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转型:李宁公司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



  中国的体育用品产业是最近十年飞速发展的一个行业,这个行业虽然年轻,却也经历了众多企业的潮起潮落。在过去的20年,体育用品产业发展进程中,有一家企业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和新鲜的企业活力,一直引领着中国本土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这家企业是谁?她就是李宁公司。

  1、李宁品牌的诞生

  大家知道,李宁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知名的优秀运动员之一。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全国人民对李宁多拿金牌抱以极高的期望,然而在巨大的压力下,李宁马失前蹄,连一块金牌都没拿到,李宁黯然退役。在短暂的休整后,1989年李宁被当时的健力宝集团总经理李经纬邀请到健力宝集团担任总经理特别助理。

  有感于中国体育代表团每次参加各种国际比赛都是穿着国外品牌的领奖服,这让运动员出身的李宁很不舒服。从体育竞技场转向企业竞争场后,李宁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要打造中国人自己的运动服品牌。

  1990年,在李经纬的支持下,李宁创建了健力宝集团李宁运动服装有限公司,中国第二个运动服装品牌从此诞生。

  借助健力宝集团获得独家赞助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机会,李宁牌服装成为亚运会火炬传递指定服装,李宁牌运动服一下子声名鹊起。

  (注:2000年数据为根据相关资料获得,2001-2008年为根据李宁公司年度业绩报告)

  李宁的名人效应帮助李宁公司建立起初期的轰动与知名度,但是,当李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并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时,如果大家还说李宁公司是因为李宁而成功,那就实在站不住脚了。我们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末,还有其他家喻户晓的优秀运动员也成立了自己的体育用品公司,但这些公司在热闹了一阵子后都归于沉寂,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宁公司自1996年脱离健力宝集团并由广东三水北迁北京后,一直保持着健康而快速的发展势头,自创立以来一直占据着国内体育用品产业中第一品牌的地位,李宁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得不令大家钦佩。

  成功总是原因的。最近一年,锐哲咨询首席知识官对体育用品产业以及李宁公司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那就是10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的管理转型是李宁公司得以保持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

  2、李宁的管理转型之路

  我们来看看始终保持第一的李宁公司在过去10多年是如何逐步让自己实现管理转型而保持本土品牌中第一的市场地位的。

  1996年,为了解决国有体制下的股权不清问题,在当时的健力宝集团李经纬的同意下,李宁家族从健力宝集团手里将李宁公司买走,并将总部从佛山的三水县迁到了北京,从而让李宁公司真正变身为一家成长型企业,完成了身份的彻底改变。

  在李宁的带领下,借助李宁自身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体育明星效应,到1999年,李宁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国产运动品牌。这一年,李宁作出了一个一般老板所难以作出的重大举动,7月份李宁正式把总经理位置让给了陈义红,自己做董事长,去读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给充电。从此,李宁进一步淡出公司日常管理。与此同时,李宁的哥哥、嫂子、妹妹,陈义红的弟弟从公司重要位置上退出,家族企业色彩也得以褪去。李宁公司开始真正走上了职业经理人治理的道路。

  根据大家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变是李宁公司后来十年得以良性发展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当初李宁在内部治理结构上的选择,绝不会有李宁公司的今天!

  2000年,李宁公司开始引进SAP信息管理系统(ERP),并在各地分销商中推广自主开发的MIS/POS系统。通过SAP项目一期的实施,公司所有的关键业务已经完全系统化了。自此,李宁公司不断在信息化方面加大投入,并为其日后的信息化分析与快速、准确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2001年,李宁公司聘请某管理咨询公司协助其做整个人力资源系统的建立与提升工作,帮助李宁公司建立系统的职位体系、绩效考核体系、薪酬体系以及业务流程体系。人力资源体系的建立为李宁公司建立良好的内部激励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年,李宁公司聘请了著名的市场调查公司——盖洛普公司对李宁公司的品牌、市场反应进行全面的调查诊断,把握机遇。

  2001年,陈义宏被迫辞去了公司总经理职务,而由财务出身的张志勇接替陈义红担任李宁公司CEO。张志勇接任李宁公司的CEO进一步理顺了李宁公司的治理结构,促进了李宁公司的职业经理人经营团队的成长。

 管理转型:李宁公司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

  2002年,李宁公司聘请国际知名的IBM咨询部进行战略、品牌定位等涉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等重大经营内容的咨询,提出符合新时期需要的品牌战略、公司发展战略。根据李宁公司此后多年来的运作,可以看到其发展基本按照IBM为其拟定的方向发展。

  2004年,李宁公司股票在香港主板上市,在为公司的发展筹集必要的资金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李宁公司的治理结构优化。在这一年里,李宁公司开始进行品牌的专业化重塑工作,着力塑造其专业的运动品牌形象。为此,李宁公司主动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将李宁品牌的重塑搬上了光华管理学院MBA案例的讲台,借助北大学子的智慧为其出谋划策。

  2005年,李宁公司开始着手进行供应链的重新定位,以期建立更为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正是因为李宁公司在解决了治理结构问题后,由于其职业经理人管理团队始终能够积极主动投入资源进行管理转型工作,从而建立了内部有序的管理机制,并使得李宁公司能够不断把握体育用品产业的大发展机遇,不仅始终保持国内第一品牌的地位,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30%,同时,李宁也成为体育用品行业管理最为体系化,最为优秀的公司。

  李宁公司的广告词为“一切皆有可能”,但是,如果李宁公司没有从1999年开始即进行管理转型,几乎可以肯定,没可能有今天的李宁。

  笔者认为,假如李宁公司在未来的经营中没有重大战略性失误,那么李宁公司将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持续领导者,在不久的将来,伴随国家实力在全球地位的上升,李宁也必将参加到国际体育用品市场的全球化竞争中,并成为国际化品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3593.html

更多阅读

2016年李宁公司破产了 李宁重建 破立之道

     团队重塑、渠道整合、营销重建——三大问题待解  团队重建  7月份张志勇去职后,金珍君以李宁公司董事会执行副主席身份介入日常事务,负责公司内部事务与运营,并在过渡期间推动李宁公司的变革。事实上,李宁公司将彻底重建

张志勇:李宁还在路上

在中国市场经历接连被耐克、阿迪等对手超越的尴尬后,李宁公司终于赢得了翻身的第一仗。为了这一目标,李宁付出了六年的时间。张志勇比李宁小6岁,这或许是中国企业里最难得一见的18年恒久组合。很长时间以来,李宁本人已极少过问公司事

李宁公司:CSR推动和谐营销

 如何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体育产业的成功融合,形成长效机制,对于中国体育产业而言尚需自主探索。“李宁”则在此探索的道路中开辟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2009年3月19日,李宁公司在香港发布 2008年度财务报告的当天,也公布了另一个重

参选企业公益事迹:李宁

1998年8月,李宁公司向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东北等地赈灾600万人民币。  2001年12月,中国红十字会在北京举办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大型宣传活动,董事长李宁先生出任“中华骨髓库”“爱心大使”;公司亦为本次公益活动提供了物质上

解码:运动品牌李宁从轻到快的奥秘

 李宁的烦恼     作为本土运动品牌老大的李宁公司,一直保持着30%以上的稳健快速增长,而 2008北京奥运会李宁飞天亮相更为品牌获得超过50%的业绩大涨。但是李宁的烦恼却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在超大和一级市场,李宁被国际品

声明:《管理转型:李宁公司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为网友告别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