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称霸世界多少年 《吃遍世界看经济》第1章 英国何以称霸世界?



首先,我将以英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经济大国为例进行分析。

说到英国,它曾经是号称统治四大洋的大英帝国。英国,一个国土面积比日本还要小的国家何以成为称霸世界的超级大国呢?听到这个问题,恐怕大家都会如此回答:

“因为英国凭借工业革命,生产了大量优质的工业制品。”

当然,这种回答没有错。由于毛织品、棉织品以及机器制品的出口,英国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然而,这并非全部。其实,早在工业革命之前,就有一种物品为英国带来了巨额财富,工业革命以后它仍是英国重要的收入来源。

这就是“食品”。英国凭借食品交易积累了巨额的财富。那么,这些食品都来自何处呢?当然是通过把亚洲、美洲大陆、非洲等地划为其殖民地,逐渐控制食品的生产、流通而得来的。

对英国来说,殖民地经营的根本是种植园。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在中南美洲推行甘蔗种植,生产砂糖,另外还经营咖啡种植园。英国在北美种植棉花和烟草,在印度和锡兰种植红茶,在马来西亚生产橡胶,利用奴隶和殖民地的劳动力开垦土地,建成大规模的种植园,种植单一的经济作物,这一切戏剧性地降低了成本。同时英国控制这些作物的买卖,并从中获取巨额财富。

|www.aihuau.com|31

我们来详细地看一下英国是如何取得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的。

英国靠农业经济打败了西班牙

15世纪末期以后,东西方商业贸易的主导权从伊斯兰各国和意大利转移到西班牙和葡萄牙,到了17世纪又进一步转移到了荷兰和英国。能否攫取贸易利益决定着近代欧洲各国的兴亡。

为什么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主导地位被荷兰和英国取代了呢?

16世纪中期继位的伊丽莎白一世拥护英国国教,与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对抗,她支援试图脱离西班牙统治实现独立的荷兰,而且为英国海盗颁发“抢劫特许状”,允许他们自由抢劫西班牙的商船。

 英国称霸世界多少年 《吃遍世界看经济》第1章 英国何以称霸世界?
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被激怒了,他派出23 000名士兵乘坐130艘船组成“无敌舰队”向英国发起进攻,却在英吉利海峡惨败于英国舰队。这就是1588年的英西海战。

教科书告诉我们,西班牙在这次海战后失掉了大国地位。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其实根本原因是两国经济实力的逆转。

英国和刚刚独立的荷兰分别在1600年和1602年相继设立了东印度公司,开始了真正的亚洲贸易和殖民地经营。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经营和英国截然不同,这一点以后经常会被提及。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经营是富于极端掠夺性的,他们奴役当地人和奴隶开采金银、种植甘蔗和咖啡,各殖民地除了单一的经济作物,所有的衣食都依赖进口,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体系。

但是英国为了摆脱贸易赤字,选择了与西班牙完全不同的道路,建立起以种植园为中心的殖民地产业。英国在获取的广袤殖民地上,驱使殖民地人和从非洲掠来的奴隶们种植棉花,促进棉纺织业发展,建立大型牧场生产羊毛,引进小麦发展面粉制造业。西班牙、葡萄牙虽然挖掘矿山掠夺了金银,开垦了甘蔗园和咖啡园,但最终没能在殖民地大规模创建各产业园区。最终这些是由英国完成的。

西方国家势力的大规模扩张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的纺织业,这是世界史上公认的说法。众所周知,1700年前后,印度纺织的一种平纹白布在英国非常流行,最终竟致使英国的纺织业者不断破产,于是英国政府禁止进口这种白布,后来干脆禁止民众穿这种白布制成的服装。据说,英国同时还拼命地制造各种织布机仿造这种白布,结果导致了工业革命,并最终帮助英国统治了世界。

修正这种学说的是沃勒斯坦和以布罗代尔为代表的法国年鉴学派,以及受年鉴学派影响的历史学家们。

他们主张“与其说是工业革命,倒不如说是新大陆的发现、对亚洲的侵略以及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导致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取得了世界霸权”。

当然,由于工业革命的先导作用,英国掌握了纺织业的技术,并且通过在殖民地生产棉花和羊毛控制了“衣”,这是英国国力增强的一个重要方面。|!---page split---|英国先是控制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不但在那里安置了从非洲掠来的奴隶,还迁入了英国国民,让他们种植谷物和饲养牲畜,并从欧洲引进美洲大陆本来没有的小麦进行大规模种植,就这样,美洲成了欧洲的“大粮仓”。19世纪英国的世界扩张战略就是最大限度地控制新大陆和欧洲之间的贸易。

