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那时刚拿下与MAN战略合作的施庆哲对未来充满了巨大的期待。发动机是船舶的心脏,它在国内的缓慢发展速度已经成为造船行业大发展的瓶颈。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高迎来一个更快的发展阶段。”按照施庆哲的部署,中高在杭州高新园区建设新的厂房,与MAN合作项目相继落地。
施庆哲对未来的希望很快变成现实。中高曼恩制造的首台4500千瓦/6120马力大功率重型发动机成功下线交付,成为宁波一艘万吨大型海运货轮的动力“心脏”,在我国装备制造业领域,民营企业制造大功率发动机的“零纪录”成为历史。
在“中高曼恩首台大功率柴油机交付及量产庆典仪式”上,施庆哲坚定地表示,中高人本着发展民族工业领先产业的理想和信念,成功的迈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
国内海陆空三大民族工业领先产业之一大功率重型发动机首家民营制造的神话也由此造就。
爱国征程再谋“海陆”战略升级转型
十年后的今天,施庆哲以“战略家的眼光、改革家的胆识、企业家的精明、实干家的勤奋”对中高曼恩的发展方向有了更为清晰的思路——致力于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产业中的海、陆大功率柴油机行业。
施庆哲为中高曼恩制定了这样的发展目标:使中高首先成为全球大功率柴油机、发电机组、动力推进系统领域的卓越工业集团,而后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稳步发展汽轮机、燃气轮机、透平机械以及涡轮喷气发动机产业,使中高全面成为民族装备制造业的标榜企业,最终成为国家重大产业经济、高科技和国防三个领域不可或缺的部分。
采访结语: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上百年的沧桑,真实诠释着思辩的沉重、转型的艰辛、变革的精彩与振兴的蓬勃。身处建国60年之大庆,回望与前瞻,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是中国几代人追求的目标,沉陷危机的全球经济在动荡之中蹒跚而进,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的中国经济体大潮中,装备制造业作为民族工业起飞的翅膀,正在因为新一代民族企业家群落的嬗变,迎来新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