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除了大出风头的李开复,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的曝光率也是高得惊人。
在刚刚宣布投资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后,郭台铭又抛出让市场震惊的消息:3年之内将在中国大陆投资百亿元新台币,开设万家门店,与国内家电连锁卖场苏宁、国美直接竞争。
郭台铭给设想中的万家连锁店计划制定了这样的路线图:首先依托子公司广宇,利用其投资的3C渠道“赛博数码”进入大陆市场。目前,赛博数码在大陆有近40家店。然后与麦德龙展开合作,欲于2010年在上海合资开设第一家MediaMarket。MediaMarket为麦德龙旗下组织,也是欧洲最大的电子卖场,业界预计两年之内鸿海将主要与其合作在大陆开设门店。
鸿海集团一向以代工服务闻名,此次显现出大举打造渠道之意,颇有些让人不解。而且,3年开设万家店铺,郭台铭是头脑发热说呓语,还是另有算计?
如果真是3年内开万家店,相当于每月有278家门店在中国大陆开张。这样高的开店频率,即使郭台铭手下人办事效率再高,执行力再超群,也恐难达到。目前,中国家电及数码零售商单月开店频率的纪录保持者是苏宁电器(002024),他们一个月也不过新推出了52家店铺。现在,郭台铭每个月要建立近300家店铺,难度可想而知。
3年之内建立一万家店铺,这个数字对于郭台铭来说,确实太大了。国内最大的家电连锁——国美电器经过近20年发展和大规模并购永乐、灿坤、黑天鹅、通利、大中等区域连锁后,也才拥有1300家门店。苏宁通过近20年的发展,其门店规模也不过近900家。新进入者——美国百思买,这家电器连锁巨头通过收购江苏五星电器后,其最新的门店数量也不过200余家。
郭台铭要在3年之内达成心愿,即使将国美、苏宁、江苏五星全部收购过来,其门店规模也不过2400多家,离万家的规模甚远。但郭台铭能收购它们吗?以现在鸿海集团的实力,收购这三家巨头绝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收购成功,在国内毫无3C卖场拓展经验的郭台铭,也不可能在3年时间内扩张到1万家门店的规模。
前几年,台湾“小家电之王”灿坤进入大陆,称要开设千家3C连锁店,最终因巨亏而退出;百思买也曾因商务部批文问题,延迟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开新店。鸿海集团与它们相比,在资本实力上并无绝对优势,还是采取的曲线进入方式,中间存在的意外因素太多,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郭台铭的计划不现实。其中,门店的装修、选址、谈判……无论哪一个环节,都是极费时间的麻烦事。
作为鸿海集团的董事长,郭台铭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艰辛和复杂,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提出这样一个看起来根本完成不了的计划呢?
在笔者看来,郭台铭此次声称进军大陆3C渠道市场,有着他另外的一番心思:进军3C渠道市场只是幌子,真正的目的是进军国内房地产市场。而且,进军渠道圈有助于鸿海完善其产业链。
鸿海一直以代工闻名,但代工企业缺乏品牌和渠道,更多的主动权掌握在客户手中。如果能建立自己庞大的渠道体系,不但有利于鸿海今后打造自己的品牌,也更能强化鸿海与客户的代工合作关系。
这不是笔者一厢情愿的臆想。
2009年8月,郭台铭只身前往重庆,计划以100亿元人民币收购重庆三个商业中心。更早些的2月,郭台铭重金挖来华侨城集团高层,操盘其部分内地房地产市场。而从2006年至今,郭台铭旗下的富士康相继在太原、深圳、武汉、上海取得多块商业用地。
“通过进军国内3C连锁市场,或许更容易接近大陆房地产市场,达到郭台铭此次资本注入的真正目的”,只有这样,郭台铭才能获得巨大的现金流,才能盘活鸿海集团在大陆房地产、资本市场上的运作,也为自己赢得3C品牌商的更多代工订单。此外,通过建立3C渠道连锁,郭台铭还可以在大陆完成人脉、资源等多方面的整合,为后续的一系列举措奠定基础。
3年内斥资百亿元新台币开设10000家门店,或许可以看成是郭台铭建立其大陆房地产帝国的一次前期炒作。而“3年在内地开万店”的计划,则可以看成是“2009年中国家电市场上最大的一个笑话”。
对于这样的忽悠,最好的办法是一笑而过,切莫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