结果,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中心的产业在英国曾经的殖民地——北美洲地区扎下了根。那么南美洲怎么样了呢?西班牙、葡萄牙残酷杀戮南美洲当地居民,“杀鸡取卵”式的掠夺金银,奴役奴隶并抢夺农田,但其统治下的国家除了砂糖和咖啡以外根本没能形成像样的产业。

唯一例外的国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阿根廷,最终农业得以发展。阿根廷农业之所以能有特别的发展是因为在英国控制贸易的情况下,西班牙把阿根廷定位成欧洲,特别是英国的粮食生产基地。

英国占据着印度、锡兰或者说缅甸的广袤土地,利用当地人或者源源不断地从非洲运来的奴隶作为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在种植园种植经济作物,英国也逐渐垄断了粮食生产和粮食贸易。

这令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状况。

即使是现在南北美洲的经济差距也仍然色彩鲜明地反映着旧宗主国的经营方针。而当时,殖民地产业的发达与否更加导致了其宗主国经济实力的差异。

也就是说:英国正是因为在殖民地发展了农业和畜牧业,经济才超越了西班牙。

表1-1英国和西班牙实际GDP的变化

(单位:100万美元)

国家1500年1600年1700年1820年1870年1913年

英国2 8156 00710 70936 232100 179224 618

西班牙4 7447 4167 89312 97522 29545 686

资料来源:摘自安格斯8226;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表1-2西方各国在大西洋运输的奴隶数量(1701~1800年)

(单位:人)

英国葡萄牙法国荷兰北美丹麦其他合计

2 532 0001 796 000118 000351 000194 00074 0005 0006 132 000

资料来源:摘自安格斯8226;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主张世界体系理论的沃勒斯坦等人指出:16~17世纪,世界贸易网初次形成。而他所说的世界贸易网有相当部分是由与粮食相关的商品来支撑的。

在工业革命以前,工业制品在贸易中所占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日常交易的商品多数是“食品”和“衣物”。当然,羊毛、棉花之类的服装原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比它们更重要的是砂糖、咖啡、红茶之类的食品,控制“食品”方面的交易即是控制着世界经济。这就是英国继西班牙、葡萄牙开辟大航海时代之后所做的事情。|!---page split---|当时的英国控制了包括新大陆在内的全球市场,但是贸易的核心仍是农产品和衣料。英国通过累积“食品”和“衣料”所获得的贸易利益增强了国力,从而扩张了殖民地并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工业革命和英国贫瘠的饮食文化

虽然英国依靠食品贸易攫取世界经济霸权,但不可思议的是英国本国并没有形成高度发达的饮食文化。不仅如此,英国甚至被称为“饭菜最难吃”的国家。尽管英国日渐形成了红茶文化,但由于气候不宜,不能酿造葡萄酒,而且不知是否因为英国小麦品种不同的缘故,连面包都不怎么好吃。

英国虽然控制了世界的粮食生产和贸易,但在其本土并没有实现农作物的自给自足,而是依靠殖民地的种植园种植,然后进口。

另外,英国也根本没有拥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只是安然享受着法国菜等外国饮食。

再画蛇添足地多说一句,教育英国统治阶级子弟的私立中学全部都实行寄宿制,据说那里的饭菜难以下咽,并且是故意这样做的。理由是:如果沉溺于享受美食,就会缺少自制力,也就难以成为出色的领导。如果真存在上述这种说法,我们就不难理解英国人何以擅长控制殖民地了。

种植园本来就意味着农作物的大量生产,这应该是工业化的想法。英国人与其说把饮食看做文化,倒不如说把饮食当做资源。我觉得拥有这种想法的英国人,在世界范围内最先通过工业革命成功地实现了大量生产也是合情合理的。

美国经济的崛起靠粮食种植

美国在英国的殖民地统治下表现尤为突出。由于种植园农业,殖民统治阶级迅速富裕起来,并向英国本土缴纳巨额的税款。美国之所以最终脱离英国统治获得独立,是因为红茶。美国本地居民和英国本土居民一样,有嗜喝红茶的习惯,然而由于红茶交易利润丰厚,英国政府对红茶的进出口课以高额关税。

美国独立的导火索是波士顿倾茶事件,而关税正是导致这次事件的起因。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了《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北美殖民地人民不满此条例规定的红茶税金,于是他们装扮成印第安人袭击了停泊在波士顿港口的东印度公司红茶运输船,并把装满红茶的箱子扔到了海里。

