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让凡人不凡的力量,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魔杖”。但梦想实现之前,看起来似乎又如此的荒诞不经。近日,又闻阔别七年的仰融要重出江湖了。这回,有着强烈个人色彩的他带回了一个庞大的计划。他将以新能源汽车为切入点,在美国和中国组建汽车公司。据他称,在中国,一期计划投入400亿-450亿元,打造生产300万台发动机和100万辆整车基地。2012年首款车型上市。无一例外,他的计划引发业界热烈关注的同时,结果同样褒贬不一。
关于仰融重出江湖的“传闻”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有些人看来,仰融或许算得上是一个极端的理想主义者。曾经,他拖着无奈与落寞离开,直到今天,他的“造车梦”仍然有着勃勃生气。抛开仰融的计划不谈,光是这种“执念”就叫人感动。何况,多少看似不可能的“丰功伟绩”,正是在这种“偏执”、“敢于梦想”中诞生。
这些年来,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的潜力,中国汽车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国际上仍处于弱势地位。另一个值得警醒的是,目前许多中国的汽车集团还处于对国际汽车巨头浅层的模仿与追随当中。经验告诉我们,做追随者可以省去很多令人头痛的烦恼与风险,但也注定无法走在前列。中国汽车业想要“出头”,必然要创新要求异。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为仰融的大胆设想叫好!中国汽车要想超越,就不能缺少不按常理出牌的勇气、推陈出新的观念。
其实,在中国汽车业这些年取得的成绩背后,同样不乏敢想敢拼的汽车人。当年,李书福抛出“造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加一个铁壳吗?”的“白痴”言论,引来无数的“拍砖”。现在呢?吉利在中国各地都卖得红红火火。另一名汽车界的“疯子”王传福狂妄地说“造汽车就像造玩具”,如今比亚迪(33.55,0.25,0.75%)(31.9,-0.60,-1.85%)的F6等“玩具车”跑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另外,还有尹同耀、尹明善等怀抱汽车梦的人同样让人称道。
可见,荒诞一点不可怕,梦想大一点不可怕,只懂得墨守成规,眼睛里容不得异己之物才是真正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