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关于风电产业过热的争辩由来已久,但这个话题却从未像今天这样沉重过。在地方政府的热捧之下,在风电企业利益诉求之下,在电网央企冷眼旁观之下,产业链自上而下逐渐扭曲变形——有电送不出去使得内蒙风电企业亏损高企,邻近的省市却频频遭遇电荒。“内蒙速度”只是一个缩影。过去的十年里,全球风电装机一直保持着每年三成以上的增速,而我国近几年来风电装机增速更是超过了70%,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2008年末,我国以累计1221万千瓦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居世界第四位,这一发展速度令全球风电行业人士为之惊叹。2015年,内蒙风电发电能力预计将达到三峡工程的水平。急速扩张背后,是难掩的行业弊病——并网难题依然悬而未决,行业标准尚不健全,被称为电网2.0模式的智能电网,目前看来也远水难解近渴。中国从风电大国到风电强国的道路,依然很漫长。

也有积极的一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风电需求市场,在“三北”地区,巨大的风能资源也为发展风电产业提供了优厚的自然条件。风电产业看似行到水穷处,事实上也正隐含着转机。在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工信系统“三定”刚刚结束,工业经济迈上下一个快车道,“三年四千亿”的目标被张贴在市政府大楼四层的显眼位置。柳州市工信委主任戴翔话很少,斯文到看不出是从企业一线走出来的。他曾将柳工顺利引入江苏镇江,并在短短两年内盈利,是地地道道的工业企业一线老兵。话虽不多,但谈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时,戴翔却时有学术观点;提及两化融合时,他更是侃侃而谈,一如在信息化领域浸淫多年的专家。柳州市发改委主任姜云飞,儒雅大气,颇具人格魅力,言谈中不乏睿智的幽默。他正在规划的快环经济圈,有望成为柳州调结构、转方式的有力抓手。道别时,他执意送至酒店,并一再嘱托“有需要一定随时招呼”,让人在阴雨连绵的天气倍感温暖。广西桂林市工信委主任何兵,是我见过的最勤勉的地方工信委官员之一。一个小时的晚宴过程中,他不停地在跟周边的同事交流工作:平乐县是不是应该发展修造船产业?有什么优势?怎样跟其他区县互动?他问别人这些问题,也问着自己。几乎全然顾不上身边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是广西力量,是中国工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