这次事件的背景是英国垄断红茶贸易并获取了巨额利润。针对这种情况,美国举起了造反旗帜,寻求关税自主权,开始了独立战争。

也可以这么说,美国的独立也是因“饮食”中的红茶而起。所以人们常说,饮食引起的仇恨是非常可怕的。

再多说一句,美国的饮食文化也由于这次事件由红茶文化转变为咖啡文化。据说所谓的美国咖啡最初就是殖民地人民为了反对英国的《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而通过在开水里稍加咖啡来模仿红茶形成的。

1776年美国发表独立宣言,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最终脱离其宗主国——英国,实现了独立。

由于1812年爆发的美英战争,美国曾一度断绝了和欧洲各国的贸易往来,从而使国内工业得以发展。1861年的“南北战争”,导致美国南部地区种植园主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成长。1869年,铁道连通了美国东西海岸,从而促进了美国西部地区的开发,使美国的小麦产量和工业化生产一同跃居世界首位。

说到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的原因,也不得不提粮食生产。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20世纪20年代被人们称为“浮华时代”,其发展诱因也是农业。

一提到美国的经济发展,最容易让人们记起的是福特等公司大量生产工业产品的发达技术,然而事实上这些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出现。

美国独立之后,首先以农业大国身份登上了世界经济的舞台。阿根廷、澳大利亚的畜牧业迅猛发展。实际上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农业大国的经济增长率是最令人惊讶的。在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南美的阿根廷以及澳大利亚这些幅员辽阔的国家,伴随着农田和牧场的开垦,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国家的经济规模也获得了大幅增长。

英国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的宗主国,其统治下的殖民地经济实力增强的结果是:这些殖民地国家建立了经济基础,而控制贸易的大英帝国的经济也异常繁荣起来。

另一方面,美国作为农业国与英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控制贸易。美国在20世纪所做的是饮食的工业化。|!---page split---|美国脱离英国获得独立,把英国推行的种植园技术占为己有,像生产工业制品那样大量生产和出口粮食。

特别是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农业生产曾一度崩溃,美国依靠向欧洲出口农产品获得巨额利润,并利用这一资本实现了工业化,而且通过农产品和工业制品两方面的出口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同时也是农业国家,日本有很多人对此大惑不解。在日本学校所学的经济模式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并出口粮食,而发达国家进口粮食的同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工业制品。但是过去的经济发展并没有严格遵守这一经济模式。美国当年通过农业的发展壮大了经济并最终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且农业大国的地位也没有动摇。

我们看看“饮食”在世界经济中到底起着什么作用就会明白这一事实,即可以从饮食的角度考察经济和历史,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工业化大生产时代到来之前的经济和历史。

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萧条的诱因是饮食

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开始崭露头角,而世界经济却在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源自美国的经济危机而陷入了混乱状态。

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洲大陆农产品价格的下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主要国家都成为战场,农业生产一度衰落,因此众多欧洲国家从美洲进口农产品,导致农产品价格一路飙升,形成泡沫。

但是当战争结束后,欧洲重回安定,农业生产也得以恢复,欧洲各国因而减少了农产品的进口,因此美洲的农产品不断积压,价格暴跌。

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契机是纽约股价的暴跌,但其真正的背景却是农产品价格下降导致中南美洲的经济出现了异常。

当时通信和流通革命已经兴起,产业的工业化也已取得了一定发展,即使这样,农业在经济中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机械化技术在美国诞生,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起来。

以此为契机,世界逐渐进入了真正的工业化时代。但在此时,美国却把它的工业实力引入农业,采取了与原来截然不同的大规模生产、大量出口的经营模式,将工业化技术应用于食品生产方面,从而控制了世界的粮食市场。

通过以汉堡、碳酸饮料,还有类似油炸鸡肉这种快餐模式,美国形成了系统化生产食品的模式,还产生了类似超市这样的大量出售食品的零售企业。

总之,从食品的生产到食品流通,都完全套用了和福特汽车生产一样的体系,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

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快餐产业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美国以汽车出口领导了世界,食品出口也采取了同样的模式。

这是一场彻底改变世界的革命。我以后会详细解说食品规范化批量生产带来的影响。在此之前,我想在下一章谈谈那些与英美走不同道路,没有把食品当做资源来把握的国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2176.html

更多阅读

《生死的幻觉》--第1章昨天和明天的尽头 昨天太近 明天太远

《生死的幻觉》作者:白玛格桑仁波切第1章昨天和明天的尽头在这里,我要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同胞讨论与我们密切相关的重要大事——我们从哪里来?中途驻栖何地?最后会去到哪里?就在我说完上面几句话之后,“这里”二字已经成了过去,它将随

声明:《英国称霸世界多少年 《吃遍世界看经济》第1章 英国何以称霸世界?》为网友时光瘦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