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企家族经营占八成,富二代难挑守业重担”的报道,使我们得知中国民企以家族经营为主,辛苦打拼的第一代大多已垂垂老矣,他们面临着谁来接班的问题。这被认为是民企发展的“关口”,接不好班,民企就没前途。
一说到“接班”,国人第一反映就是儿子(就是没有儿子的和尚,其衣钵也要传给“法子”)。据说拥有千万以上资产的富翁已有二十四万,但其儿女一代怎么样呢?凡了解内情的人都不太乐观。依照“创业容易守业难”的古训,记者也很为民企担忧:“家族企业八成传不到第三代,‘富二代’难续父辈辉煌”。于是,闹得好像整个社会都要为之发愁了。
自古以来,我们是强调“克绍箕裘”的,就是父亲一代干什么、儿子一代也该干什么;儒家也提倡“三年无改于父道”。当然,这些都是指那些被社会认为“辉煌”的事业,至于被传统视为“贱业”的,即使是子承父业,谁也不会到处张扬。这与我们的文化传统分不开,而这些传统是由宗法社会和农业文明决定的。因此,凡是事涉继承,就想到血缘,儿子不肖(“不肖”就是不像父亲,这个词就浸透了宗法意识),则引为遗憾。民企富翁的儿子不能接替父亲继续发财,于是看成社会问题,甚至被人们视为“败家子现象”,这十分可笑。
如果“富二代”因有了钱,不思进取,把父辈辛苦积攒下的家业花光当净,说其是“败家子”,还名实相符。如果仅仅因为他们志不在经营企业,而更愿去干别的事业,例如去做艺术家、科学家,乃至工人、手艺人等,难道也叫不续“父辈辉煌”?长期的等级社会,使我们习惯把谋生的职业分为三六九等。据说,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总统大选时,杜鲁门胜出。许多记者向杜鲁门的母亲祝贺他生了一个出色的儿子。可老太太说,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很出色,他正在挖马铃薯。这种意识何时才能深入我们的头脑呢?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过多担忧富翁的下一代是否能当富翁家当的“掌门人”,如果真有精力关心他们,则更应期待他们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那么,第一代创造出的企业怎么办呢?如果说家族企业在海外华人中还起过一些作用(海外华人面临的是陌生的异质文化),在国内则弊大于利(现在在继承问题上就表现出来了)。当前世界办大企业的潮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样才能使生产的社会化与经营的社会化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经营实现最优化。儿女不能选择,但经营者可以选择,放弃了经营权的富翁儿女也从他们不喜欢干的事情中解放了出来,他们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会有更多选择机会。
民营企业家们应懂得家当是自己辛苦挣下的,合法挣来的财产受到了法律保护,不会无故飞走;但如果选择不好经营者,财产却可以轻易丧失。你创办的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办好办坏,也与社会有关。办好企业不仅能使财产增值,而且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不管儿女称不称职,都要赶鸭子上架,这会一害企业,二害社会,对儿女的未来也不负责任。这才是社会最应该关注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