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好从生活服务类来切入的移动电商App。因为生活服务一直是PC电商到目前没有做好、或者说做不好的事,但在移动端则大不同。
比如我前段时间跟家门口卖烤串的人聊,他现在80%的订单来自于微信。因为他的生意就来自周边楼盘,以前人们只能下楼去,要上烤串等着烤,现在很简单,直接发微信,“嘿,张叔,给我准备20个烤串,7点半到”,这样就行。当然它还不是App,它只是一个微信的帐号,但理论上跟App是一样的。
移动电商App不需要几千万几百万用户,它就是极为碎片化的应用,但是非常有价值。从App的设计而言,它有着自访问的流量。烤羊肉串的张叔可能只有300个粉丝,但这个App本身具有很强的商业价值,这是我们在PC上没法想象的。
而且,移动端跟PC端最大的一个不同是,PC端的企业都是所谓的全球视野,最少是全国视野,面向五、六亿的用户服务。移动端则不同,移动电商App一定是身边的生意。
PC上是从由大到小,由远而近,移动端App是由近而远。这是很有趣的现象。
由于PC端先天不具有入口功能,所以要花很大的成本做推广做规模才有价值,而App只是围绕用户周边几公里最关心的问题服务,比如摇摇招车、天气预报、健康小贴士,都是用户身边的生意。移动App就是围绕用户身边发生的事来做生意,由近而远,这是电商体现在移动端最大的特点。
所以,PC端的电商是商品类的电商,而移动端的电商App一定是生活服务类的。本地化的机遇还很多,用户在生活服务类的开销其实大于商品类的开销,这也是未来电商App最大的机会。
当然,商品类的电商,通常标准化程度较高,而生活服务类品牌化标准化的程度低,所以如果想在生活服务领域去有所撼动的话,就得突破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模式在品牌化标准化上有所突破。
尽管目前移动电商的格局仍是PC大佬的平移,但真正的格局没有形成之前,大家都说不可能。
现在回过头来看淘宝就是这样。最早淘宝通过开发了一套规则和流程,使得没有办法被标准化品牌化的三百个卖家已经被标准化,这就是我认为的前瞻性的产物。
作为淘宝的深度用户,我现在每年在淘宝会下80~100单。我买一些户外用品,或者很酷的小玩意,比如机器人吸尘器。但是,这些单我很少是用手机或Pad下的。第一可能跟年龄有关系,我这种年龄可能不是那种对移动端最热心的群体;第二我觉得商品类的物品在移动端的表现能力有限,如果是典型的目的性购买,可能就直接在移动端,但是要买商品,移动端界面太小,用户是被动地接受。
我手机上会装一些生活服务类的App,比如航旅管家、墨迹天气、股票软件等等。在移动端上买东西的App,我会装,但用的不多。

我用一些比较小众的跟本地生活有关的App,比如我喜欢看音乐会,我会装一个App手机一打开可以显示这周北京有什么音乐会,是比较生活化的App。这其实也是未来移动电商App的大方向。
眼下,移动电商现在仍处于早期。未来,它可能朝着两个格局走:其一,移动端上有太多的电商App,用户下载不过来,到最后可能就会有一两个大的App,即App的App,包容万象;其二,移动App可能会百花齐放,因为移动其实更碎片化,不像PC端由几家大的电商在把持。
估计在今后的3~5年内,移动在搜索、社交、新闻、娱乐、购物等各个方面将会形成和PC互联网分庭抗礼的局面。未来会有更多的精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