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辉环球海事(BH Global Marine)总裁林翔宽说,父亲之所以创业,其实因为受到公司老板娘的苛刻对待。
林日财之前在某贸易公司打工,竞标英军拍卖的一些电缆和五金产品,再到市场上转卖。虽然老板待人不错,但老板娘却爱刁难人,爱挑员工的错,员工生病时也没任何福利可享。她甚至要求林日财把职位让给她不务正业的儿子。
这令林日财觉得,与其打工还不如自己出去闯荡。1963年,他与三名生意伙伴合伙成立源合电器五金私人有限公司,从事五金电器贸易,进口一些新产品。
随着70年代裕廊区的发展,公司成长迅速。让林日财备感自豪的是,当时新加坡最高的大楼——华厦中心(OCBC Centre)的电缆就是源合电器五金供应的。但随着林日财和董事们逐渐步入花甲之年,就公司的管理方式和接班人产生分歧,最终分道扬镳。
公司拆伙时员工都跟随
令人感动的是,公司拆伙时所有五名员工都选择跟随林日财。林翔宽说:“良禽择木而栖。父亲一直以来就负责管理该公司,为人也公正,深得员工的尊敬,因此员工都愿意跟他。”
但若五名员工全都跟随林日财,将给新成立的公司带来很重的负担。不过员工们当时表示,只要能跟随林日财打拼,减薪也没关系,以后赚了钱再补偿就行了。
这些员工跟随林日财超过了30年,算得上是明辉环球海事的“开国元老”。其中一名元老自60年代起,便成为林日财的左右手,年过花甲仍在公司打拼。林翔宽回忆,父亲经常教诲孩子们,员工出来做工不容易,要珍惜人才、保留人才。
公司通过每月一次的员工聚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就在4月底,为了庆祝成立20周年,公司组织了一次海上旅游,邀请员工和他们的家人参加。
父亲对孩子品格要求严格
对孩子严格,对员工关心,这是对创办人林日财最好的写照。
林日财18岁从中国福建飘洋过海来到狮城,曾到印尼打工,潜海为捕鱼笼子插木,一天工作可达20个小时。林日财对孩子们寄予厚望。林翔宽说,父亲对孩子的品格要求非常高,抽烟、喝酒、赌博、打麻将等一律禁止。他笑说,儿时是个问题儿童,经常惹得邻居上门告状,父亲甚至用铁链把他锁在厕所里。
十多岁的林翔宽与兄长、二姐加入公司“受训”,放学后、学校放假便到店里帮忙打杂。林翔宽半开玩笑说:“我们起初什么都做,简直是廉价劳工。那时我们去到哪里,看到不同的产品就去观察了解。晚上有时和客户或厂商一块儿去吃饭,也了解哪家供应商供应什么产品。”
为了鼓励孩子们学习业务,林日财从口袋中掏出一点钱,作为孩子们的小小酬劳。对于父亲的一番苦心,林翔宽表示理解。他说:“就算现在,我们也必须从头学起,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如果一加入就坐上经理的位置,根本无法体会员工辛劳。”
如今林家五兄弟姐妹,除总裁林翔宽外,大哥林翰鸿担任主席,二姐林擁瑢管理人事部,三弟林辉鹏任营运总裁,小弟林学宽则负责物流。
林家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家里的媳妇不可以加入公司。林翔宽解释说,由于父亲年轻时受到老板娘的不公平待遇,担心媳妇的加入会使得公司的营运复杂化,留不住人才。
至于家族的第三代成员是否有计划加入公司,林翔宽说:“看他们自己的兴趣吧。现在比较开放了,我们又是家上市公司,如果外面有更好的人才,当然会邀请外人加入。”
“价格高质量也高”
从当年的五金贸易店,发展为如今市值1亿1550万元的电缆和灯具供应商,明辉环球海事走的是高质量产品和周到服务的路线。
林翔宽指出,集团进口的电缆和灯具主要来自欧洲,品质较好,也耐用,价格上要比其他产品高约15%。他说:“产品竞争上,我们要么看价格,要么就看品牌。”
集团客户主要是中大型的造船厂,为欧美的船东造船。客户包括吉宝企业(Keppel Corp)、胜科海事(Sembcorp Marine)、如同海运(Labroy Marine)和新科海事(ST Marine)。林翔宽说:“这些客户要求较高,也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优质品牌的电缆和灯具。”
