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致远不是那种一走进房间就能抓住人们注意的人。但他依然有他的优势:年龄。2009年,杨致远刚过四十。四十而不惑。杨致远不是乔布斯,或许能超越乔布斯。
如若有杨致远在,这一切是不是就不会发生?
2009年7月29日,微软与雅虎签署为期10年的搜索合作协议。微软获得雅虎的核心搜索技术。雅虎转向媒体领域。
雅虎CEO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表示,雅虎从未自视为搜索引擎,她之所以决定出售搜索业务,是因为雅虎在该领域的投入无法追上Google和微软的步伐。微软与雅虎的交易不仅可以帮助雅虎削减成本,还可以为雅虎提供资金以专注于其他领域。
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始终未就此事发表半点言论,与他不喜抛头露面的行径保持一致。他是一个骨子里不愿与人发生冲突的人,对于领导者的一系列措施,他和其他董事会成员保持“步伐一致”。只是,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在微软收购雅虎这一事情上,曾经的苦苦坚持如今化为乌有。
最具讽刺意义的是,杨致远最近一次在媒体前的露面是在2008年11月17日。正是在那一天,他卸任了担任17个月之久的雅虎CEO一职。
引起他离职的原因就是微软收购雅虎。他不同意。因为他太爱雅虎,宁愿断指绝臂也不会拱手相让给敌人。于是,公司本可以卖那么多钱他就是不卖,置股东利益于不顾。于是他们集体发难。
事后,杨致远迫不及待地想证明谈判的诚意,“如果价格合理,我们便卖掉公司,但他们却选择了放弃。我并不是因为自负而使雅虎保持独立,在这件事情上,双方都有错”。“如果他们有什么新的想法,我们会开放谈判大门……我非常愿意倾听。”
这是杨致远职业生涯中少数几个需要亲自操刀的阶段。从2001年开始,他就将公司的具体事宜交由特瑞·塞梅尔(Terry Semel)打理,自己躲在雅虎身后,尽享“雅虎酋长”所赋予的自由。他说,他从未真正觉得自己有资格管理雅虎,“我根本不想做这项工作,另外,我对生意所知有限,当公司业务蒸蒸日上时,我不想拖慢发展”。
只是,从2003年开始,雅虎开始被Google、微软超越。到了2007年6月,雅虎呼唤杨致远回归,期望以此扭转局面。
杨致远创始人的光环确实给了员工门心灵上的安慰。开始时,他雄心勃勃,采取了一种与其性格不符的大胆姿态,说:“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有信心将雅虎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但其个性和不愿受打扰的性格,不会自然而然地让他成为受众人注目的领导。他在工作中非常低姿态,可以一声不吭,这有点让人沮丧。他不是那种一走进房间就能抓住人们注意力的人。在雅虎需要重振干劲、重新创新之际,杨致远的这种性格或许已经成为阻碍。
另外有一部分人认为,这种对于管理风格的过于关注,低估了杨致远的决心和效率。杨致远表面上看或许那样,但他非常有竞争力,无论是在高尔夫球场上还是在商业上,他都有胜过他人的强烈愿望。
不管怎样,杨致远的此次回归因他无法为雅虎提出一个更有生命力、更生机勃勃的远景而败终。或许,正如“互联网斗士”谢文所言,有谦谦君子之风的杨致远,温和的个性里也有优柔寡断的一面,他更喜欢讨论而非决策。显然,雅虎需要一个更果断的铁腕来充当调整方向的舵手。
实际上,雅虎目前并非全无价值。雅虎的访问量依然十分可观。去年这个时候,雅虎在美国的独立访问人数仅次于Google,排在第二位。在全球市场上,雅虎则排在Google、微软之后,位居第三。雅虎仍然有很多途径扭转当前的颓势。只是带领雅虎走出困境的那个人,可能是卡罗尔·巴茨,可能是别的人。杨致远依然在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