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不惑:产品为王、少犯错误、不插手管理



 

 

 

 

 

 

  “丁磊内心强大是外界无法想象的,他在非常年轻时就经历了如此多的风风雨雨,其中的滋味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更难得是他没有迷失。他那么年轻那么有钱,外面世界诱惑实在太大了。”

  “就你一人啊?”

  “啊,就我一人,怎么了?”

  就这样,百亿富豪丁磊先生穿着黑T恤和牛仔裤,大咧咧地从机场的通道口溜达了出来,背着一个双肩的电脑包,拖着一个黑色拉杆箱。

  没有墨镜,没有随从,也没有保镖,很酷很阳光。周围的人们看起来谁也不认识这个还很年轻的财富英雄。

  他始终是笑眯眯的,一出机场看见中国电信3G的巨幅户外广告,大叫一声:“我靠,这么大。”

  户外广告上他在中间,两边是都穿着西装的李开复(Google大中华区总裁)和庄毅礼(Eric Johnson,MSN中国区总裁)。电视广告里丁磊穿着登山服,在一片茶园中,高举一个手机,说:“随时收发邮件、处理公务,3G让手机办公轻松自如。”然后右臂向下一顿,一个yeah的动作。

  我问他:“低调那么多年,怎么想到这么抛头露脸地去拍广告?”他倒是干脆:“喂,我以前是电信的员工哎。电信分出移动后资源一直不好,我也算是帮帮老东家。”

  聊到3G技术,丁磊忽地兴奋起来,神秘兮兮地说:“你想不想现在就感受下3G的速度?很爽的。”他很想马上停下飞驰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从后备箱中拿出笔记本电脑。

  作为中国第一代的互联网英雄,电信工程师出身的丁磊一直被媒体贴上技术派的标签,而他娃娃脸的笑容也很容易迷惑人——人们往往忽视了他的商业感觉和市场行动能力,低估了这个隐形的冠军。

  我们的车终于在高速公路边的一个加油站停了下来,去厕所归来后丁磊斩钉截铁地说:“做产品,必须要对市场有分析。你知道哪个四川公司的加油站最多么?我告诉你一定是中石油。因为中国每个省的加油站不是中石油就是中石化管理的,我观察过了,现在四川一定是中石油多,不信你问司机师傅。”

  纵览中国互联网历史,丁磊的网易几乎把握住了每一个关键点——最早一批成为中国网站的标杆性企业从而在纳斯达克上市;转型门户后又最早发现了短信的增值价值,开创了中国互联网盈利新模式,因而渡过互联网寒冬;最早进军网游业,引导了中国网络和游戏业的新浪潮……

  对于商业直觉,他非常自信,饭桌上他灌下一杯啤酒,毫不客气对我说:“你不懂企业,也不懂企业家,你不明白科学的分析和商业直觉都是非常重要的。”

  前网易高管、现快钱公司总裁关国光说:“在互联网行业里,只懂产品不懂技术的人。是没有太大前途的。只懂技术不懂产品的人,也不过是一个外包工程师。丁磊做到了技术和市场的融合。”

  在上市之后,网易曾经经历过停牌的低谷期,从那时起,人们发现丁磊开始从聚光灯下走开,远离大众的视线。和那些习惯出没于名利场的互联网英雄相比,他的低调让人不可思议。

  在网易公司副总裁李甬看来,他相信今天这样的状态才是丁磊真正想要的人生,丁在骨子里并不喜欢风光显赫。

  2009年,长期低调的丁磊突然一下子变得热门起来,他是每年广东省人代会上的“炮手”、高调宣布进入养猪业、拿下暴雪公司的两款最知名游戏、和九城公司大打口水仗、把内容部门从广州搬到北京、又试图重新抢回逐步失落的门户地位……

  这也许是中国新一轮互联网洗牌的开始,38岁的丁磊说自己已经能做到“不惑”——“我年纪轻轻就经历那么多,怎么也得比同龄人成熟两岁吧。”

  小心,丁磊又要来了。

  核心价值

  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丁的朋友关国光反问记者:“你们所有人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丁磊能够成为今天的丁磊,他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认为丁磊和苹果的乔布斯非常像,他们都是通过一个又一个新的产品,来维持企业的运转。

  丁磊并不这么想,在他看来,自己的成功是产品为王的结果,能把一个产品做好就很了不起了。他信奉《基业长青》的理论,能够击败竞争对手是因为不断自问“如何自我改进,使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

  他推崇娃哈哈的宗庆后,在他看来,宗庆后能把水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做得如此成功,是真正了不起。至于不断推出新产品,《基业长青》也讲得很清楚了——没有几家高瞻远瞩的公司一开始就拥有伟大的构想,但是一定要有核心价值观和超越赚钱的使命感。

