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计划相对于执行情境而言,常常是滞后的,面对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的因素,需要采取博弈式计划,以变应变
□深圳中商国际管理研究院副院长高岩
编者按
“执行”一词曾一度被中国企业视为良药妙方,更多地被演绎成为急功近利的工具,而事实上就执行谈执行根本就是一个无解的命题,《铁军执行力》一书围绕目标、团队、动力、规则等几个核心环节对“执行”进行了系统性的中国式解读,“执行”的落地其实就是学习型组织建立的过程,其注重细节的实战性剖析可以担当企业在时下非常时期的执行指南。作者通过寓言、故事、电影、企业案例等生动准确的例子告诉人们,执行也是有方法的。
“智囊丛书”之《铁军执行力》即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其精彩内容提前由《新智囊》独家释放,希望管理者通过其生动案例、精辟道理,继而开卷而思,体验豁然开朗之快感;掩卷而起,感受恍然大悟之满足。
企业在用计划推进目标的执行时,会发现目标总是不能兑现。为此,执行者找到了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对执行计划的理解。
我们对计划的理解,仅限于按图建房。先画出图纸来,然后按照图纸打桩、浇筑墙体、上梁,一层一层地去盖,最后建成了一栋建筑,这就是我们的计划。然而在“施工”中,并不是这样的情境。设计图纸有了,地下室也建好了,但是到第一层的时候,发现情况变了,不能按这个计划执行了,这是执行者常常很痛苦的地方,为什么呢?
变化总比计划快
执行计划相对于执行情境而言,常常是滞后的,计划的方式随之也就落后了。传统的管理教科书教给执行者做计划,叫做规划论指导下的计划。好似一座城市的规划,中心区、商业区、文化区、新科技园区等等。而这样的规划是建立在城市环境没有什么变化的前提之下的,因为没有人和我们竞争。但是,企业的计划却是在变动、发展中做出的,所以当企业决定在一个区域内,建设一个高新区的时候,竞争者已经把这个地盘圈走了。因此,遇到这样的问题,企业的计划就不能像城市的规划、政府的规划,更要像军队的计划,随机应变。
以变制变
蓝图式的计划是政府的计划,而军队式的计划是博弈式的计划,就好像下棋一样,而这种博弈式的军队计划会更有针对性。那么,军队怎么做计划?
军队管理者会这样告诉执行者:派出一支部队从这里出发,先占领一号高地,形成战术支撑点,再占领二号高地,然后占领三号高地,最后发起主峰总攻,实现第二个围攻目标。
然后,管理者再向执行者介绍预备计划:攻占一号高地的难度并不大,但是占领二号高地、三号高地的时候问题是很大的,尤其是占领二号高地的时候,对方会有重兵把守。二号高地久攻不下,就要走预备路线,从对面穿插过去,直通三号高地,确保主峰攻坚战的顺利进行。
执行一项任务,不是以不变应万变,而是以变制变,军队的计划就能做到将漏洞减少到最小。
博弈式计划应对不确定性
在我国古代小说里,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内容:《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中,刘备去东吴迎娶新娘,诸葛亮准备几份锦囊,遂唤赵云近前,附耳言曰:“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诸葛亮要求赵云出发前先不准看,遇到情况才可以打开,没遇到这种情况还是不能打开的,回来要向丞相交代,再告诉将军这是什么内容。打开锦囊的前提不同,有什么情况打开什么锦囊。这就是最早的博弈式计划。
博弈式计划,从军队传播出来,最早被体育登山队所采用。到了一号营地,天气如有变化,队员就到这儿过夜休息,等待风暴过去之后,再向下一个营地前进。
这样的博弈式计划能被很多的公司所接受,就源于计划执行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七场“意外的雪”
据美国《外交政策》月刊日前发表文章称,金融危机对于整个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冲击,并且波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有些影响是我们已经预见的,但是另外有一些却来得有点儿“意外”。这13个“意外”是:公务员更容易招募;腐败更容易滋生;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网民遭遇更多的广告;进教堂的人更多了;孩子们学会节俭了;丰满成熟女性成为新宠;更多年轻人愿意从军了;私立学校风光不再;员工更希望推迟退休;全球化进程开始放缓;危机专家更忙碌;有关“大萧条”的作品流行。
这13项“意外”的变化,有7项与企业经营有关:
公务员更容易招募:金融危机爆发前,25岁左右精明能干的年轻人都想着去下海挣大钱。现在情况大不相同了,由于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公务员因其稳定和被裁员风险低,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工作。这意味着企业更难获取青年才俊,企业发展的人才梯队出现了“断层”。
腐败更容易滋生: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范围内的货物和服务需求都大幅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那些竭力求生存的企业而言,搞定一个数额巨大的订单无疑是“雪中送炭”,因此把持垄断资源的机构,腐败的滋生有了更便利的土壤。2009年1月份,德国一个以反腐败为主旨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发表报告称,在当前的危机中,生存取代正直成为企业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腐败必然会增加企业的“公关”成本。
