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从北京回到所住的城市已是深夜了,天空正飘着小雪,叫了一辆出租,急匆匆的往家赶。
车子行至一个十字路口,正想冲过的时候,红灯亮了。司机方向盘猛地往右打,一个急转弯是到了右边的马路上。我说:师傅走错了,应该直走,这样就绕路了。开车的师傅说:我知道,但是刹车来不及了,只能绕一下路,车费我给你扣掉。我说:半夜三更的,一个人也没有,开过去不就行了?开车的师傅说:那可不行,这个路口有电子眼呢,要冲过去明天就得去交罚款!啊,原来如此!管理也是一样,企业管理不能依赖员工的觉悟,如果指望觉悟的话根本就不需要管理,制度的作用就在于引导人的行为符合企业的要求。
经济学上有一个基本的假设:经济人或理性人,只要人是理性的正常的,就是利己的,就要考虑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比如,两副担子,一副是50公斤,另一副是100公斤,让你任选一副挑到500米外的仓库,给你10元钱,你会如何挑选?或者,两副担子同样的份量,挑到同样远的地方,一副给你10元钱,一副给你20元钱,你会怎样选择?
很显然,如果不存在其它的长期利益和附加利益,每个人的选择应该是一样的。这符合人们的基本行为准则,即产出一定的时候,付出越少越好;投入一定的时候,产出越多越好。管理制度就是这样的前提,让每个人在考虑自身利益而选择的行为,刚好符合企业的要求,即将个人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有机的统一起来,使得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让员工的努力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而不是靠强制和提倡。提倡奉献,提倡学雷锋,结果是雷锋越来越少了。不如像华为公司那样干脆明确提出:我们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管理制度还应该体现出这样的理念:让员工将吃亏的原因归到自己身上。比如说,上司要将一个苹果分给他的两个下属,其中一位是他的同学,另一位与他素不相识,怎么分?
上司将天平拿出来,将苹果分成完全相等的两份分给他们。这样分两位下属会感到公平吗?两位下属更可能是这样的心理:上司的同学会想,原本指望你能对我偏心一点,谁知你竟然将天平拿出来,太不够意思。另一位下属则会想,少来这一套,拿天平来哄我,做做样子罢了,谁不清楚你会偏心!上司尽管很公平,结果两位下属谁也没有领情!公平何用?企业如果这样管理就太累了。上司应该怎么来分这个苹果?上司将苹果和刀子交给两位下属,规定一个规则:一个人来切苹果,另一个人先挑,其他事什么都不要管。
倘如一个人吃了亏,拿到了小的一半,他肯定会怪自己没切好或者没看准,绝不会怪罪上司。
因此,如何设计企业的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其实企业中绝对的好人与绝对的坏人是很少的,绝大多数都是中间人,企业提供合理的、公平的机制,这些人都会成为好人;企业提供了不合理的前提,不公平的机制,这些人都会变坏。这跟人的觉悟牵扯实在有些牵强!所以管理者不应该抱怨员工的觉悟太低,而应该好看一看自己的制度与管理是否出了问题;不要总在抱怨狗会钻漏洞,而是要用心检查一下自己的篱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