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热点:从丰田危机看日本危机管理能力



 导言:《华尔街日报》网络版2月8日刊登美国天普大学日本分校(Temple University Japan)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杰夫-金斯顿(Jeff Kingston)的文章称,丰田汽车对其最近油门踏板质量问题的拙劣反应在日本法律制度和企业传统中有着深远的根源。企业面临的麻烦也意味着一个国家的麻烦。以下为文章翻译:

  日本有句谚语:“要是闻着发臭,那就盖上盖子。”(眼不见为净)丰田汽车公司(Toyota)似乎就在以这种方式处理其急速发展的汽车安全危机。对于不能刹车的刹车以及颇有“主见”的油门,丰田起初是否认,然后想大事化小,后来又百般推托。公司总裁丰田章男(Akio Toyoda)是丰田创始人的孙子,在危机发生的头两周成了失踪人员,公司对重大汽车安全问题的反应似乎不再那么积极,有负全球消费者对其的信任。

  对丰田来说,这是一场公共关系的噩梦,因为长久以来,丰田品牌一直是品质和可靠性的代名词。再也没有比这更糟糕的危机管理了,到目前为止,丰田已为此付出20亿美元的召回费用,公司股价自2010年1月21日(当天丰田宣布因油门踏板问题实施召回)以来下跌17%,而这些仅是丰田最后要承担的巨额损失的头期款而已。召回规模肯定会扩大,将包括在日本生产的汽车;丰田已面临多起法律诉讼,未来可能要付出高昂代价才能解决;而闲置的工厂和空荡荡的汽车专卖店展示区同样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丰田的反应如此迟钝笨拙倒也不足为奇,因为在日本,危机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未发展起来。过去二十年来,我根本想不出来有哪家日本企业在危机管理上做得不错。每家公司的反应都差不多,一开始反应迟钝,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产品召回上拖拖拉拉,就所存在问题与公众的沟通少得可怜,对因产品问题而遭受影响的消费者漠不关心。无论是爆炸的电视机、易发生火灾的家用电器、变质的牛奶和错误的标签内容,这些企业一次又一次地欺骗消费者,逃避其应负的责任,直到问题越来越多,证据确凿,它们才姗姗来迟,承认问题的存在。这种漠视消费者的做法并不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为日本在产品责任诉讼方面的赔偿少得可怜,有时甚至没有。

  在这方面,唯一的例外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毒血事件”。当时日本制药企业长期将受到污染的血液制剂卖给血友病患者,导致他们中的许多人患上艾滋病。日本政府明知问题存在,却没有采取措施制止这场本可避免的公共卫生悲剧的发生。在抵赖多年后,日本现任财务大臣、当时的厚生大臣菅直人(Naoto Kan)在1994年公开相关文档,显示政府当时允许制药企业继续销售受污染的血液制剂,以免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那些销售无污染的血液制剂的外国公司。菅直人的这一做法为相对慷慨的赔偿方案奠定了基础,并促使那些制药企业的高管向受害者磕头忏悔。

 财经热点:从丰田危机看日本危机管理能力

  不过,一般来说,日本将制造商的利益盖过消费者安全。

  日本企业往往试图掩盖或捏造事实,负责与媒体和大众打交道的人往往无法获取应有的信息。机制的缺失导致企业高管层无法迅速获取精准的信息,进而影响其反应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管理层在面对媒体质询时准备不足,因此会给人一种推诿搪塞和冷漠无情的印象。

  日本人在危机管理方面的劣势也有其文化因素。这个国家一直以其产品的精良做工和一流品质为傲,在产品出现缺陷时羞于承认,从而导致其更难披露信息和承担责任。像丰田这样的知名企业尤其如此,因为认错就意味着公司的颜面尽失,损失巨大;汽车的质量问题应该发生在其他公司身上,而不是丰田公司。丰田正在经历的公关灾难表明,其毫无危机管理的准备,处于一个多么尴尬的境地。此外,在日本,员工形像与公司形像紧紧拴在一起,因此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超过了其对消费者利益的关注。

