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大内与大前研一:谁揭示了日本企业的真谛?

 威廉·大内与大前研一:谁揭示了日本企业的真谛?


大内的Z理论,立足于从理论上澄清美国学界对日本企业的误解。70年代的美国管理学家,对日本企业往往具有神秘感。一个在战后废墟上重建的社会,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实现了日本经济的再度崛起。尤其是这种崛起的动力来源,不是照搬美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天下老大方式,而是美国人看不起的那种岛国心态下形成的家族生存方式,这就更让美国人捉摸不透。对此,大内以美国教授的身份,同时又以日裔学者对日本的透彻了解,写出了日本企业与美国企业的差异。

  按照大内的归纳,日本企业经营不同于美国的地方,首先就是终身雇佣制。这同美国企业的高流动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但是,许多人只看到了终身雇佣制的表象,却抓不住它的实质。大内以其对日本文化的谙熟,率先指出,终身雇佣制是日本独特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产物,美国学不到手,其他国家也学不到手。这一点,很值得那些试图把终身雇佣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移植到中国来的学者注意。大内解释说,任何公司,都必须形成自己的人员更新机制。终身雇佣的核心,在于“老有所归”,仅仅从退休金的保证角度来解释是不够的。日本的企业,具有着明显的等级性,一个龙头企业的周围,是一批为这个龙头企业提供配件、进行加工的卫星企业。终身雇佣正是这种龙头企业的专利,那些卫星公司就没有这样的运气和条件。从龙头企业退下来的高管乃至中层,出路就是空降到卫星企业充任高管或者顾问。这种机制,很像中国的政府部门以下属的事业单位作为机关人员出路的蓄水池。只有日本传统下形成的等级森严的企业格局,才能够使这种终身雇佣如鱼得水。而这种企业之间的不平等,是美国人难以接受的也无法认可的。

  在这样一种企业体制下面,资历的作用就远远大于短期表现。所以,日本的企业,形成了一种不以一时成败论短长的评价和升职体系。对一个员工的评价,不是看他能否迅速带来立竿见影的竞争优势,而是看他能否在较长时间内给公司带来稳定的利益。这样,对于性急的美国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不但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受到不公平待遇也要看你能不能默默忍受。当然,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雇员不需要踩着别人肩膀向上爬,也不需要在老板面前掩饰和伪装。因为掩饰和伪装很难长期保持,能够长期保持的行为就不再是掩饰而已经变成了习惯。对员工最重要的评价,来自于同事的观感。因而,业务技能尽管是必要的,却不是优先的。美国人钻研技能,可能是认为这个技能可以带来利润;而日本人钻研技能,更有可能是认为这个技能可以在同事那里给自己挣回面子。

  由此而形成的日本经营管理活动,不大看重专门技能。员工尤其是管理层的培养方向,沿着非职业化的通才道路发展。同美国的专业化要求相比,日本的管理层,注重职务轮换,注重集体决策,注重人际关系。

  这种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是美国企业无法模仿的,但是,其中体现的管理思想和精神能不能在美国企业中实现,才是大内研究的重点。大内的结论是,美国企业完全可以把日本企业的精神层面学过去,这就是他的Z理论的由来。很多书籍在介绍Z理论时,往往把它说成是日本管理模式,这实际是对大内的误解。大内强调,日本管理是J模式,美国管理是A模式,而所谓Z理论,是J+A=Z,即日式管理与美式管理的糅合。大内所列举出的Z型公司样板,几乎全部是美国公司,如惠普、通用、德州仪器、英特尔等等。

  大前研一同威廉·大内的立足点不一样,结论也不一样。在大前眼里,终身雇佣等等,都不足以说明日本企业的经营特色,只有从日本企业与众不同的战略角度来观察,才能真正了解日本。大前研一的观点已见前文,不再赘述。问题是,大内和大前,这两位都具有日本血统的学者,是谁揭示了日本企业的真谛?

