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字号糕点品牌 老字号品牌之病



提到老字号,老一辈的人们都非常熟悉,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非常陌生了。我们习惯把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知名企业称为老字号,为什么叫“老字号”呢?老字号最大的特点就是“老”,他们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并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存活下来,成为本行业的翘楚,他们以独特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获得了广大人民的认同并使其形成了对该老字号的忠诚度。所以,中国的老字号就类似于现在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

那些老字号都是有自己的特色的,比如特色产品、特色经营方式或特色的文化。老字号是最有文化力的。因为古代重农抑商,轻视商人,所以,老字号要努力从文化里找到一些依靠,来提高自己的品位,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品牌价值。他们的店名大多引经据典,寓意深厚。比如张一元茶庄,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它们很多都有自己的名言或歇后语:全聚德——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等等,生动的表述了这些老字号的品牌特色,所以,老字号是有着深厚文化沉淀的。

很多人一直错误的认为,品牌是国外引进的概念,中国以前是没有品牌的。其实中国的商业品牌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历史中去。老字号便是以前的品牌。那时的老字号店铺可以算是企业的前身。

老字号是如何形成的呢?它是经过漫长岁月的积累沉淀而成的。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的,虽然江山易主,-爱华网-朝代变迁,但人们生活必需品几千年来都是“开门七大样”——柴米油盐酱醋茶,此外还有药店,钱庄,布料丝绸店等等。因为那个时代,商品是非常匮乏的,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很简单,满足了衣食住行就可以了。所以人们日常生活主要就是围绕着米店,茶叶店,中医药店,钱庄,布料丝绸店,茶馆,饭馆等展开的,而在商业中,可以进入的行业也就是食品,医药,钱庄,服装那么几个,所以那时候的同行的商业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并不容易,各个店铺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商品来吸引顾客,也就是俗话说的——绝活。他们必须靠长期提供这种有别于同行的产品和服务来得到人们的认可,只有如此才能获得人们对品牌的忠诚。这是他们在竞争制胜的法宝之一。比如,做刀具的,能经久耐用,几十年不坏;开饭馆的,面条能做到一根面不断;做腊肉的,风味独特且质优价廉。很多绝活都是独门特技,别家模仿不来。这就形成了最初的品牌。

当产品和服务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和忠诚之后,这个好的店铺便会被人们争相传诵,一传十十传百,然后名声传播开来。那时候是没有广告的,完全就是靠消费者口口相传的形式扩大品牌的知名度,经营的好的店铺,在商业竞争中成为同行的佼佼者,便得以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这就是中国的老字号,也就是最初的品牌。

那时候的老字号多数是地区性的,因为人口的聚集度不高,大多数是以今天的小城镇的模式存在,而且也没有现在的“连锁经营”意识,所以老字号只能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家喻户晓。而围绕着食品,医药,钱庄,服装等几个主要的行业也就是每个行业几家出众的店铺。这些老字号比如有质优价廉的米铺,布行,著名中医药堂药铺,诚信度高的钱庄,忠实可靠的镖局,风味独特的酒楼等等。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人们的生活就是围绕着这些店铺,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改变,老字号的模式也继续着。

那么老字号凭借什么能打败同行成为一个行业的领军?它们有什么特色呢?

历史悠久。老字号一定是历史悠久的,每一个老字号都有自己的故事。它们经过了上百年的经营,凝聚了几代工匠们的心血,所以品质都是非常优良的。而中国人向来对于老的东西有一种信任和崇敬之感,所以老字号更容易得到人们的信赖,这也是它独特的一点。

诚信立业。诚信可以说是老字号文化的精髓,是老字号的立店之本,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诚信体现在老字号经营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礼貌待客、周到服务等。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等于是砸自己的招牌,是为商之大忌,所以,老字号都很在意货真价实。此外,服务也是最重要的,老字号都讲究和气生财,比如,开酒楼的要求伙计,凡是进门的人,不管长幼,都要礼貌的叫一声“大爷”,还有端碗的姿势,传菜的秩序等等,都有很详细的规定。