  日本企业还有一种服从上级的文化,导致下层员工很难质疑上级的举动,或者很难把存在的问题如实告知上级。注重一致意见和集体利益的团队精神既是一笔财富,也令人们难以挑战已做出的决定和计划。这种文化倾向在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但在日本企业文化中尤为突出,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危机规避能力以及反应能力。

  这次的危机为丰田改革企业文化和提高品质管控提供了一个契机,实施途径包括更加注重消费者权益、建立信息双向沟通和反馈机制、通过任命外部独立董事来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以及将风险管理从事后转向事前等。现在亡羊补牢,还为时未晚。然而,这意味着企业要挣脱陈腐文化的桎梏,向消费者提供召回承诺、超预期的优秀售后服务和客户关怀;但目前的迹象显示,丰田已不再是过去半个世纪中横扫全球市场的那个灵活多变的公司了。

  2009年年中,丰田章男开始执掌丰田公司,当时未能对公司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如产能过剩、过于依赖美国市场,如何在中国、印度和巴西确立市场地位等。此后的一系列成功,尤其是丰田普锐斯(Prius)混合动力汽车,也许让这家汽车巨头有点洋洋得意,失去了令丰田从70年代起开始腾飞的那种优势,即始终在燃油经济性和质量可靠性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重拾这一优势并对公司重新定位以进入新兴市场,这必将成为丰田的一种艰难转型。

  日本企业与政府共存共荣的关系是实现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重要因素,但这种日本企业模式气数已尽。日本“上世纪90年代失去的十年”(Lost Decade of the 1990s)现在已进入第三个十年期,人们不禁质疑企业与政府的这种关系是否还有效果。

  2009年,长期执政且较为保守的自民党(Liberal Democratic Party)在选举中下台,取而代之的日本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 of Japan)对官商勾结的社会现象发起冲击。日本公众希望看到政府对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有全新的思考,如日益加大的贫富分化、高贫困率(超过15%)、年轻人失业和疲软就业问题,以及因缺乏鼓励组建家庭的良好政策环境所导致的低生育率等问题。然而,日本民主党渐渐失去斗志,陷入金钱丑闻难以自拔,让人不禁联想起自民党执政期间同样腐败的时代。日本民众要求首相鸠山由纪夫(Yukio Hatoyama)提高政府透明度和责任感,这种要求也延伸到企业身上。

  日本航空公司(Japan Airlines)申请破产保护、日本公债占GDP的比重达到200%、与美国盟友之间酝酿的纠纷、日本相扑大满贯冠军蒙古人阿龙涉嫌比赛舞弊宣布退役,这些事情都为日本的2010年蒙上阴影,而丰田丑闻又给其添上了不光彩的一笔。日本的国民自信心一段时间以来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丰田这样的成功企业尚能给他们带来一丝慰藉。没有哪家企业能像丰田那样代表日本制造能力的巅峰,正因如此,丰田遭遇的危机给日本人带来沉重的意外打击。

  美国人以前常说:对通用汽车有好处的事,对美国也有好处;对美国有好处的事,对通用汽车也有好处。这句话彰显出美国汽车文化的主流地位,以及公众和私人利益如何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丰田在美国有很多工厂、员工、供应商和汽车代理商,因此在丰田质量安全问题上,美日有着共同利益所在,丰田重回正轨对双方都有好处。

  日本媒体对丰田危机的报导极尽简约之能事。丰田在本土的危机公关能力似乎比在美国更强大,日本媒体和政府对此事的态度也更为谨小慎微。不过,2010年2月5日,说话一向直言不讳的日本国土交通大臣前原诚司(Seiji Maehara)尖锐指出,丰田公司曾否认存在质量问题,因此他认为该公司对消费者投诉的敏感度不够;但与美国方面不同的是,他没有授权发起对丰田产品安全隐患的调查。