  他也很羡慕马化腾拥有QQ这个平台,但老朋友并不愿意把QQ和他的网易popo进行互联。

  “创新”是互联网企业里最常见的口号,但在今天的丁磊看来,这有时是一个可怕的事情——我坦白地讲,如果你要创新的话,你首先要把别人的东西搞明白了,摸透了,你再去搞创新。微软公司的很多产品都不是自己发明的,譬如windows,word和excel等等,都是follow别人的,但是它不断地做,不断地改进,就做成功了。所以我说,我们一定要做正确的事情,这个在我们企业里叫战略,动作可以慢,但战略一定要正确,看准了再跟上去,这样风险比较小,别人犯过的错误就不会再犯。我们现在在制定营销战略的时候,都先看我们的竞争对手在干什么,他们做完了,我们把他们的问题全都找出来,这样我们就不再犯了,少走很多弯路。

  早在2005年,网易就搞出了视频分享的技术,但丁磊一直咬牙不先推出来,因为他看不到盈利点。至少直到今天,市场的反馈也证明了他的判断。

  同样,当新浪的博客风风火火时,网易也按兵不动,而一旦推出,就能盈利。

  成为首富之后,丁磊开始低调。他是门户网站的老板,年轻又多金,却把自己摆在幕后。

  所以不难理解,他开始向人推荐《道德经》。2004年,他和梁冬(前凤凰卫视知名主持人、曾任百度品牌副总裁)一起拜在中医大师邓铁涛门下,学习中医——一门讲究相克相生、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学问。

  在进退之间,丁磊的步伐变得更加从容,曾经的他并不是这样。

  1999年,黄志敏担任过网易的市场总监,是网易第一次北上时的先锋官,和丁磊一起租一套房子住,但是他受不了丁的直接插手管理而辞职。

  他们的矛盾在于丁磊经常越过他直接管理他的部下,黄无法接受这种做法,精力都耗在管理流程上,他选择了离开。

  今天的丁磊愿意选择一种更从容的心态,永远是休闲装打扮,即便是去央视领取经济年度人物奖时也不打领带。

  在我们谈话的时候,他只是偶尔回回短信,面对现在是否直接插手管理的问题,他反问:“我们聊了这么久,你看有人向我汇报工作么?”

  这并不意味着他离开一线,他对公司的控制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当Google推出Gmail业务时,研发人员凌晨两三点钟依然能接到他的电话。

  他没有失去激情,但是更愿意把冷静的思考放在前面。

  2004年,新浪曾经找过他,希望双方合并,而且丁磊占大股份,能拥有两家门户公司,但他选择了放弃。理由是不喜欢并购,整合压力太大。

  也是这一年,他选择了从最容易赚钱的SP业务撤退,这让很多人看不明白,那个时候空中网等几家公司凭借着短信SP业务就能到纳斯达克去上市。

  道理也很简单,SP业务已经完全控制在移动运营商手中,能拿到什么样的号码,分成比例如何完全是移动说了算。

  受制于人,不是丁磊的风格,就像当年被索尼和EA拒绝后,他对工程师团队说:“老外能做的东西,我们也能做。”在中国市场上,他的163邮箱打败了称雄全世界的hotmail。在国外大公司都不看好网游的时代里,他开始了中国式创新。

  当陈天桥、史玉柱们开始一个又一个新探索时,他总是习惯性说“No”。他曾经宣布做网游“不代理、不免费、不出口”,而这又都是陈天桥们最得意的业务创新。

  丁磊毕竟是一个商人,一个经过互联网放大了的优秀商人,当市场出现变化时,他会谋定而后动。《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是因形而动的。

  段永平对丁磊的总结是:丁磊是一个有灵性的人。

  网易公司的一位中层说他现在很寂寞,公司外的一家餐馆里大家聚餐时,经常会突然多一个菜,服务员说是那位先生加的,大家一看,原来老板又一个人吃饭。

  搜狐的张朝阳可以说是丁磊一生的朋友和对手,现在两家公司的业务有着相当高的重合度,都有门户、搜索、社区、网游……

  当年,张朝阳经常带一帮记者去酒吧,会说打电话叫上丁磊,而丁磊带人去酒吧时也会说给Charles打电话。

  耐得住寂寞其实也是一件好事,网易公司农业事业总监周炯说,当丁磊成为首富后,有太多的人找上门来谈项目,包括房地产,但丁都不为所动。

  网易副总裁、总编辑李甬说,今天的丁磊内心强大是外界无法想象的,他在非常年轻时就经历了如此多的风风雨雨,其中的滋味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更难得是他没有迷失。他那么年轻那么有钱,外面世界诱惑实在太大了。

