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放:
A老板是一家快速消费品公司高层出身,在快速消费品领域有着深厚的市场经验,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人才制度的完善化,一次偶然的机会,A老板被B医药公司聘请去做总经理。B公司旗下有着几十种产品,但多年来却一直是不痛不痒的活着,没有品牌,也没有销量,B公司董事长说的很清楚:要消费者知道这个品牌,每年保持一定量的销量增长。对于这个要求A老板欣然应允。
上位后,A老板因为对自己在医药专业上没有自信,而保留了B医药公司的元老,彼此人员之间做了调配,重新开始鼓鼓士气,准备着手干起来。然,医药是营销中和地产媲美的最难的领域,尤其是如今,面临政策的监管等等,其无论是操作难度还是管理都远高于快速消费品的难度,行业人都有“能做好医药的人做什么行业都没有问题的”的说法,可见其利害关系。于是,因为不懂,所以A老板逐渐在管理过程中收到了B医药企业元老的牵制。一方面,局部市场因为个别模式的操作得到了提升,而盲目独断的意欲将此模式全国复制。另一方面,受多项事件影响,上面作出战略,下面无法准确执行。反过头来,无法提升的帽子还要盖到自己头上。备受压力的A老板逐渐迷失了自己的判断,变得多疑,易怒,在B元老的阿谀奉承下焦躁着。
其实这位老板还是幸运的。很多空降老板的际遇往往更不如他。朋友般的董事长交情,阿谀奉承的不能得罪的企业元老,这几乎是所有空降老板所面临的现象。而董事长的交情不过是进入这个企业的情感链条,最终能否真正成为持久的朋友,还要仰仗最终的期待是否能变成成绩,不然一切都是空,这一点,董事长和空降总经理都明白。而明知道阿谀奉承不干实事的元老们要不得,却动不得,并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附和着。空降老板甚至很多时候还要收到他们的牵制而要摆出笑脸,也许这就是企业哲学中最大的悲哀。
什么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好空降老板这个角色呢?
做自己能做的事。诸如上面A老板的例子是往往空降失败的关键。要么是大企业到小企业,拿大企业的作风管理小企业自然脱节。要么是跨行业经营,需要依附更多的联合力量,却因为不信任其他合作伙伴而最终受到企业内部的牵制。所以,最好的结果就是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去空降,真正对行思管都一一到位。亦或者有真正可以联合专业力量联合。
明确清晰的财务关系。很多空降老板都有名无实,即最终在财务支出上要董事长来决策,即使是公司要买一支笔也是如此。当然,中国的企业家多是白手起家,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但既然要放手,要引进空降,就要有空降的空间和权力,最起码空降老板应该有自己绝对擅长的领域,譬如生产,譬如营销,譬如销售,譬如传播推广等等,在限定区域的绝对可控权是需要,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企业良性发展的管理必要。
公平竞争关系的存在。不管是换队伍也好,还是保存原有队伍也罢,对于空降老板老说都不是明智之举。反之,应该良性引入公平竞争关系,即让原有队伍之间有竞争关系,同时新引入的也有机会和空间发展。即需要在原有队伍中有死忠,也同样需要在新队伍中有接班人。一个企业只有存在良性竞争关系才能良性发展。任何一方偏颇都会失去平衡。
中庸之道是长久之道。虽然个性化是这个时代提倡的,但对于空降老板来说,中庸之道还是必须的。我们不能要求空降老板盲目创新,而是改进式的创新,这样,他才不会因为盲目创新而丢了饭碗赔了企业。我们也不能要求空降老板保守不进,而是吐故纳新,这样,他才会在不断渗透的新鲜空间茁壮成长
做个空降老板不容易,做个成功的空降老板更不容易!想要引入个合适的空降老板不容易,想要引入一个可以一起走的更久的空降老板更不容易!彼此尊重,彼此信任,唯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