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12日在第七届上海世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不断得到巩固,但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更加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此前一天,央行发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表述下一阶段政策时指出,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妥善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注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可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
“政府和金融政策制定部门再次强调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打消了前段时间市场对宽松政策推出的各种猜测,而且进一步明确了未来要‘妥善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对记者表示。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中国立即在去年底采取了一揽子措施应对。在财政政策由“稳健”转向“积极”之时,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并公布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十大产业支持政策。从数据来看,今年前十个月8.92万亿元的新增信贷,不仅同比多增5.26万亿元,而且“天量信贷”前所未有。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也的确取得了预期效果。今年我国前三季度GDP增长率达到了7.7%。上周央行、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公布的10月份经济金融数据也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货币供应量看,M2、M1同比增速双双创下历史新高,M2、M1增长分别为29.42%、32.03%,M2与M1更是在今年9月和10月演变为“倒剪刀差”,企业的经营活力持续增强;从价格水平看,CPI和PPI分别同比下降0.5%和5.8%,显示出经济处于持续回暖局面,全年实现8%的经济增速基本无虞。
尽管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复苏趋势已经确立,但复苏进程中的隐忧仍然不少。M2、M1两者之间“倒剪刀差”明显扩大,虽反映出我国经济正从政策性增长向内生性增长转变,但M1增长过快将对资产价格和物价水平形成上升压力。CPI环比意外回落,虽表明暂无通胀之忧,但幅度较小并和季节性产品供求有关,未必代表长期发展趋势。出口降幅持续收窄,出口值虽连续第四个月超千亿美元,但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等影响,外贸订单只是局部地区和行业的回暖,而且集中在中档产品。而从前三季度GDP7.7%的增长情况看,投资贡献了7.3%,占了95%,消费与外贸作用尚未有效发挥。
中金公司经济学家哈继铭指出:“2009年上半年经济反弹基本上是靠投资拉动的,而且主要是由于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很快。”确实,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外贸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复苏进程中的隐忧仍然不少,贸易保护主义就是其中之一。
央行在上述报告中提出“注意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同时还强调:价格走势值得关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当前物价拐点已过,上行周期已经开启,在今年最后两个月CPI或将“转正”,而未来食品价格大幅波动以及“输入型”通胀压力持续加大等因素叠加,可能推动通胀预期持续上升,对此应当未雨绸缪,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另外,国内企业“去库存化”的过程随着经济刺激计划的推行而很快完成,但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也挽救了一些本该通过“死亡”方式实现过剩产能消减的企业,“去产能化”也成为市场对经济长期增长仍然保持担忧的主要原因。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认为,当前中国基本解决了总量增长问题,但结构性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消费并未真正启动、投资仍起着主导作用、第三产业发展仍比较慢等。下一步,中国经济需要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但“调整结构和防止通胀预期变成现实”应成为更加重要的任务。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对本报记者分析说:“虽然中国经济处于企稳向好的状态,而且企稳向好的基础也在不断巩固,但我们也要看到,复苏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在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的自主增长。同时,还要注意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金融可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丁志杰指出:“复苏之路尚须披荆斩棘。”
央行确定的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包括,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意管理好通胀预期。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适度,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增强信贷支持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这一思路,为经济复苏之路指明了金融政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