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家族的接班人培养:有一说一的故事



“媳妇是别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家的好”,这句话,起码下半句用在很多民营企业身上是合适的。面对本刊记者,浙江正泰集团老板南存辉滔滔不绝地讲家族企业如何不能任人唯亲,当务之急是多培养职业经理人,要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培养。坐在一边的万向集团的老掌门鲁冠球一直没有说一句话,用他那标志性的微笑一直看着他。其实,不论南存辉将来是不是要把自己的企业交给别人管理,他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他送到美国去读书了。

  对孩子寄予厚望,是所有中国人的习惯。更何况是筚路蓝缕走过来的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呢?一生辛苦换来的财富希望在自己的后代手里传承,无可厚非。尽管面对媒体的追问,鲁冠球曾说过:“现在我选我儿子,如果将来有能力超过我儿子的优秀人员出来,只要能够把企业搞得更好,能够为农民多增加收入,为农村富裕做出贡献的,我可能会要调一个,这个是可以改变的。”在更多的场合,老鲁谈及自己的儿子都是处处让他感觉满意。万向集团董事会主体鲁冠球在日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时候,半是称许半是疼爱的说:“伟鼎与我比起来,优点是冲劲足,缺点是还有点骄气。”

  为了培养独子小鲁,老鲁花费的心思不比用在万向的少。鲁冠球与鲁鼎伟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培养接班人的经典话题。据说,小鲁很小的时候在学校里就不是那种很乖的学生。一天,老鲁在一辆狂奔的大卡车后面看到正在表演“生死时速”的小鲁。这个场面除了让他心跳一直很难平静下来的同时,也促使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亲自培养小鲁。自此,高中没有读完,小鲁就结束了在国内的求学经历。老鲁把小鲁送上了飞往新加坡的飞机。临走时,他只对鲁伟鼎说了一句话:“别给我丢脸”。在那里,小鲁学习了半年企业管理后回国。之后,老鲁每天带着他一起上下班,教他如何处理企业的各种事务。通过长时间的言传身教,鲁伟鼎已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的接班人。1971年出生的鲁伟鼎就这样早早地进入了万向集团,在集团的各种岗位轮转,1992年底开始任集团副总裁,23岁出任集团总裁,5年后又到美国读书,现任集团CEO。

  小鲁不负老鲁的培养和寄托,初掌万向投资,便出手不凡。其资本运作能力被业界广泛地认可,一些证券界人士更认为已经超过了其父。尽管鲁冠球要求严苛,但对鲁伟鼎的表现还是感到满意。他说:“从这么多年的业绩看,伟鼎能胜任这个职务,他有这个能力。”

  小鲁的办公室里,永远都摆放着父亲的一张大照片。鲁伟鼎说:“父辈们创造了过去,经历着现在,还将继续走下去;而我们这一代是踩着他们打下的基础沿着他们开辟的大道前进,理应走得更好、更远。”

  除了鲁鼎伟,现在身为万向集团北京代表处总经理的鲁慰芳,谈起父亲也是一脸的敬畏。她说:“有一次,我问父亲鲁冠球:‘爸爸,你感觉累吗?’他说怎么不累,当然累。‘那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放弃?’他说什么时候躺在床上不能动了就放弃。父亲的话给我的记忆太深刻了,我忘不了。我父亲那么一大把年纪还在创业,我这么年纪轻轻的就放弃、就享受,实在说不过去。每每碰到阻力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父亲,他是我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老鲁有3个女儿。原先都各自有体面的职业,是在万向还小的时候被鲁冠球叫回来的,老鲁对他们的教育比鲁鼎伟少不了多少。3个女婿能力也都不错。老鲁把小女儿一家送到美国定居,让鲁家的第三代能从小就在美国成长,可谓用心良苦。其小女婿倪频更是万向集团难得的大将,现在负责万向在美国的公司。业绩可圈可点,早已升任集团副总裁。鲁冠球称赞倪频:“我的智慧不如他。”

  老鲁与小鲁们的对话:

  鲁冠球:“现在我选我儿子,如果将来有能力超过我儿子的优秀人员出来,只要能够把企业搞得更好,能够为农民多增加收入,为农村富裕做出贡献的,我可能会要调一个,这个是可以改变的。”

