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连串新闻事件让人颇感纠结。
先是第13份年度《世界财富报告》6月24日公布,中国富豪人数超过英国,首次名列世界第四;接着是7月6日信天翁联业商务咨询(Albatross Global Solutions’Mission)联合罗德公关发布的《2009中国奢华品报告》指出,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占全球市场的25%,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再就是2009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7月9日公布,中国入榜企业连年增加,今年共有43家企业榜上有名,又刷新了去年35家的纪录;最后是近日有网友爆料“中石化大楼一盏1200万的天价吊灯”。
这四件新闻都有一个核心的关键词,那就是“财富”。它们向公众传递的一个表象化信号是,中国富了,中国企业强了,即便是连年“亏损”的中石化也“不差钱”。但人们对于中国富豪人数世界第四却“不骄傲”,对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却“不高兴”,对于世界500强中国入榜企业刷新纪录却“不感冒”,对于中石化1200万的天价吊灯甚至都“不敢想”。
为什么?因为人们有太多的疑问。
富豪是如何炼成的?是“诚实经营、合法劳动”吗?是通过“原罪”式的暴富还是通过“肥了和尚破了庙”式的攫取国有资产?奢侈消费钱从哪来?是公款消费吗?是进行权钱交易吗?中国企业的实力有多强?如不是凭借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还能进500强吗?如不是国家巨额补贴,中石化敢这么奢华吗?
富豪是如何炼成的
所有这些疑问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的问题是,人们感觉到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很不平等,很不公平,不能惠及绝大部分普通民众。比如,行业不平等、城乡不平等、体制不平等、地区不平等,最主要的是机会不平等。所以,我们观察到的中国是非常二元的,确实有一部分人很富有,但同样存在更多的人很贫穷。如果按照衡量不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中国在1998年就超过了0.4的警戒水平,而到2007年则进一步扩大到了0.48的水平,这在发展中大国是非常罕见的,另一方面,根据《中国政协报》的报道,中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因此,中国社会的不平等程度确实让人感到震惊和担忧。
经济学研究表明,长期看一个发展中国家日益加重的持续不平等可能导致“发展的灾难”,不平等引发的内部紧张局势甚至会导致政治不稳定。著名经济学家阿伯·赫希曼认为,个人是以相对的标准来评判自己的福利,即通过将自己的收入和他人比较。即便穷人的实际收入增加,但是其他群体暴富的事实使穷人产生了相对被剥夺之感。因此,在发展和增长的早期阶段,人们对日益增加的不平等有相当大的容忍,但如果低收入群体不能从增长过程中受益,这种容忍会日渐消失。此即所谓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赫希曼用“隧道效应”来比喻这种情况。假定在一条行驶方向相同的两车道里发生了交通阻塞。如果两条车道的交通都是停滞的,驾驶员最初将表现出足够的耐心以期待阻塞会很快消除。如果这时一条车道的交通开始松动,那些仍然被堵的车道上的人最初的希望在增加,他们盼望很快也能开动上路。所以,最初“隧道效应”比较强烈,那些还没有开动的驾驶员会耐心地等待。即只要人们认为转机即将到来,他们会暂时容忍不公。但是,如果一条车道的交通继续畅通,并且车流越来越快,而另一条车道仍旧在堵塞,那么很快被堵的人们将会为他们面临的不公而变得愤怒,并准备采取“违规行动”。这意味着,一旦“隧道效应”消失,就有改革的潜在可能和对既有社会秩序重现安排的诉求。
是时候解决不平等了
中国的财富故事并没有成为人们追求财富的一种有效激励,因为人们知道这些财富故事难以复制,必须通过非常规的方法或借国家赋予的特权才能实现,这里面体现的是巨大的不平等。因此,即便中石化出面辟谣天价吊灯只值157万元,人们仍表现出对这家垄断国企奢华的愤怒和无尽的嘲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为世人所瞩目,但分配不公却日益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这或许意味着中国社会的“隧道效应”正在逐渐消退。小平同志晚年曾经指出:“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该是果敢解决不平等问题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