网民遭遇更多广告:在经济危机下,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破产的危险,报纸也不例外。为了免于破产,现在很多报纸越来越倾向于在各自网站吸引广告以弥补报纸广告收入的滑坡。因此,在浏览新闻时,网民将遭遇更多的各式各样的广告——弹出式广告、欢迎类的对话框等等,从事电话营销岗位将被网络所取代和压缩。
更多年轻人愿意从军:有调查显示,受当前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人群是18岁到24岁的年轻人,企业的用工需要的减少,年轻从业者的流向发生了变化,而18岁到24岁正是从军的黄金年龄。部队薪水稳定,在当前风起云涌的经济形势下,军队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庇护所”。区域性战争的可能被寻找发展经济突破所取代、而部分区域性战争已接近尾声,新入伍的士兵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担心被派往危险地带作战。年轻从业者的流向变化,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年龄结构。
员工更希望推迟退休:计划现在或几年内退休的“准”退休人员,因为退休金缩水,将不得不推迟退休时间。由于“准”退休人员推迟了退休时间,他们本来应该空出的职位没有了,原本有希望晋升“填缺”的人,将不得不再在现在的位子上干几年,致使企业内部的竞争会更加惨烈,员工的挫败感会增强,安于现状,寻求自己的保护和稳定。
全球化进程开始放缓:经济危机往往会造成保护主义抬头,跨境旅游有可能大幅减少,海外留学项目也会受影响,各大机构也会砍掉一些驻海外机构以降低成本。大的层面,企业自顾尚且不暇,哪里有心情去关心别的企业、别的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在企业内部层面,各自为政,不愿协调配合的趋势渐渐蔓延。
危机专家更忙碌:经济危机使各行各业跌势不止,但至少有一个业务必然会繁荣,那就是经济危机的研讨。早就预测这轮泡沫破裂的经济学家、“末日博士”等,想必会在全球各大研讨会上兜售自己的复苏建议以及“早就告诉过你”之类的预言家般的智慧。危机专家“权威性”的影响,令企业会改善以往的战略规划。
外部大环境的“变”,给企业的规划带来更多的“乱”,在变化中发展,在变化中完善执行的计划,是解决企业、部门、团队问题的起点。
需要防治计划“顽症”
在一个寒冷的早上,农夫对妻子说要去耕田。当他走到要耕的那片田时,发现耕田的设备没油了,农夫决定回家取油再过来。可是一想起耕田的设备没油,就想起家里的四五头猪早上还没喂。这耕田设备没油大不了不耕地了,可猪没喂可是要饿瘦的。农夫决定回家先喂猪。
当他经过仓库的时候,农夫看到几个土豆,又想起自家的土豆可能要发芽了,应该去看看,就朝土豆地走去。半路经过木柴堆,想起来妻子提醒过几次,家里的木柴要用完了,需要抱一些木柴回去。当他刚走近木柴堆,农夫发现有只鸡躺在地下,他认出来这是自己的鸡,原来是脚受伤了,就决定先把它带回鸡窝。
就这样,农夫从一大早出门到中午回到家,忙了大半天,晕头转向,结果猪也没喂,油也没加,柴也没抱回家,还有早上计划耕的地也没有耕。
如果把故事中的农夫替换成执行者,把田地替换成客户,把油替换成客户资料,把猪替换成电子邮件,把木柴替换成手机费等等,这样的错误,是不是每天都在企业里上演呢?
既耽误了时间,又没有完成需要做的事情,都是源于计划本身的“顽症”!那么,在制定执行计划中都常犯哪些错误呢?
计划“疲劳症”:内容过于空洞,口号较多,为执行借口留下口实,执行者没有执行愿望,对计划不认同,反应较为麻木和迟顿,上级催办缓动、不催不动,懒于行动。
计划“并发症”:目标繁杂、无序,缺少时间、空间的划分,执行者无所适从,发生执行不准确,行动时间滞后于目标要求。
计划“失忆症”:人不尽其责、人人推其责,忘记在执行中的责任,或只盯住自己岗位责任,常常推诿扯皮。
计划“缺钙症”:对执行中的突发事件没有预测和评估,意外处置方案缺失,造成只有任务没行动、有了行为没约束、执行过程没纠偏、完成结果没保证。
计划“失能症”:执行者只靠自身努力,没有能力去整合资源为执行目标服务,不知道该怎么做,向谁学着做,没有团队资源的合力支持,面对工作任务总是“死机”。
以上五种错误,都是源于执行计划要素(最终愿景、阶段目标、组织分工、预备方案、资源配置)的缺损,本着吃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效地完善和修补计划要素,将还给你健壮的执行“体魄”。
评述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变化比计划快”,在企业计划执行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尤其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们的企业出现了公务员更容易招募、腐败更容易滋生、网民遭遇更多广告、更多年轻人愿意从军了、员工更希望推迟退休、全球化进程开始放缓、危机专家更忙碌等意外现象。面对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的因素,我们要做到的是采取博弈式计划,以变应变。
此外,在这样的意外变化中,我们的计划执行随之出现了许多的错误,如计划“疲劳症”、计划“并发症”、计划“失忆症”、计划“缺钙症”和计划“失能症”。面对这样的执行错误,我们要找出相对应的计划要素,然后进行有效的完善和修补,有效完成执行目标。
高岩
深圳中商国际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美国国际训练协会(AITA)PTT国际职业培训师,中国企业联合会注册管理咨询顾问,曾担任过政府官员、职业经理人、企业内部培训师。在中高层领导素质提升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