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创业型企业如何走向成功



为什么上万人在创业,成功的企业却只寥寥几个?为什么有的企业家白手起家,却能发展成十亿的规模?创业型企业到底如何才能走向成功?

  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在每个行业内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前提也都各不相同。但是,从工业产品到日常消费品,再到高科技产品,这些产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非常现实。所以这些企业的成功,和个人梦想、偏好,以及地区文化传统和竞争优势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企业家从零创业发展到十亿规模,首先需要具备的是敏锐的商业嗅觉和独到的眼光,以及创业的判断能力。

  “多普达之父”杨兴平从2002年创办多普达到2008年接任TCL通讯总裁,再到现在自然道信息科技的历程,正是基于他对公司面临市场机遇的正确判断。为什么像杨兴平一样的创业型企业家能够做到今天的成功,就很值得我们思考。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个人感受和敏锐判断,这些判断很多时候是没有依据和对错的,是根据直觉和个人经验做出的判断。

 企业发展战略:创业型企业如何走向成功

  但是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以后,就会有几件事摆在眼前,既要快速扩张,又要协调消费者和客户投诉,以及内部人才之间资源紧张的关系。

  一个企业成功的期限,最好在六到八年的时间内,就是和我们国家经济周期相吻合。六到八年的周期内,肯定要经历高潮和低谷,企业内部的文化、制度、人才包括企业家自身,都要经受住考验。如果少于六到八年就完成积累,则要警惕速度过快会产生的不利影响。后面从十个亿到一百个亿的积累,就更需小心谨慎。因为企业业绩的增长和内部能力的积累需要的是可持续增长。

  对于企业的治理结构,我认为最好的模式是:股权的老大、能力的老大、精神道德的老大三者合一;企业是健康的、业务和研发能力强的;同时企业家又要有比较远大的理想,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牺牲自己,带领大家。这样的企业才能从零到一,再到十这样平稳持续的发展。在公司战略管理方面,很多公司早期时候,三者并不平衡,但后期要发展,还是要先把根上的问题解决好。如果三者不统一,这个治理结构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能迅速做出决策,还能避免极端或负面的事情发生。这也就是设立决策权、否决权两者关系的问题。在董事会里,公司股东之间也应该有这样的关系。中国很多家族企业,还有些三四线城市的民营企业,有些没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却有消费市场,也做到了三者统一。所以根本的问题要想清楚,这样的治理结构是不是有助于企业从一亿到十亿。当这些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风险投资就不要急,对这个企业的考验要假以时日。假设一个公司有两个创始人,就要有一个人是可以拍板,威望最高的,也最有能力和眼光的,才能带领企业健康的发展。

  一个公司如果有三个合伙人,那这个公司就应该像部队一样,有司令员、政委、参谋长。虽然三个人股权一致,但却有决定权的差别。所以,股权并不应该代表领导力的权重。企业的治理结构最好能够三者合一,不能实现的时候,用制度、人文的,或者理性的办法,自觉的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多民营企业家就是这么做的,而且成功了,但是没有直接说出来。

  所以,创业型企业实现从零到十亿的飞跃,除了具备敏锐商业嗅觉、独特眼光和出众能力的企业家,以及适当的市场机遇之外,最关键的就是协调好企业治理结构,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1190.html

更多阅读

创业新尝试:创业型打工——边创业边打工

 关于营销人的出路问题,历来都有各种说法,讨论得最多的就是继续打工还是自行创业。而李开复最近离开谷歌投身天使投资,更将这一话题推上浪尖。但是,不是每一个职业经理人都能在结束打工生涯之后实现华丽转身,所以虽然很多营销人都有一

走向成功英语二模卷 创业路如何走向成功

现如今,所有的人都在考虑自己创业,自己做老板,他们都想找到投资少、见效快、多赚钱的行业,那么如何在竟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赚钱呢?小本创业发家,要多多考虑选择,看看本行业是不是已经饱和,自身的店铺有没有特色优势,自己的市场人群是不是足

微软洪小文:创业型企业攀高枝共赢法则

作为微软公司在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基础研究机构,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走过10年,通过从世界各地吸纳而来的专家学者们的鼎力合作,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计算机基础研究机构。微软亚洲研究院未来还将在哪些领域做出突破?创业企业也能与微软这种

声明:《企业发展战略:创业型企业如何走向成功》为网友懂得自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