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创业者”的提问:黄总,我有一个自己的企业,算是小老板。在人才培养问题上有很大的困扰,觉得挖人比自己培养的人来得快,但挖来的人又有很多文化融入的问题,搞得很头疼,请问你怎么看待人才培养问题?
黄鸣回复:中国文化当中很多是误导的,比如伯乐相马,认为人才是天生的,“相马”误区耽误了很多人。
老板们可以自己回顾一下,天生的好马到底有多少?天生的(或者降一格说是现成的)人才到底多不多?其实看一下统计规律就很明晰了,中国有多少中小企业?几万几十万还是几百万?在这些企业诞生之前,中国有多少中小企业管理人才?是企业诞生在前还是企业管理人才在前?再依此推到改革开放前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可以讲民营企业的管理人才是凤毛麟角,创业老板去到哪儿挑选人才?
后期民营企业发展迅速,逐渐占据了国内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每个企业都在发展,每个企业都需要人才,哪儿有那么多闲余的人才?即便是曾在外资、合资等企业培养出来的一批职业经理人,他们算是人才,从这些企业跳出来,又有多少适合你的企业的?
一部分是不忠诚。要不然他不从原企业跳槽,他不忠诚原企业,能忠诚你的企业?
一部分人是不适用。跟不上原企业的步伐或者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干累了,想歇息了。要是跑你的企业去休息,你养这样的人吗?
还有一部分人,是想自己创业。这一部分人想来学你的本事,没错,如果你不以宽容之心来看他,不真正的教他,这种人在你的企业也很难发展。
还有一部分人就是“铁路的司机”。只会开车,不会制造车。有现成的体系他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如果离开了体系,离开了培养他能力的环境,很难融入新环境,这也是很多挖来的人才不适用的根本原因。社会上詹天佑这样的人才很少,詹天佑是铁路的设计师、策划者,是系统的神经中枢,而这样的人才条件成熟一般都自己当老板去了。
所以说现成的人才基本没有几个!更多的人才是需要企业自己培养,对于外来引进人才,实在是因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风格、企业环境、企业基因、企业文化等等,如果老板没有精神准备,没有足够的包容心,同时又没有改造他们使之融合的精神准备,那会把自己的企业当成外来人才的试验田,吃很多亏。所以求人不如求己!观音菩萨都拜自己,老板还是把主要精力用在拜自己上,培养自己的人才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