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忠从一个鞋匠变为上市公司主席,并创造了中国体育产业的民族品牌“安踏”,在2008胡润百富榜上他排名第68。
据安踏2008年度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公司营业额增长54.8%,达46.3亿元,品牌毛利率上升至40%,股东应占溢利增加66.4%,达8.948亿元,每股盈利上升42.3%。这主要受益于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有效的网络扩展,带动了产品销量及平均售价的上升。“从业绩来看,安踏在各方面的素质都是相当健康的。”丁世忠满意地说。
进言献策
今年两会,丁世忠提交了4个议案。他认为,全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是破解当前经济困境的根本。
作为晋江鞋业的代表,丁世忠认为,目前除金融政策扶持外,国家应同时制定多项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如扶持技术创新以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并实现产业升级;加强民企的培训工作,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不应局限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限制,要真正以产业促内需、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出发点,将体育等产业列入政府的产业振兴规划中。”丁世忠认为,若要破解当前的危机困境,必须率先从增强民营中小企业的活力为主。因为中小民营企业肩负着解决最大多数人口就业问题,而失业问题的解决则是拉动内需、保稳定的根本所在。“国务院应该单独设立全国性民营企业发展指导中心,着重解决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落实问题,对已出台的政策,如金融信贷等优惠政策进行统筹落实、协调和监管。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银行和政府没有联动。而如果政府能搭建平台,银企互动对接,全力增加资金供给,由政府和银行合作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可以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信用优势,向银行推荐企业项目,向企业推介银行产品,为更多的中小企业落实金融支持。”丁世忠说。
丁世忠认为,政府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科技研发的扶持力度,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让更多优秀的民营企业享受到由于科技创新带来的优惠政策;设立单独的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鼓励更多民营企业通过申请资金支持来加大技术创新。同时,对民营企业研发技术资金的投入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
在丁世忠看来,大力倡导全民健身的消费,会对中国的体育产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产业是一个关联产业领域异常丰富的行业,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会对拉动内需产生积极而有效的贡献。
“国家应将体育产业列入政府产业振兴规划。”丁世忠认为,政府不应局限于当前产业振兴规划的数量限制,而应以产业促内需、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出发点,将体育产业列入政府的产业振兴规划。产业振兴措施不应仅停留在政策指导层面上,措施应该包括详细的具体财政、金融、税费等方面的支持和优惠,重点促进体育产业自主品牌的发展,加快体育相关产业的整合以提升产业集中度,并在贷款、税收等各方面给予具体支持。(环球鞋网)
此外,切实加强失业农民工权益保障,推进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全国性统筹,也是丁世忠所关注的问题。
幸运过关
从2008年开始,金融海啸让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心力交瘁。
“全球金融危机使每个企业都面临挑战和洗礼。‘严寒’并不是对每个企业都造成了负面影响,安踏凭借品牌优势,在当前的形势下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公司去年营业额增长54.8%,达46.3亿元。”丁世忠对此喜形于色。
一个企业要经得起风浪,外部环境问题只是次要矛盾,致命之敌往往在于自身。丁世忠认为,强大的品牌竞争力是企业常青的生命力,而这基于精准的品牌定位。安踏致力于打造大众强势品牌,产品性价比在同行业中具有明显优势。
中国沿海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勉力挣扎。而安踏运动公司却保持着一份从容。“我们不提‘高速增长’,而是要‘保持增长’”,丁世忠说,“这样更健康。”
今年大年初一的广东之行,彻底改变了丁世忠先前对2009年经济局势的乐观估计。
安踏鞋业在广东的供货商占其供货商总数的1/3,其中1/5的分销商反馈来的信息“比想象中的要严重些。”丁世忠说。
丁世忠发现,“两个需求的下降”使企业的生存变得很艰难。一方面是外部订单急剧萎缩,导致不少外向型企业面临缺衣少食的窘境;另一方面,由于世界金融危机还看不到底,国内消费者也变得保守,“以往一次会买两件衣服、两双鞋,现在变成购数量减少或者干脆暂时不买”,这种“谨慎消费”压缩了本土市场的需求。
在丁世忠看来,安踏这种大众消费品企业的高速成长的繁荣期已告一段落,下面是考验企业生存能力的“冬训期”。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比此前预期的要大,但新兴产业仍有自身的发展机遇,一些中小型企业也有向大型企业发展的机会。”丁世忠说。
丁世忠说他给安踏制定的“训练计划”,结合了他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一个目标是“健康增长”;两条路径是“调整结构、开源节流”。
做衣服、制鞋子,是缺乏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丁世忠早几年就在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现在该中心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丁世忠联系到北京体育大学和比利时一家运动力学研究所,聘请专业人士加入自己的研发团队。日本、韩国和美国的一些设计师也相继被邀请加盟。“现在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更高了”,丁世忠认为,此时更要满足消费者最细微的、最个性化的需求。
优化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也为安踏安全过冬奠定了基础:“瘦身”;“加营养”;扩大代工(OEM)比例,能外包给别人做的就外包出去;推进管理变革,耗资千万邀请麦肯锡公司做全面咨询,又用两个亿邀请艾森哲推进企业ERP(信息管理系统)。同时,砍掉预算中的大批投资项目,尽量保持现金流的充裕,已备不时之需。
稳固阵地之后,丁世忠积极寻求品牌的扩张。就在跨国体育品牌因危机而不得不在华收缩战场时,安踏趁机步步紧逼。丁世忠与中国奥委会签订“独家战略合作伙伴”,未来四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的全部赛事,安踏将成为惟一的赞助商。在这之前,一直是跨国运动品牌阿迪达斯长期担任这个角色。“保守并不等于安贫乐道,而应是看准时机,主动出击”。丁世忠这样解释自己的过冬知道。
近年来,一些欧美国家每年花在体育、休闲、健身消费上的支出超过200亿美元,中国的体育产业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年增加值占GDP不到1%,与体育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对此,丁世忠说:“国际金融危机是品牌扩张的一好机会。以前很多的体育资源都被一些国际化的大体育用品品牌所占有,而现在金融危机对这些大体育品牌的冲击很大,比如原来安踏在网球方面做的相对比较少,现在国际大品牌占有的体育资源减少了,这正是安踏扩张的好机会;安踏从今年开始上了两个新项目:一是安踏的儿童用品;一是子品牌——安踏运动生活。”
丁世忠认为,本土品牌想与国际大体育品牌竞争,首先要有独特的创新能力;其次,要始终坚持长期做下去,并赢得消费者的认同。“从这几年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对民族品牌的认同度已是越来越高。所以安踏很有信心。”丁世忠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安踏不仅没有裁员,还增加了近2000个职位。
“安踏的优势是,在中国体育用品的国内的市场上,我们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丁世忠满意地表示。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十年前,中国体育用品市场被“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大品牌长期盘踞。十年后,以安踏、李宁等国内体育用品品牌开始大举收复失地。(环球鞋网)
“十年前,中国体育专项赞助绝大部分都是国际品牌,现在轮到了我们,我们也有了半壁江山。与国际品牌竞争,我们还需长期的积累,自身要有独特的创新能力,只要我们坚持把品牌做下去,让消费者认同,社会对中国民族品牌的认同度就会越来越高。”丁世忠表示,对未来他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