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增减之间先人一步



  李嘉诚再一次走到“风口浪尖”之上。这位在亚洲和巴菲特齐名的财富风向标,近来因为两笔大手笔投资成为关注焦点。

  10月底,备受关注的恒大地产赴港IPO尘埃落定。其招股过程中引来了众多香港富豪的青睐,其中包括“超人”李嘉诚:他斥资1亿美元认购这只来自中国大陆的地产新股。几乎就在这笔投资进行的同时,据传,李嘉诚又将目光瞄准了另一家内地地产民企——曾在2007年上市搁浅的龙湖地产。

  短短一个月内,李嘉诚的名字先后出现在两家公司投资者名单中。很久不染指新股的华人首富加入“打新”行列,让投资者为之一振。这一次,“李超人”的大手笔似乎又在昭示着什么。

  毕竟60年来,李嘉诚几乎从未在投资策略上失手。

  一个月12次增持长实:多赚6000万

  李嘉诚1亿美元“打新股”的消息被披露出来之前,赴港上市的众多内地公司(尤其是地产企业)都顶着不小压力。9月末以来,港股迎来了一波颇具规模的“破发潮”:华南城和恒盛地产等多家内地房企均在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

  在这样的背景下,恒大地产将融资额从之前的100亿港元下调至56亿港元左右。而像龙湖地产这样长久以来积极筹备赴港IPO的公司也纷纷下调融资额度。

  一直以来奉行“逢低买进”的李嘉诚没有放过这样的机会。在恒大地产和龙湖地产上市推进的同时,便传出李嘉诚投资上述两家内地“名牌”房企股票的消息。

  长江实业内部一位高管告诉《投资者报》:“李嘉诚选择这两只新股进行投资还是有十足把握的。”毕竟,恒大地产无论在开发量还是土地储备方面都已经跻身内地开发商前列;而以开发高端住宅为主的龙湖地产虽然规模不大,但仍是国内“最好”的房企之一。

  随着港股的越战越勇,最近一段时间李嘉诚也是突然“信心大增”。这主要表现在他对手中“长和系”股票的“偏爱”上。

  10月15日,李嘉诚以每股均价约54.4港元增持和记黄埔142.9万股,涉资7773万港元。同样是在这一天,他还以每股平均价约100港元增持长江实业9.7万股,涉资近973万港元。

  实际上从9月份开始,李嘉诚已经连续12次增持“长和系”,本次只是涉资规模最小的一次。公开资料显示:这一系列增持动作涉及金额在8亿港元左右。其中注入长江实业约6亿港元,注入和黄股份超过2亿港元。

  增持完毕后,李嘉诚对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这两只“当家”股票的控制力再度增加。其持股量分别上升至51.4%和40.5%。而加上最近在恒大地产上1亿美元(约7.8亿港元)的投入,李嘉诚在一个月间注入港股的资金已经接近16亿港元。

  辗转腾挪间,李嘉诚的财富就出现了上升:单是在12次增持长江实业后,其账面上就多赚了6000万港元。

  对于李嘉诚近期频繁的注资行为,国泰君安港股分析师姚峣认为这是其“偏爱长线投资”的最好体现。“从业务结构上看,和记黄埔从数年前开始主营3G业务。尽管此前业绩一直亏损,但2009年大陆3G网络的蓬勃发展让李嘉诚看到了巨大的发展前景。而今年长江实业的主营业务地产业绩表现突出,在香港和北京地区高端项目成交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也使得李嘉诚对其收益大为看好。”姚峣分析。

  但姚峣也提醒:“由于和黄的码头及零售业务仍未见起色,再加之公司3G业务也没有出现重大突破,因此不建议散户追涨。”

  减仓和套现:先人一步嗅到风险

  当然,李嘉诚对H股并非一味地投入。同样是在9、10月份,他连续减持民安控股累计接近5000万股,减仓资金在1亿港元以上。采访中,几位接近李嘉诚的人这样评价说:“他是一个很有危机感的人。”资本市场频繁的减仓套现,便是最好的佐证。

  其中最成功的,当属港股大热的2007年。

  根据香港联交所的交易记录显示,2007年,李嘉诚曾对包括中国远洋、南方航空及中海集运等8家企业进行了明显减持。当他2007年11月第9次减持南方航空时,一次性减持580万股实现套现5559.3万港元。

  在那期间,南方航空的股价已从每股13.2港元滑至8.67港元。此外,李嘉诚还通过旗下的长江实业4次减持中海集运,套现近9亿港元。同时,他还减持了中国远洋约1.7亿股,套现金额超过51.7亿元。

  仅上述3只股票,李嘉诚就套利约合90亿港元。而就在其密集减仓后不久,恒生指数便连绵下挫,H股连同A股一起进入了历时两年的大熊市。

  但“李超人”也并非无往不利。正如李嘉诚自己所说,随着时间的增长和财富的累积,运气和机会将越来越多地决定投资的成败。

  1年前,由华尔街爆发的金融风暴让全球股市大跌,众多香港富豪资产也因此大幅缩水。李嘉诚也没逃过“厄运”: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两只股票受大盘拖累暴跌,李嘉诚的资产由2008年初的265亿美元锐减为目前的162亿美元,缩水幅度近40%。