精益求精。每一个老字号都有其优质的产品,老字号的商品品质一定要是优良的,这也是顾客最看重的。没有品质,便没有开店的资本,这是竞争制胜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商品品质上,老字号力求精益求精。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关于六必居酱园的名称来历有不少说法,一种说法是六必居原是一家酒馆,为了保证质量,老板规定了六个“必须”:“黍稻必齐”(粮食原料必须备齐)、“曲蘖必实”(必须按配方如实投料)、“湛之必洁”(浸泡酒曲必须洁净)、“陶瓷必良”(酒器必须优质)、“火候必得”(操作必须掌握适度)、“水泉必香”(必须用上好泉水)。还有王麻子刀剪要求对每件产品都做到“三看”、“两试”:看外观、刃口、剪轴;试锋锐、手感,不合标准的一律不许出售。东兴楼的堂训是“店要发,菜先好;菜要好,料先好;做菜一分一毫不能凑合”。便宜坊的烤鸭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售价便宜,被百姓称为“便宜坊”。。。

严守店训。一般老字号都有自己的规矩,类似于现在的规章制度之类,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例如同仁堂的那句著名的“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等等。

“中华老字号”能穿过时代延续至今,和这些因素是分不开的。老字号的发展到现在,对我们现代商业的发展有很多借鉴意义。既是具有极高商业价值的无形资产,又是历经时间积淀而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极品,各个行业的能工巧匠们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留下的绝活,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中华老字号在中华商业史上是一道独特的商贸景观,对后人研究借鉴商业历史有重大意义。

更重要的是,老字号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非凡历史建筑、独到的技艺形态,以及蕴含的大量感人历史或传说故事,曾经让老字号品牌形象光辉璀璨、令人敬仰。他们携带着历史的沧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也维系着一种民族情感,使事业传承不断。

此外,中华老字号品牌作为“中华牌”中的一线品牌资产,融合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浓缩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经典和品牌精华,它们的品牌文化里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有着独特的魅力,最具有从本土市场走向世界市场,由“中华牌”企业晋级跨国企业的丰富潜质。

对于很多人来说,老字号是有着独特意义的,“中华老字号”见证了城市的繁华与变迁,也承载着城市文化内涵,其本身就是历史积淀的一个经典符号。一个老字号,它创造了商业历史、见证了历史变迁,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过去老北京人有句口头禅: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里说的“脚踩内联升”,是说能穿上内联升做的鞋,是对身份的一种炫耀。

那些著名的老字号,有始于清朝康熙年间提供中医秘方秘药的同仁堂,有创建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为皇亲国戚、朝廷文武百官制作朝靴的“中国布鞋第一家”内联升, 有1870年应京城达官贵人穿戴讲究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瑞蚨祥绸布店等等,他们大多是皇家御医,皇家的私人裁缝,为皇家贵族做高级定制的。可见那时候,老字号是人们心目中名牌,是身份的象征,就和现在的女人拿爱马仕包包,穿夏奈尔洋装是一个道理。

西方那些做成国际名牌的老字号,和中华老字号很相似,LV初始是为皇家做旅行箱的皮匠。类似的还有马爹利、LV、卡地亚珠宝,香奈儿等等,他们都是老字号,而现在很多都做成了大品牌,包括品牌价值第一的可口可乐也是百年品牌。

而现在,中华老字号的高贵光环已经不见了,人们提到中华老字号的时候,除了觉得他们的东西纯正,质量过硬,似乎再也没有别的可以拿出来说的,有时候甚至成了过时,老土的代名词,和现代人追求的时尚是沾不了边的。老字号的形象已经没落了。

而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老字号发展不仅步履维艰,也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现在的老字号给人们的印象就如同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者,失去活力也失去了生命力。对于现代追求时尚的人们来说,老字号就是一页发黄的纸,虽然过去的历史辉煌,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据商务部资料显示,建国初期我国老字号企业约有一万多家,涉及零售、餐饮、医药、食品加工、烟酒加工、居民服务、书店、丝绸、工艺美术和文物古玩等行业。后来,都淹没在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原国内贸易部认定的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目前已有20%面临困境,有的甚至将被市场淘汰;70%能够稳定经营;只有10%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壮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很多人在问,当日辉煌的老字号为什么会落得如此困窘的下场?