另外,集团也提供不少增值服务,例如设计和物流支持。由于集团的经验丰富,可以根据船里房间的大小,建议客户使用哪一种灯具;也可为客户设计如何排电缆,作出所需电缆长度的预算。
集团在本茱鲁巷(Penjuru Lane)拥有占地8533平方米的货仓设施,可为客户在不备之时提供备用的产品。集团已收购了现有货仓设施隔壁的一块地,面积为1万1700平方米,用作货仓。
海外业务占了集团总营收的10%以上,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集团接下来将着重发展中国和中东市场。林翔宽说:“我们考虑通过合资企业的形式进军,现在正与中东方面洽谈。”
展望海事业的前景,林翔宽说:“接下来两三年,前景是乐观的。”他相信,即使百年后,空运和陆地交通仍不会代替船运,船厂依然会造船,而船厂获得的订单数量基本上相当于集团能获得的订单。
老客户支持渡过金融危机
1988年,明辉电器贸易私人有限公司(明辉环球海事的前身)正式成立。父亲之外,大哥林翰鸿和二姐林擁瑢也加入家族企业,林翔宽服完兵役后也随父打拼。
说到“明辉”的由来,林翔宽透露,父亲姓名的第二个字“日”和母亲吴月英的第二个字“月”合起来便是“明”字,加上公司卖电器,“明”即明亮,“辉”可指日月增辉,也可暗喻创业非常辛苦,从早忙到晚。
林日财一家在电器和电缆贸易领域经验丰富,明辉电器贸易开业后业务便蒸蒸日上,至今经受的最大考验是1997年的金融危机。
林翔宽回忆说,那时公司刚好在扩张,买了三家店铺和一个货仓,前后投资600多万元,向银行贷了不少款。
“常言说雨天收伞,这样的情形让我们碰上了。金融危机时,银行要我们必须还清一些款项,那时非常辛苦。还好我们的客户都是些老客户,非常支持我们。我们恳求他们帮忙,跟厂家商量付款可能会迟一点,客户也帮忙提早还钱,资金才得以周转。”
“那时的利息非常高,接近10%,赚的钱都给了银行。我们赚了钱后又借回给公司。分花红,首先发给员工,如果还有剩余,自己才可以拿一些。这样艰苦的日子大概熬了两年。”
没在最艰难的时期放弃,林翔宽表示,这是因为大家都深信海运业前途乐观,业务可以长期持续。
为实行电脑化家族起争议
一路走来,明辉电器贸易经历了不少改革。
在五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的林翔宽可说是家中的革新派,在90年代初建议家族实行电脑化,用电脑代替手写开单。
林翔宽说:“当时我们投票,全家就我一人举手。三弟加入后,我们就不断地为其他人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我们要比别人走快一步。现在的社会讲究效率,如果保持不变,就会停滞不前。”
最终父亲接纳了林翔宽的建议,公司实施部分电脑化,熟练之后便发展成全电脑化。
另外,早期公司做生意都是口头上的协议,凭的是讲信用,没有白纸黑字的合约。到了2002年,林翔宽认为,生意做大了,签订合约是对双方的一种保护。
金融危机过后,明辉电器贸易的生意平步青云,在2003年讨论上市的可能性。
讨论上市分成两“阵营”
当时家中成员分成两个“阵营”。父亲和大哥属于稳扎稳打型,认为这是自己的公司,应该自己决定如何经营,赚多赚少都不是问题,上市了每年都得要保证赚钱,而且不会再是自己的公司了。
而林翔宽和三弟林辉鹏积极支持上市。他们认为,上市后只要家族仍是公司大股东,仍可拥有公司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上市可让公司更好地发展。林翔宽说,由于家人都依靠着这个企业,家族生意通常会有些拘束,比较保守,不敢放胆去做尝试。
经过一年多权衡,公司决定上市,于2005年9月在新交所挂牌,更名为明辉环球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