  鲁伟鼎:“父亲的‘手谕’是对群体而言的,我作为群体的一员,当然也在考虑之列。”(注:2001年6月14日,鲁冠球向全公司下发了一道关于接班人标准的“手谕”,大致内容是:有德有才,大胆启用,大胆聘用,可以三顾茅庐,高薪礼聘;有德无才,可以小用,通过教育培训,视其发展而定;无德有才,绝对不可用,让其伪装混入,后患无穷;无德无才,可以不用,因为一看就知道,不易混入,但可让其自食其力。)

  鲁冠球:“做梦都想造汽车。但实力还不够。等条件好了,一定做汽车。我这一代做不了,我儿子也要做汽车。”

  鲁伟鼎:“万向在34年多的时间中,一直致力于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当前我们主要是在做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继续发挥和提高我们在汽车零部件制造能力当中的优势,不论从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和新型工业的两方面去衡量,还是从国际市场的占有力、成本的竞争能力,我们觉得在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的优势还在尽最大努力的去发挥。同时,我们为了迎接下一轮的发展,万向在工业服务领域,由于我们在汽车制造行业当中,我们自然在汽车服务业有一定的先入优势,所以也不会放弃。当然是否以后会进入整车领域,我们还是会按照万向的能力来衡量。”

  鲁冠球:“万向美国公司是我们海外扩张的桥头堡。我们的18桩收购,都是万向美国公司做的,都是倪频做的。他1990年去美国,已经在美国呆了10年,很熟悉西方的环境。我的智慧不如他。”

  鲁慰芳: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能做到优秀已经很不错了,要想卓越是绝对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我做什么事情,别人总会提及我的父亲,我有这种阴影。我觉得我真的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做到最后觉得还是离优秀差得很远。我不喜欢女强人这个说法,作为女人,事业上蒸蒸日上、家庭美满幸福,社会上得到很大的认可,我觉得这就足够优秀了。而且我做到现在,已经觉得很累了,真的做到优秀的话,我就觉得我不是女人了,那就是超人了。

  鲁伟鼎说:“父辈们创造了过去,经历着现在,还将继续走下去;而我们这一代是踩着他们打下的基础沿着他们开辟的大道前进,理应走得更好、更远。”

  鲁慰芳:“有一段时间我真的什么都不想做了,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该有的都有了,自己没必要那么辛苦。我特别喜欢呆在家里,觉得呆在家里管好一个家庭也很优秀,为什么非要在社会上打拼得这么辛苦?

  但是,我为什么还一直坚持呢?主要的动力来自于我父亲。

  有一次,我问父亲:‘爸爸,你感觉累吗?’他说怎么不累,当然累。‘那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放弃?’他说什么时候躺在床上不能动了就放弃。父亲的话给我的记忆太深刻了,我忘不了。我父亲那么一大把年纪还在创业,我这么年纪轻轻的就放弃、就享受,实在说不过去。每每碰到阻力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父亲,他是我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第一次做经理人纯属赶鸭子上架,那时我在很突然的状态下接管了一个亏损酒店。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做得很疲惫、很辛苦。上班的时候,我很坚强,一回到家我就哭,不敢给父亲打电话,拿起电话我就哭,感觉很委屈。我说爸爸你为什么让我受这个罪?父亲说,就因为你吃的苦太少了。我家里所有的人都跟我一样,都在创业中,没有一个闲下来的,全是奔波的状态。我没有退路,只有往前走。”

  鲁伟鼎:“我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创业者。是自己福气很好,是前辈创业。像我这样第二代的,压力与第一代不同,有一点感觉可能会相似,我的前辈告诉我,我自己也这样觉得,要量力而行,同时平衡的心态,千万不要跟自己说不可能。”

  鲁伟鼎:“我记得一句话,竞争是上帝授予我们的义务。所以最想做的事情是竞争。”

  鲁伟鼎:“我从来没有把万向理解成是我的企业,因为它已经是一个公众性企业了。”

  附文:

  1.数据

  在美国,只有20%的企业能够顺利传到第二代,而能够传递三代的企业只有13%。剩下的公司则在儿子、孙子们的手中关门大吉,或者被迫卖给竞争对手。

  2. 财富接班人精典版:“龙兄虎弟”源自言传身教

  温室里的苗苗不能茁壮成长。李泽钜、李泽楷很小的时候,李嘉诚就要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知道人世的艰辛。他常带他们坐汽车、坐巴士,到路边报摊看一个卖报的小女孩边卖报边做功课的苦学情景。