老字号的衰落并不是一时三刻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有外患,也有内忧。有历史的渊源,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外部商业环境的巨大改变,让老字号一时间不能适从,而其自身经营和观念上的许多弊病,也导致其经营不善。这些是其走向衰落的根源。

 上海老字号糕点品牌 老字号品牌之病

在封建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几千年不变的时候,老字号的确是辉煌的。而随着鸦片战争的发生,西方帝国垂涎于高墙内封闭的巨大市场所蕴藏的无限商机,随后,西方的生活用品开始逐渐进入中国,中国人们的生活必需品的模式开始发生变化。外国来的那些新奇的商品,对人们造成了巨大的诱惑力,人们的生活用品开始变得更为丰富,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老字号几十年不变的“陈旧物”,开始喜欢上了“舶来品”。比如,成衣的出现,严重冲击了布料和裁缝的市场。不仅纺纱布料进入了服装用品,还有很多其它的商品开始冲击着中国原有的生活必需品供应市场,这些替代品或直接竞aihuau.com争品的进入严重压缩了中国老字号的市场份额,老字号的经营渐渐显得力不从心,一些老字号就在这次冲击下被淘汰了。

后来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如早期的面粉厂,纺纱厂,这些企业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开始了大批量的生产,大大降低了商品的成本。这种大批量的生产打破了老字号纯手工作坊的低效率的生产模式,老字号在生产效率和成本上已经处于劣势。

新中国成立以后,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人们的生活环境,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 由于私有企业收归国有和计划经济,导致一大批老字号就此消失。同期,中国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民族企业,如银行,邮政局,交通局等等。中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慢慢由简单变得复杂,如交通方面,之前的生活中,人们步行,骑马,乘马车,自行车是后来才引进的。后来,汽车和火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们生活中在交通方面的需求,这是前所未有的。这段时期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新的生活方式所产生的需求造就了更多的中国民族企业,再加上动荡,而导致更多的老字号被淘汰。|!---page split---|

再后来,西式大医院的出现,严重改变了原来人们的医疗观念,而那些老字号中医也失去了广大的市场;大型超市的出现也改变了人们的购物观念,许多有特色的老字号商店也就因此而遭殃。而世界级西餐的大举进攻,也改变了我们原来的饮食文化观念,以致在年轻人里,可乐和咖啡取代了茶,面包汉堡取代了馒头包子。

现在,老字号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国内企业的冲击,更要面对国外商业巨头的打压,老字号日渐式微。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老字号几乎输的一败涂地。

据业内人士介绍,老字号发展到今天,其品牌资产与现代品牌的价值悬殊。这些中华老字号平均都有160年以上的历史,有的甚至达到三四百年。但在1999年度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选活动中,前20名里除“五粮液”排名第四外,老字号踪影难觅。2006年9月,在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的《首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上,100强的品牌价值总共为460.74亿元人民币。但同年8月,美国著名财经杂志《商业周刊》发布了一份评选结果显示,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以670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居2006年度全球品牌排行榜之首,其品牌价值折合成人民币约合5226亿元。这是百强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总和的11倍之多。百年老品牌的价值总和抵不过一个可口可乐的十分之一?这也显示了我们百年老品牌的弱势地位。

除了这些外部的历史原因,老字号的衰落,其自身的原因也不可忽视。几百年的老字号却经受不住短时间的市场洗礼,暴露了当前中国“老字号”在自身经营上出现的问题——老字号倚老卖老,品牌文化缺失,无论外在形象还是内在精神内涵都与时代脱节。

文化力缔造品牌,现在的中华老字号普遍缺乏现代文化力。过去的老字号的文化气息是很浓的,但现在若仍然沿袭千年前的文化内涵,明显是与时代脱轨了。所以,现在的老字号可以说是因品牌文化缺失而显得老态龙钟,丝毫没有活力。综合起来,老字号衰落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倚老卖老。不注重品牌宣传,一味依靠口碑。

老字号往往忽视了对品牌的持续宣传和对不断更新换代的消费者品牌情感的持续培育,导致顾客群体转移或者消失。大多老字号有这么一种心理:酒香不怕巷子深。仍然沿袭着传统文化里的“不争,礼让”文化,认为自己已经是百年品牌,就不用在进行品牌宣传和传播工作,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在当今商业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产品同质化以及传播的过度逐渐培养了消费者的挑剔眼光,如果不能保持持续的传播,消费者就会忘记你,就好像有人说如果可口可乐一天不作广告,其销售量将下降10%。“王麻子”的失败同样证明了品牌宣传的作用,近几年,“王麻子”在宣传上投入较少,更多的依赖于一些老消费者的口碑传播,知名度已呈降低的迹象。所以老字号还想依靠口碑在现代商业竞争中制胜,显然是行不通的。