  同一天,丰田章男终于召开新闻发布会,这距离丰田公司因油门踏板安全问题在美国发出召回公告已有两周时间。丰田章男试图做一些补救工作,为此事给全球消费者带来的不便致以歉意。然而,公司将刹车问题归因于消费者对ABS电子刹车系统使用感受的不当理解,表示只有2009年生产的普锐斯存在此类问题;自2010年1月起,公司已解决了相关软件问题,让ABS刹车系统的反应更加快速。

  这场新闻发布会并不成功,既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安抚,也未能缓和计划于2010年2月10日周三在美国举行的听证会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很明显,丰田公司试图避免在日本本土对其产品展开安全召回,正在游说政府通过一个自愿修复计划,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成本支出。丰田仍坚称其产品没有缺陷,只有软件方面的小毛病,这种空谈对重筑消费者信心毫无裨益。普锐斯是丰田汽车销量的重要支柱,而人们对其刹车系统以及其他一些安全缺陷的疑虑依然没有消失。

  起初,安全缺陷仅被视为在美国生产的丰田汽车所存在的问题;但现在,因设计缺陷引发的安全隐患问题已经扩展到日本本土,引起人们对丰田著名的“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理念的质疑。如果这次的问题不是发生在美国而是在日本,我们很怀疑丰田公司是否会在本土发出召回公告。但现在,由于国际媒体对该问题的报导越来越多,日本国内媒体有了一些底气,说不定也会开始问同样的问题,尽管选择的方式可能更温和一些。

  虽然丰田正试图挽回恶劣影响,但该公司乃至“日本制造”这一金字招牌都可能受到很大冲击。近年来,日本产品已有不少质量问题出现,未能达到全世界消费者及日本国民所预期的高质量标准,这足以引起人们的警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现象是一个国家步入衰退、风雨飘摇的征兆。

  日本的产品质量以及停滞不前的生产力无法令人感到满意,尤其是其人口趋势正蕴含着一个定时炸弹。这个国家日趋老龄化,同时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因此不得不用更少的投入换取更多的产出。日本需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人均产量,才能支持一个不断老龄化的人口群体,应付由此产生的养老和医疗问题。这意味着日本必须跟上韩国这类对手的步伐,后者正在日本竞争力削弱的各个领域取而代之。丰田如能走出目前的困境,对日本的国民心理将是莫大的支撑,也有助于挽回“日本制造”的声誉,不至于让“关注细节”从日本的一个国家品牌沦为一个国家问题。这是一场豪赌,赌丰田能否力挽狂澜,实现复兴,激励一个急需鼓励的国家再度前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1500.html

更多阅读

管理学 多种人性假设 从“人性的假设”看人力资源管理

从“人性的假设”看人力资源管理作者/张爱清身为HR你是不是在工作中也有以下类似的困惑?在有些企业,老板对人特别苛刻,有的主管不尊重人,对人非常刻薄,公司的审批流程很繁琐……在一些民营企业,老板出尔反尔大道理一堆,他总是把人想的那

苏安:丰田危机源于落后的危机管理体制

苏安  目前发生的大量召回事件并非是丰田汽车技术和质量劣化的象征,但暴露了它亟需解决的问题:成功实现全球性扩张后如何贯彻自身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渗透已有的品质管理体制,并建立统一的危机管理体制。 被誉为“全球最强”的丰田

不可避免的 英语 丰田危机为什么不可避免?

  Stephen W.Dyer(戴加辉)科尔尼(上海)企业咨询有限公司董事  采访整理:刘雪梅     “巨人如何倒下?”  2010年3月2日,当丰田公司社长丰田章男飞到北京向中国消费者公开道歉的时候,他脑海里也许闪过这样一个问题。最近读了美国管

暴风眼 1994 电影 直击丰田危机“暴风眼”(2)

 “丰田近十年来确实发展太快了,快得有些过火。不过,为什么会在美国发生这些事故?日本人用车很仔细,三年就会大修一次,美国人可不会这样做,他们太粗心了。”新实重夫含蓄地说。   丰田市的“K images style”是丰田市最大的4S店,每个月

声明:《财经热点:从丰田危机看日本危机管理能力》为网友森林系女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