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旗,1958年出生,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国际毛纺组织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中国纺织大学顾问教授、中国毛纺协会会长、中国家纺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商标协会副会长、中国流行色协会副理事、上海市工商联执委、上海商标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协委员。曾获上海市优秀企业家、上海市创建品牌卓越贡献奖、中国经营大师、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佳领军人物、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个人、上海市制造业领军人物等荣誉。绒线商店到拥有亿万元资产的集团公司,刘瑞旗创造了众多第一和经典的品牌故事。1992年,他注册成立了上海恒源祥绒线公司。此后的18年里,他将恒源祥绒线公司裂变为7个公司,经营涉及绒线、毛针织、家纺织布、袜业、日化、服饰等领域。
2001年2月,又成功地以MBO收购的方式实现了恒源祥的转制,为公司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2002年6月,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确立了“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品牌战略目标。
近年来,中国有人津津乐道于现在的“制造大国”地位。其实,“中国制造”仅仅是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分工的基础,在未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中国制造”不能支撑中国成为经济强国,“中国经营”才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强盛之路。
从我对中国目前企业生态来看,中国企业在发展形态上大多是“橄榄形”:企业是沿着技术开发—加工生产—市场营销这条道路发展的,其核心是在生产上。而欧美先进企业的发展形态是“哑铃形”的,核心在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上。这就是“中国制造”和“欧美制造”的差别所在。
我一直认为制造业不可能强大中国经济。我做过一道简单的算术题:我们一般把制造业称为第二产业,在美国第一第二产业占GDP比例大概是20%左右,假如把美国、欧盟所有制造业都放在中国,再除以13亿人口,我们还剩多少?我们不可能成为经济强国,只能是满身臭汗地出卖劳力。
不少院士专家也很认同上述观点。他们承认,由于没有自己独家的生产技术,很多关键部件都要使用别人的品牌,“中国制造”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无法与洋品牌匹敌。专家们表示,中国企业如果不走技术创新之路、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恐怕只能永远“为别人打工”。
; 中国制造是策略中国经营才是战略
根据美国《商业周刊》最新调查,全世界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中,美国品牌占62席,而中国至今为止却没有一个企业能将品牌作为最大的资产。这需要深入思考,找出其中的原因。R>
据我了解,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60%的部分来自于品牌产业创造的价值,然而在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只有不到20%是品牌制造业所创造的价值。在美国不需要制造只需要经营品牌就可以创造出价值,而在中国,制造业兴旺,但制造的商品却挂的是美国品牌。“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终点。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策略,是权宜之计,而不应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
为什么肯德基、可口可乐没有多高多复杂的技术含量,但它却可以遍布全球?为什么中国的制造业能将神州五号送上天,却破译不了可口可乐的技术?难道中国人的科研创造能力缺乏吗?不是的。中国缺的不是创造能力,缺少的是经营,缺少的是将品牌发挥出更大经济价值的能力。产品是在工厂所生产的东西,而品牌则是消费者所购买的东西。一件产品可以被竞争对手模仿,但品牌则是独一无二的。产品很快会过时落伍,而成功的品牌是经久不衰的。如果我们继续无休止地埋头加工产品,无视品牌经营,最终只能把我们仅有的家底全部拱手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