吃老本。营销方式老,生产的现代化程度低且不懂变通。

老字号的商业模式都是最传统的,基本上都是以店面的形式发展起来的,靠前店后厂的模式维持局面。而且营销渠道单一,即使人们久闻大名也难觅其踪。这也是它们难以做大的一个很大原因。还有许多中华老字号企业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够,不注重在生产中采用新工艺与新技术,仍然沿用老旧的手工制作,使产品的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且质量不稳定。比如,全世界的麦当劳都一个味道,而我们很多老字号餐饮连锁都做不到这一点。试想,消费者若在不同的店吃出不同的味道,难免就会对老字号的印象大打折扣。

很多老字号惨淡经营就是因为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所产生的需要,不懂得产品的生命周期,一直抱着已经进入衰退期的产品不放,以前卖布料,现在还卖布料,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买成衣了。而国外的很多企业之所以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就是因为能够持续地提供满足我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产品。比如老字号摩托罗拉以前是生产电视机的,被人挤出市场后转投电讯行业。如果诺基亚是中国式的老字号,到现在可能还在生产诺基亚牌的纸张,做到世界大品牌,恐怕不太可能。而懂得转变思路的他们,都成了新行业的领跑者。      创新不足。产品单一,结构老,缺乏时代特点。

许多中华老字号企业对时代的发展变化考虑不足,对消费者的喜好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研究不透。只固守产品的传统特色,产品款式陈旧和品种单一,以致产品滞销、门庭冷落。百年前是绝活,百年后不一定还是绝活,尤其是在产品更新换代如此快的时代,如果产品缺乏创新意识,坐吃老本,势必会出现新产品开发速度过慢、难以跟上市场步伐的尴尬局面,很快便会被商海大潮淹没。不少老字号就败在这上面。“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是人们从前对这两个老字号的赞誉。北京“王麻子”在长江以北地区几乎家喻户晓,“王麻子”的剪刀以质量好、服务佳而远近闻名,美溢天下,人们慕名争相购买。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王麻子”刀剪更是名扬四海。但是由于“王麻子”在经营中没有能紧跟市场的变化,巩固住自己的品牌,产品创新跟不上,且盲目的进行品牌延伸。后来,其市场被后起之秀比如“阳江十八子”等抢占,导致最后以破产收场。比较发现,“王麻子”与诸如“十八子”等一些新牌子相比,在产品款式上已经显得土气,技术含量上更是不足,现在人崇尚时尚精美,而“王麻子”看起来粗笨了许多。它们的产品开发观念与现代消费观念差距日渐扩大。    

 另外,老字号不但产品结构老,而且外在形象也显得老土。许多中华老字号的产品包装上仍然沿袭老一套,缺乏现代文化元素的融入,而且企业店面装修也过于陈旧,与现代审美不符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品牌的形象,也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了不良印象。这和西餐巨头们相比,相去甚远。所以,人们就会觉得请女朋友吃披萨和咖啡就比较时尚,请去吃包子未免就显得老土了一些。如果有创新意识的话,“老字号”完全可以制造出更多符合现代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而不是原地踏步。

质量滑坡。没有坚持以往的质量标准,品质大打折扣。

一些“老字号”换了新的经营者,就将原来的质量体系打破,以至于消费者认为老字号不如从前了。比如东来顺的涮羊肉,以羊肉鲜美和刀工精湛制胜。以前东来顺的选料标准相当严格,只用35——42斤的小尾羊,这种羊的肉相当鲜嫩,是东来顺历年的经商之本,可是后来人们突然发现东来顺的羊肉不好吃了,原来选料标准给抛弃了,什么羊肉都拿来用,而且刀工也大不如从前。类似的还有南京冠生园那样,本来口碑不错,发展势头良好,可偏不珍惜自己的声誉,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硬砸自己的招牌,自毁老字号。每一个老字号都有自己独特的质量体系,质量是品牌的生命,这些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不注重质量无异于慢性自杀,毁掉名声后悔不及。