  丁磊反思过自己当年的年轻气盛:没有找到好的商业模式就争着去美国上市,而那次网络危机也让他开始去重新探索企业运营之道。他认为自己和功夫熊猫有很大相似性,因为用心去做,有梦想,成功不难,因为好的东西非常简单。这也是他在最困难时连续看了5五遍《阿甘正传》悟出来的道理。

  网易前总编辑、多玩网总裁李学凌觉得凡是在中国互联网老实做事的,最后都活得好,丁磊、陈天桥、李彦宏、马云都是这样,而搞资本运作的,大都翻了船。

  丁就是一个对资本运作很反感的人,他不喜欢并购,对钱能生钱的事情始终没有搞明白。他说自己绝不会在A股投资。

  随着年龄增长和朋友的影响,丁磊也开始把目光投向社会,这几年公益成了他另一个吸引人的标签。在他身边的人看来,他对社会越来越有期待了,而且觉得自己推一把是可以做成一些事情的。

  2006年9月,他和段永平联手向浙江大学捐助4000万美元,这是中国高校收到的最大一笔捐助,其中丁磊出资1000万美元。段永平是浙大校友,他不是。

  段永平的解释是丁磊太忙,给他打招呼说有好的项目叫上我,而他们在浙大项目采取国际上最流行的等比配额模式——基金不直接出钱,外界捐多少,我们同样拿出多少。

 丁磊不惑:产品为王、少犯错误、不插手管理

  也有人说这是他在浙江的公关,网易在杭州设立了研究院,网游业务逐步集中在杭州,他的养猪计划也主要集中在浙江。还有人说他这是配合老大哥段永平。

  但是他连续入选胡润慈善榜,2009年他捐出了9800万人民币。

  面对他做公益的指责,丁磊显得无可奈何:“我一个人能用多少钱?我又不打算把钱留给小孩。”

  他的身上依然有很强的工程师气质,丁磊曾经若有所思问过管理门户内容的李甬一个问题:“如果Google半年都不做任何一个事情,google还存在么?”这在李甬看来,他是对“复用”理解,他对一个稳定系统,能够自我运转解决问题的工具理性有很大兴趣。

  我们在聊天时,他评点了一些热门企业家,很多人在他看来是做不长久的,因为他们只顾赚钱,没有超越金钱之外的使命感,而这恰恰是基业长青最重要问题。

  “兄弟,人在做,天在看。”他感叹了这么一句。

  1971出生的丁磊说,自己已经不惑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3918.html

更多阅读

逻辑蕴含证明 产品为王——“10亿赌局”蕴含的逻辑

      所谓“产品为王”,必须是一个体系。产品为王,更多是指“产品因素在4P中变得更重要”。或者说,营销的其他3p,是以产品为源头和发动机。  CCTV制造的“10亿赌局”话题,虽然有强烈的策划痕迹,可其中实在蕴含了产品时代体系的诸多

丁磊困境:网易需重修三堂文化课

网易高管离职的背后一方面是激励机制缺失,自然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二则有些高管在公司内部被边缘化,其本质是企业缺乏文化之魂魄,营销管理学家兰晓华这样说,兰晓华认为企业文化执行到什么程度,决定企业文化的层次,围绕企业文化的执行,可以中

丁磊养猪:一位中国前首富的另类农业实验

系列专题:丁磊养猪 “你们吃过真正好的猪肉吗?”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环视一圈,在座的六七个人面面相觑。   说话的人方脸,戴黑框眼镜,着深色T恤,袖子卷起一半,像个举止随意但又深藏着点东西不露的书生。   他确是个书生,或者也可以称他

丁磊心声:现在很少在意资本市场

丁磊的商业传奇在2003年达至巅峰,那一年,32岁的他以75亿元成为“中国首富”。从那儿以后,丁磊一直刻意而自觉地远离媒体,强迫自己宁静并且清醒。也曾遭遇险被纳斯达克摘牌的困厄,现在,对于资本和财富,丁磊有了新的感受与领悟。    宁波

马化腾:平台为王

中国最赚钱互联网公司的掌舵者。   经过2005年的布局,2006年的疯狂增长,2007年,马化腾开始在腾讯内部提出“平台为王”。不再像过去几年那样大张旗鼓地开拓新战线,而是致力于将各项业务整合到一个平台之上,使得腾讯的各种产品之间更多

声明:《丁磊不惑:产品为王、少犯错误、不插手管理》为网友心有芊芊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