  每逢星期天,李泽钜、李泽楷兄弟俩一定要跟父亲出海畅游。“他们一定要听我讲话,我带着书本,是文言文的那种,解释给他们听,问他们问题。我想,到今天他们未必看得懂文言文,但那些是中国人最宝贵的经验和做人宗旨。”

 鲁冠球家族的接班人培养:有一说一的故事

  李泽钜、李泽楷八九岁时,即被安排在公司董事会上,静坐一旁,作为学校之外的另一项重要课程。在两兄弟念中学时,李嘉诚就带他们到公司开会,“带他们到公司开会,不是教他们做生意,而是叫他们知道,做生意不是简单的事情,要花很多心血,开很多会议,才能成事。”

  李泽钜1964年出生时,父亲已是一名富商。由于李嘉诚早年失学,所以极重视儿子的教育,李泽钜被送往香港顶级名校圣保罗学校念书,由小学念到中学。也许是父亲的谆谆教导,李泽钜在学校里一向比较低调。

  不满14岁,李泽楷赴北美读大学预备学校。美国同学不论出身高家或平民,皆有很强的独立意识。目睹耳染,李泽楷很快习惯了独立生存。父亲去看儿子,发现泽楷假日在网球场拾球赚钱。李嘉诚回港后对夫人庄月明高兴地说道:"泽楷学会勤工俭学,将来准有出息。

  李嘉诚在言传身教、精心培养、严格要求儿子的同时,也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综观他大半辈子奋斗生涯,不管是打工时期,还是成为巨富时期,他非常注重自己的行为和形象,一言一行从来都是谨慎从事。虽然在对社会捐赠方面他始终都是大手笔,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却是十分平淡、克勤克俭。直到今天,他戴的只是廉价的日本表,穿的仍旧是十年前的西装,居住的是三十年前的房子。(摘自《李嘉诚成就一生大业的资本》)

  3. 倪频

  系科班的浙江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89年毕业分配到浙江省社科院,来万向基层锻炼时受到鲁赏识。1990年他考上博士,要去美国读书,鲁冠球知道后就把他挖了过来,并成为鲁的女婿。倪频在美国边读书边筹备美国公司。后来就一直负责万向美国公司,万向已有的23例海外并购、参股,皆由倪频主理完成。倪频熟悉西方的环境,知识面丰富。

  1999年,万向美国公司成为美国中美总商会主席委员会成员,倪频本人则被中美总商会授予“杰出贡献奖”。倪频还当选为美国中西部地区中资企业联谊会会长。前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副总统戈尔等美国政要,都先后接见、宴请过倪频。而前任美国总统布什的伯父,前总统的兄长则受邀出任万向集团的高级经济顾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3618.html

更多阅读

鲁冠球家族 “猴子”鲁冠球

 “我们现在还是‘猴子’!”这是20年前鲁冠球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了万向节厂股权时说的话。   如今的鲁冠球仍自喻为“猴子”,情形却变了——国企垄断地位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更强了。鲁冠球是位识时务者,窝着身子,与虎共舞。

1981:鲁冠球们的征途

主角点击:   虞云达:新华社记者   周荣新:《浙江日报》原记者,采访鲁冠球多年   胡宏伟:《东方早报》副社长,高级记者,《温州炒房团》作者   吴晓波:财经作家   ——《激荡·1978~2008》导演仇耀耀

江坪:推荐鲁冠球的一封信

推荐鲁冠球的一封信(人民论坛)   江坪   奶制品事件发生后,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提笔撰文,向所属的各单位负责人发了一封公开信,全文如下:   各位负责人:   奶制品事件再次教育了我们,任

中国资本控制榜第一家族:鲁冠球家族

58岁的鲁冠球素有商界常青树的美誉,他和他的家族以194亿元的资产控制额荣登中国资本市场控制榜第一家族,他也是排行榜上控制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人之一。  作为中国最受尊敬的第一代企业领袖之一,鲁冠球还见证了万向集团从一个小工

鲁冠球的三个女儿 对话鲁冠球

“你只看到我吃馒头,不知道我肚子里在挨饿”   采 访/本刊记者 刘 涛   1969年的鲁冠球,是个穷极思变集资4000元带着6个农民搞铁匠铺的大胆年轻人;1991年的鲁冠球,是《Newsweek》封面上雄心勃勃充满自信的中国乡镇企业家代表;200

声明:《鲁冠球家族的接班人培养:有一说一的故事》为网友天使的距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