守老不护老。老字号普遍缺乏商标保护意识,商标被人抢注和造假。

近日,海外漂泊10年的“狗不理”商标回归,虽然此次回归更多的是迫于舆论的压力,但是中国商标轮番在海外被抢注的事实,又一次为中华老字号敲响了警钟。“六必居”、“冠生园”、“桂发祥十八街”等被加拿大一家公司抢注;“红星”二锅头酒在瑞典、爱尔兰、新西兰、英国等国家被同一家英国公司抢注;“狗不理”在日本被抢注后,又在美国、澳大利亚、香港三个地方被抢注,王致和在德国被抢注,引发跨国诉讼案。有着同样遭遇的老字号数不胜数,还有恰恰瓜子,白家方便粉丝等等。这对老字号的长远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还会利用“老字号”的金子招牌,仿造产品牟取暴利。这种造假行为也是对老字号的严重损害。这些假冒伪劣严重降低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致使“老字号”的品牌形象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广东的“黄振龙凉茶”是广东的驰名老字号,有人仿冒黄振龙凉茶店,并声称自己的黄振龙的子孙,后面被现有经营者及时发现,通过工商部门查处了这些店,并在媒体上向消费者澄清,及时维护了自己的品牌。但是在“老字号”企业中,有这样意识的很少。如果“老字号”不在品牌维护重点环节上投入力量,那么市场迟早会被这些造假者蚕食,从而严重影响品牌的形象。

品牌内涵苍白。中华老字号的品牌个性普遍不够鲜明,且品牌价值提升不力。

品牌一定要是个性鲜明的。在现代社会,人们更注重的是商品背后的文化,有独特的个性才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过去,中华老字号沿袭了中华民族的商业血脉,传承了古老文明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个性。但存活到现代的老字号大多精神文化显得苍白。据统计,有八成消费者对中华老字号的认同度较高的是“诚信”和“传统”两项,除了这些,似乎再也说不出别的了。这反映出中华老字号在大部分消费者的心目中大多是“货真价实” 、“诚信无欺”的形象,但是,消费者难以区分提供同类产品的中华老字号的差异,品牌印象不够深刻,也就难以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老字号”经过几百年的风霜洗礼,本身是具有极高品牌潜力价值的,那么面对新的市场竞争,老字号已经处于弱势了。所以就需要对品牌价值进行提升,在品牌的内涵上多下功夫,以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就好像云南蒙自的“过桥米线”一样,它的米线不仅品种繁多,还和古代科举文化联系一起,把米线趣味性的分为秀才米线、举人米线、进士米线、状元米线,还通过讲述“过桥米线”的故事和与少数民文化的结合留住消费者等等,很容易吸引消费者对其产生兴趣。让人们觉得吃的不仅仅是米线,而是品尝了品牌背后的文化。

有人说,老字号年代太久了,现在显得老态龙钟也是自然规律。其实不然,国际上不乏至今仍光彩熠熠的百年老字号,如前面提到的马爹利、卡地亚,还有源自于1724年的人头马,始创于1832年的浪琴表,诞生于1887年的可口可乐等。而中华老字号在市场竞争中之所以会一败涂地,与外部环境冲击和自身经营原因是分不开的。

“老”原本是老字号的优势,由于经营方式不善,却成了阻碍其发展的劣势。如今的中国大多数老字号基本上都已经丢失了传统核心价值,包括其经营理念、传统工艺等等。现在,如果不以市场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策略,一味沉迷于“老牌子”,按以往的思维模式按部就班地运作,难免要在市场中陷入尴尬的境地。这从侧面也说明了中国的传统商业模式在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转变思路,与时俱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0755.html

更多阅读

王家沙 -上海老字号糕团世家 王家沙枣泥糕图片

王家沙-上海老字号糕团点心店介绍!说起王家沙,是上海家喻户晓的老字号点心店,以糕团、小吃为营业特色。每逢过节,这里总是被挤得水泄不通。无论是正月里的年糕、汤团、八宝饭,还是清明的青团、敬老节的重阳糕……说起糕团点心,沪上食客自

任正非 任正非的迷惘不是品牌之福

近来,华为很火爆,创始人任正非“迷惘”之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二十多年来,华为从通讯技术追赶者,跃升为技术创新的领导者,它如今的迷惘,可以说不是中国品牌之福。

金罐加多宝凉茶二维码 认祖归宗-谈红罐凉茶品牌之争

系列专题:凉茶店加盟一场战争轰轰烈烈、历经十数回合,双方仍旧不让寸土。这是战争的残酷,也是加多宝与广药之间纷纷扰扰,纠缠不休的现状。突闻加多宝已开始筹划用高大上的土豪金包装替换掉其耗费百亿资金传递的品牌视觉元素-红罐。这是

声明:《上海老字号糕点品牌 老字号品牌之病》为网友淋湿了我的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