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够开个杂货铺,雇上一两个人,就功德无量。何况宗庆后把一个举债14万元开办的校办工厂,办成了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大公司。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企业英雄,2007年却卷入了一场吸引了全世界眼球的官司之中。
法国达能公司欲以4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并购娃哈哈旗下数十家非合资公司51%股权,涉及资产总额约56亿元,遭到娃哈哈集团的反对。后来演化成双方的全球诉讼大战。宗庆后与达能在较劲,世界在观望。
未来20年,中国公司全球化走出去引进来的两种基本形式,在这个事件中都有体现。进入2007年12月,这个案件的走向引人注目。
在美国的诉讼,达能连连得手,10家娃哈哈集团非合资的离岸公司已经被冻,娃哈哈集团美国代理律师因委托人有作假证的嫌疑而退出;而在中国杭州的仲裁,庭审也已经结束,裁决出来,当年娃哈哈集团与达能签署的那份商标转让合同无效,娃哈哈商标归属娃哈哈集团。
宗庆后得意了,旋即开出了和谈条件:只要达能在全球撤诉,就可以重新谈判。达能起初愤怒了。宣誓准备抗诉,并进一步发起对宗庆后的全面诉讼。12月14日,达能集团表示,达能可以中止全球诉讼,只要双方重新回到达能收购非合资公司的谈判中来。2007年12月21号双方发表了终止一切诉讼,回到谈判桌上的公告。12月28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表示,商务部将继续密切关注双方企业谈判的进展,并在符合中国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为企业和谈创造条件,帮助双方朝着友好协商解决问题的方向努力,争取达成最终和解。
达能娃哈哈终于接受了真实。一年多以来,“达娃事件”被参与的双方打扮成“民族品牌和正义”与“国际商业价值和规则”的战争,实际上是双方深层恐惧的大碰撞。
每一个纠缠不清的事件,背后都是价值的紊乱
当1987年的一个校办工厂,被宗庆后办成了一个规模企业后,恐惧开始袭向了宗庆后。他怕巨大的财产不再姓宗,于是引进达能,为的是转换国企经理人的身份实现MBO。达能于是被引了进来。1996年,达能与娃哈哈明知中国法规不允许外资对民族商标取得控制权地位,还要与娃哈哈签下“阴阳合同”。自此便埋下了双方恐惧的种子。他们一个想借此合同控制娃哈哈商标,另一个想借此转变身份。双方都实现了目标,可惜在后期分账中发生了分歧,于是相互揭短,让我们看到了商业合同背后的阴谋与那种统摄双方的根深蒂固的恐惧。如果当初达能和宗庆后能够按一下暂停按钮,认清真实,绝对不会开展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都是因为恐惧让双方各自乱了方寸。
恐惧和愤怒都无助于了解真实。一如咆哮的河流映照不出世界,心如止水才能看清事件的本末。当我们按捺住利益的小兔,超越花样繁多的主义,便即看到了价值。
每一个纠缠不清的事件,背后都是价值的紊乱。转型之中国,犹如被置于一个巨大的风箱,迷失与清醒交替,欺诈与诚信混杂,德行与阴谋归一,信仰与阴狠搭肩。一如2500年前老子所叹,“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2007年,达能与宗庆后的合约纠纷,演化为中国现代商业史上最激烈的一次交锋。双方真刀真枪打了快一年,还没有缓解的迹象。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合同的纷争,是一个商标归属的争论,是庞大利益归属的问题,而实际上是中国不同商业价值的碰撞。纠缠不清的利益表露出紊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