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麦德龙中国的38家商场内,你可能会遇见一位中等个子的中年外籍男子正用流利的中文与顾客交谈,有时他又会变身为“销售员”,推荐起商场的新产品。
他是麦德龙中国总裁Tino Zeiske,他还有一个地道的中文名字“蔡天乐”,这个名字还是20多年前他的中文老师为他取的。日前,这位去年上任后一直非常低调的总裁接受了CBN记者的专访。
从《论语》看中国
蔡天乐1961年出生于德国,20多年前,他在一个朋友家里看到了很多中国书籍和图片,顿时对这个神秘的国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考上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后,就主修汉学和经济学,1987年,当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后,便“一下子爱上了中国”。此后,他来到上海,在复旦大学进修硕士课程,中文水平也突飞猛进。
很难想象,《孙子兵法》和《论语》这两部古籍是蔡天乐最钟爱的书。“掌握好中文,并通过中国古典书籍来理解中国文化,是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一把钥匙。”
通过这把“钥匙”,蔡天乐在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本土化的细节运作。包括启用大量中国员工、供应商、与员工做中文交流,了解顾客的需求等。蔡天乐还与众多外籍高层管理人员参与了一项由公司工会发起的支援商场旺季销售的“义务劳动”,一改以往外籍高管给人“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感觉。
“了解顾客,了解员工其实并不难,就是多到一线去实践。比如在今年春节时,我去了上海的麦德龙虹口商场,作为一名销售员参与烟花爆竹的销售。”那段时间,虹口商场的烟花爆竹销售十分火爆,很多顾客对于一位“老外”来做促销特别感兴趣。
“和顾客说中文,感觉很棒!他们会觉得很亲切,我通常会从一些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个人话题切入,然后转换到商业话题,客人比较容易接受。通过和顾客面对面的交流,我借此了解了商场运营的状况,我们的长处和不足,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亲身感受、直接体验的结果,往往成为我思考和做出策略调整的依据。”蔡天乐说。
加速扩店同时节约成本
与沃尔玛、家乐福等面向大众家庭消费者客户不同的是,麦德龙采取“现购自运”模式运营,消费对象主要为企业客户,包括酒店、餐厅、中小企业等客户群。当金融风暴来袭时,这些企业客户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而过去几年中平均每年开设4家门店的麦德龙,去年仅开了一家新门店。
“尽管经济形势严峻,我们今年上半年的销售势头还不错,对此我们感到满意。下半年我们将新增加4家门店,分别位于江苏的昆山、常熟和浙江的杭州、慈溪,每家门店的投资约2000万欧元。未来,麦德龙总部会继续加大在华投入。下一步,二三线、三四线潜力城市是扩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