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情绪,但主管不能纵容自己的情绪,情绪需要自我管理(控制),这是自我领导中最重要的一门学问。
丹尼尔?高曼写了一本书叫做EQ(Emotional Intelligence),应该翻译为“情绪智慧”,但我们却常用“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目的是与“智商(IQ)”对应,这很容易产生误导,理由我在后面会谈到。情绪智慧既然是一种智慧,就是让我们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
不懂的管理自己的情绪的人,第一种就是情绪起伏很大的人,听到笑话会笑得死去活来、看悲情电影会哭得泪流满面,有人说这是“性情中人”,不过这样的人似乎只有在喜剧中才看得到,真实生活中,一般人是比较懂得收敛自己的情绪。
比较容易产生情绪失控的是在压力下。有的人在压力下会喃喃自语、有人会暴跳如雷、有人会尖酸刻薄、有人会沉默寡言,或是将过错归咎他人等等。如果你不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这种状况,那么恭喜你,你就是一位有高EQ的人。
高EQ不是说你没有情绪,或是说你没有脾气。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这个人没有脾气,就是这个人没有本事,不想被人当做没有本事,因此,有本事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脾气。最近,陈凯歌导演拍的电影“无极”,在网络上被一个年轻人胡戈改编成搞笑的“一个馒头的血案”,气得陈导演要告他侵犯知识产权,我看南方周末报的报导,胡戈承认:“这个玩笑开大了!”很多人认为陈导演已经是名满国际的大师,何必跟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较真,弄得现在胡戈也成为炙手难得的名人,到处有人找他上电视、写评论。三联生活周刊最近一期的封面就以陈凯歌为封面故事,标题写着“凯歌老了—一个人与一个时代”,可以代表舆论对这样一个事件的引申反应。
北方有句俗话叫做“轴”。你这个人很“轴”,意思是你什么事情都很计较。别人批评你,或是不顺着你的意思做了,你就跟人没完没了,就是所谓“轴”。其实,陈凯歌未必有跟胡戈较真的意思,就事论事,将别人的影片或是书籍重新编辑、改头换面,而没有征得他人的同意,是不是违反知识产权?道理很明显。没有恶意或是图利,这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媒体报导了,哪怕是大师只说了一句话,都会被放大十倍、百倍,在这个事件上,很难讨到个公平的说法。所以,越是知名的人物,在处理这样的问题,没有“情绪智慧”,就会将一世的英名毁于一旦。 当主管的,和名人没什么两样。如果你和部属处理事情,没有一点情绪智慧,那你很容易就被贴上一个标签—这个人脾气太坏了、这个人容不下能力比他好的人、这个人没什么大脑等等。
情绪智慧是不适合衡量的。我们在测量智商的时候,有很科学的方法,一个人对语汇、逻辑、数字、记忆等能力可以用测验题测出高低,而且终身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可以用智商来估算一个人在钻研知识的潜力。但是,我们用类似的测验估算出一个人的意志力、企图心、成就感、或是与人的亲密关系时,会发现每个时间点得到的结果都不同,因为这些结果会与测验时候的情境有关,而且多半的测验题与文字的理解力有关系,如果一个人的对语汇的理解力较强,和一个人对语汇的理解力不强,得到的结果就不同。我可以这么说,这样的测验与其是在衡量他的情绪智慧,不如说是考他对语汇的理解(不过,我不否认有比较好的问卷可以真实的衡量一个人的情绪智慧)。
我比较同意一句话,这是最近从一位长者学来的,毛敬伟先生是我以前在台湾生产力中心的同事,但他年高德邵,是一位汽车产业以及现场管理的专家,同时对禅学、儒学颇多涉猎,他说:“智慧来自于德慧。”智能不仅是研究知识的能力,还包括了待人处世的能力。所谓“德”,就是后者,指的是一种修养。中国人的哲学中,强调做人优先于做事的重要性,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基础的就是修身。
情绪智慧归根就底谈的就是修身的问题。但我并不强调在中国人自己的学问中找说法,现代人得用现代的语汇来解释,情绪智慧就是管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放纵自己的情绪。
有许多的方法可以管好自己的情绪,这里只介绍一种:写心情日记。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是最容易自我反省的,而将自己的心情转化为文字,是整理情绪的一种良方。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行为不了解或是觉得有问题,不知道原因出在哪里?我建议将事件发生的经过写下来,列在左边一栏,另外右边一栏则作为批注,写出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你用这种方式写日记,有助于澄清自己的想法。左边是行为,右边是想法,一对照就会了解自己是哪里出问题。
作为主管的我们,有时候难免会有对自己有过高的自许,在旁人来看那是一种自我膨胀,所以,情绪就会有些夸张。不断的提醒自己要谦虚,是避免情绪放纵的最好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