  对照大内和大前两人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观点并不截然对立。相比而言,大内作为美国教授,更多地受到美国管理理论的熏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也更接近于英美的那种理性逻辑;甚至Z理论这一名称,基本上是顺延了欧美的概念,是对麦戈雷格X&Y理论的发展,也是对厄威克、马斯洛这两位早就提出过Z理论概念的借用。而大前没有受过严格的学院派管理理论熏陶,半路出家,靠着自己的聪明和敏锐,依赖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思想。所以,两人的差异主要是方法上的差异,而不是观点上的差异。

  大内的Z理论,研究基点是组织。当然,他没有单纯从结构和权威角度研究组织,而是先对组织进行文化分析,进而对组织进行社会分析。所以,大内的研究路线同钱德勒相似,以组织案例来说明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再从组织运行的文化差异中探讨日本企业的特色,然后在美国企业中寻找类似的文化因素,由此提炼出美国企业的发展方向。而大前的战略思想,是从日本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入手,分析日本企业中的人员和行为,从日本企业的经营经验中反映出来的智慧闪光中,概括出他们的战略形成过程和战略思想实质,采用的是类似于禅宗的顿悟手法。在大内身上,可以看到逻辑,但很少看到灵光;在大前身上,可以看到勤奋,但绝对看不到苦修。大内靠的是学术性,而大前靠的是洞察力。大内毕竟还表现出学者的严谨,而大前根本就不遵循学术套路。他们二人的成就,大内表现在学术方面,大前表现在思想方面。要理解他们的差别,首先要理解学术和思想的差别。

  可以说,大内和大前,都从自己的角度揭示了日本企业的真谛。在理论构建上,大内比大前更完整。相比而言,大前的著作几乎不成体系,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哪儿是热点往哪儿凑,时尚性大于严肃性。尽管他选择的话题也很严肃甚至很沉重,但他讲述得却很轻松也很普及。但是,大前也有超过大内的地方,这就是大前那些洞见和认识比大内更深刻。比如,按照大内的Z理论,日本企业比美国企业是具有更大优势的,导致大内对日本企业的内在缺陷认识不足,所以他没有预先看到日本经济的衰退迹象。90年代日本的经济产生问题,对大内的理论形成了严重挑战。而大前的脑袋太聪明,他在指出日本的优势时也看到了隐含的不足,对日本后来的经济衰退有一定的前瞻性预示。所以,把大内和大前结合起来,可能会对日本企业经营的特色把握得更完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2785.html

更多阅读

趋势安全大师 大前研一是如何成为趋势大师的

自信勇敢有梦想 天生带着反骨的大前研一,1943年出生于日本福冈,因为讨厌学校的权威所以不爱上学,每天妈妈都要在门口哭着求大前去上学,他却说“学校傻里傻气的”,然而大前却通过自修,考试成绩出奇的好,让学校伤脑筋不已,差一点因为缺席问题

大前研一的一部著作 大前研一著作简介

《无国界的世界》:在无国界的世界里,大前研一提出在此前“战略三角”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国家和货币的因素。在一国贸易政策突然改变,外汇汇率震荡不已时,一个完美的战略也可能演变为血本无归的败局,国家和货币必须成为无国界的世界中优

大前研一: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

书名:《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 作者:大前研一 出版社:台湾商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 日本趋势大师大前研一的新书——《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直指目前日本乃至全球普遍的发展趋

大前研一:优秀人才的共通点是求知若渴且勇于冒险

大前研一【研磨商业力】 想要把自己研磨成为炙手可热的商业人才,第一要研磨的是先见力:有别于直觉与灵感,预测未来的能力,被认为是最必要的能力。例如:关于高龄化社会的未来,能预见什么?第二要研磨的是突破力:不管有什么障碍,都要有克服障

战略怪杰:大前研一

 当绝大部分日本人还在小心翼翼不敢冒犯别人时,大前研一却是生硬率直,有时还单刀直入般地粗鲁……但他却是日本仅有的一位极为成功的管理学宗师  文/无波  初入麦肯锡时,大前研一对于咨询管理一窍不通,被美籍同事讥笑为“公牛身上

声明:《威廉·大内与大前研一:谁揭示了日本企业的真谛?》为网友永不放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