  尽管如此,这也很难掩盖李嘉诚善于洞悉风险的事实。毕竟资本市场瞬息万变,尤其是投资大鳄更加难以脱身。这一次资产缩水更像是“时运不济”。

 李嘉诚:增减之间先人一步

  相反在房地产这样的实体经历领域,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李嘉诚可谓是宝刀不老,依靠敏锐的风险嗅觉逃过了金融风暴的冲击。2008年9月,长江实业位于北京的高端别墅项目“誉天下”悄然发动了促销攻势,其首批房源甚至以接近6折的价格发售。在当时,北京楼市鲜有降价楼盘,因此“誉天下”的打折销售也成了备受关注的新闻。“巧合”的是,同属李嘉诚的和记黄埔也在上海开始“甩盘”:旗下御翠豪庭降价发售、整栋“贱卖”世纪商贸广场。

  就在业界对“长和系”快速销售套现的行为感到不解时,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也蔓延开来。几个月后,全国楼市便以陷入滞销困境,房企资金链纷纷告急。而“长和系”却早已回笼大量资金抵御寒冬。

  “这是可以从二元对立察看出来的。就像烧水加温,其沸腾程度是相应的,过热的时候,自然出现大问题。”在随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嘉诚用这样一个略显简单的例子解释自己“先人一步”的奥秘。

  今年投资重点:仍是地产

  今年以来,随着香港与内地房地产的复苏,李嘉诚的财富大幅提升。据媒体报道,李嘉诚2009年在房地产的获利,超过500亿港元,逐渐填补了去年因雷曼兄弟破产所造成的110亿美元损失。港交所资料统计显示,截至9月份,李嘉诚的资产已经从今年的最低点回升了42%,达1704亿港元。

  对于投资策略,李嘉诚最常使用的一个词语就是“保守”。正是因为保守,可以让他更敏锐地捕捉到风险的气息。但是在投资战略上,李嘉诚却显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魄力。

  与从不涉足科技公司投资的巴菲特不同,李嘉诚并不抗拒高科技的诱惑。尤其是在经历过两次石油危机和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李嘉诚执掌的生意仍能在55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上屹立不倒,投资心态的开放成为他赚钱的“秘诀”之一。

  2007年5月,就在全球传统媒体巨头展开对新媒体收购浪潮之际,李嘉诚通过名下的李嘉诚基金会,连同国际著名风险投资机构红杉资本等,向全球首个提供高清网上电视服务的Joost网站注资约4500万美元,推动Joost加快产品的开发和服务,并扩充全球市场。

  除了高科技领域,作为主要利润来源之一的地产业务依然是李嘉诚2009年的投资重点。有资料显示,现在和记黄埔已经把95%的土地和项目都投在了内地。而今,面对眼下持续升温、但前景扑朔迷离的内地楼市,李嘉诚再一次选择在高位果断“抛盘”。

  10月,上海别墅成交均价已经接近8万元/平方米。此时和记黄埔则将已经收租10余年的内环唯一可售别墅——四季雅苑拿出来销售。不到一个月,该项目已成交40余套,回笼资金9亿元左右。

  无论是巨资增持股票,还是选择在楼市火热时“抛盘”,很难想象这些魄力十足的投资决策都出自一位耄耋老人之手。虽然已经是81岁高龄,但李嘉诚仍然活跃在公司的各种场合。而在“李超人”的时间表里,始终没有淡出的日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4586.html

更多阅读

李嘉诚:内地是香港最大靠山

李嘉诚:内地是香港最大靠山“我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很浓厚。”昨天(26日),香港富商李嘉诚出席旗下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业绩发布会,不可避免地被问及近来敏感的政治话题。李嘉诚认为,内地是香港最大的靠山,如果没有自由行,股票

亚洲首富李嘉诚: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学习

李嘉诚拥有一个巨大的工商业王国,是亚洲首富、世界十大富豪之一。有人曾问李嘉诚:“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回答说:“依靠知识。”有位外商也曾经问过李嘉诚:“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靠

李嘉诚:亚洲首富豪的三个理财秘诀

 本摘要在亚洲富豪中位居首席的李嘉诚,许多理财秘诀值得我们学习研究。据他本人透露,他有三个秘诀:   1、30以后再重理财。20岁以前所有的钱都是靠双手勤劳换来的,20至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30岁以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

李嘉诚:因地制宜做个正当商人不容易

因地制宜,正是港商一直以来的成功之道。李嘉诚对于如何平衡社会责任与获取商业利益有其自己的理解。   1978年北京天安门的国庆典礼,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他戴着标志性的黑框眼睛,穿着不甚合衬的中山装,站在众多同样穿着中山装的中央

声明:《李嘉诚:增减之间先人一步》为网友梨花飞雪影无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