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节目开始,请大家先看一张照片。瞧瞧这照片上的两个人,您猜他们是什么关系?这位说了,那还用问吗?您瞅这长相,这鼻子,像,这肯定是爷俩儿!哎,对了,瞧,儿子,15岁,父亲,37岁,就拍照片那会,这爷俩儿刚刚成为了大学的同学!
这张照片拍摄于1985年,当时朱磊刚考上美国斯坦福大学,而他的父亲朱敏,恰恰就在这个学校留学,比儿子高了一届,于是,相差22岁的父子俩就成了同学。在学校里,少年大学生朱磊是小有名气,走哪都有人管他叫“神童”,可朱磊觉得,作为同学,自己的父亲那才叫有名。
朱磊:肯定是我父亲更有名。那时候大家还是觉得我爸挺了不起的。
主持人:这当老爸的怎么就了不起了?从一样东西您就能看出来,您说这安身立命什么最重要,房子啊!
朱磊父子俩当时住在距离斯坦福大学10分钟车程的一个小镇上,房子有一百多平米,还有一个一千五百多平米的院子。别说是留学生,就是当地美国人,住这样的地儿也算中产阶级了。
朱磊:当时周围人就说我们怎么那么有钱啊,实际上也是我们也不一定比他们有钱。
虽然住着大房子,朱磊的父母与别的留学生一样,空闲时间都在打工,当保姆,做园丁,就连朱磊自己,也在学校的餐馆里打工,甚至连餐馆的剩饭都想着要打包带走。
朱磊:他那个是一种自助餐,所以一般就是说吃到最后都有剩菜嘛,我记得很清楚,每天就拿一个塑料桶,装满这个饭菜带回家给家里吃。因为当时很穷嘛
主持人:听听,怎么说这也算不上有钱人啊,可您知道吗,按照当时的价格,买这处房产得花差不多50万美金呢,这钱从哪来呢?哎,人家没钱,人家靠的是这儿!这房子是一个子儿没有的朱敏,纯粹靠脑袋瓜儿挣来的。
刚到美国时,为了更好的练习口语,朱敏不想住宿舍,他想住在校外条件更好的公寓,可没钱根本住不起。有一天,朱敏打听到学校附近有一个房东,手头有16间公寓出租,立马他就找房东谈判去了。
朱磊:我父亲想到,他去做这个公寓的管理
朱敏:相当于我们的物业管理一样,收房租啊,招房客,打扫打扫这些事情朱敏给房东提的建议是我来帮你管理公寓,你不用给我钱,但你得让我免费住一套公寓。
朱磊:那样的话既不用付钱又可以住到公寓。
主持人:瞧这算盘打的,精明!结果,朱敏如愿以偿,没钱倒住上了公寓。周围人还正羡慕呢,朱敏又开始动脑子了,他居然想买房子,而且说干就干,17万美金就买了一套,加上院子一共六七百平米。您说这钱又是从哪来啊?贷款啊!
朱敏自己打工根本没攒多少钱,买房子基本靠贷款,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周围人都想看看朱敏靠什么来还贷。朱敏自己呢,不慌不忙,他先买了一本书——《美国建筑标准》。
朱敏:看美国的房子怎么造的,电器安装怎么弄的、管道安装怎么弄的,然后建筑结构怎么弄的,把标准买回来以后看的差不多,然后设计自己做出来一个
自己设计,自己买建筑材料,朱敏开始在院子中间盖新房子了。
朱磊:加州的房子基本上都是木头架子,当时我记得挺清楚,把这个架子一步步搭起来,然后外面再钉上木板,我记得我干得最多的就是敲钉子,那么多钉子要敲
一家人干了小半年,把原来的房子增加了一百多平米。然后朱敏直接就把房子卖了!这一转手,就赚了10万美金。紧接着,朱敏就在学校附近买了一套面积更大的房子
朱敏:五十万,我买了一个更好的地段、更大的地,那个地有三亩地,三亩地的地方
这次朱敏粗略一算,如果故伎重施再盖房子,至少能赚50万美金。当别的留学生还在挤宿舍时,朱敏已经在美国有了自己的房子,这笔无本生意一下子让所有的留学生、甚至全校都知道了,有一个精明的中国人名叫朱敏。
主持人:您说牛不牛,怪不得朱磊觉得父亲比自己名气大呢!在他眼里,父亲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常有出人意料的点子,而且敢想就敢干。这不,朱敏又干了一件让全校都轰动的事,他揭了一个没人敢揭的榜。
这年暑假,斯坦福大学校园里贴出了一则告示,IBM公司与学校合作的一个项目招人,技术人员很快就招满了,唯独缺一名项目经理。
朱磊:那个工作别人都觉得这个要求太高了,都没敢去应聘
告示贴了三个月,还是招不到项目经理,就在这时,朱敏有点动心了,他想去揭这个榜,可又犹豫了,因为他根本不明白这个项目经理究竟是干什么的。
朱敏:这个贴出来的IBM作为研究项目,最高境界,它研究人工智能,那时候你知道人工智能,什么计算机人工智能,要求怎么样,但是我那时候电脑的水平很差,几乎不懂
朱敏对电脑几乎是一窍不通,可即便这样,谁也想不到,他还真敢去揭这个榜。
朱磊:我父亲也不怕,虽然不懂他就去应聘了朱敏:我就去敲教授的门,问他是不是还要人?
敲门的时候,朱敏也是满心忐忑,可连他都没有想到,一看到他,教授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怎么才来啊!
朱敏:当时他就讲,我们就等着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就是你。
主持人:当时这教授是什么都没问,项目经理就非你朱敏莫属了!这怎么回事?原来在学校,朱敏不仅是出了名的精明人,还是有名的好学生,门门功课不是A,就是A+,这教授对他印象那是相当不错。可您说名气再大,没有金刚钻,你揽下这磁器活怎么做?人家朱敏可不是傻大胆,心中早盘算好了。
朱敏不懂电脑,但他认识一个电脑天才,那就是自己的儿子朱磊。原来,朱磊在斯坦福学的正是计算机专业,朱敏早就想好要找儿子帮忙。可一听父亲的话,朱磊却沉默起来。
朱磊:就没想跟父亲一起干,不想靠他。
主持人:这可坏事了,什么都不懂的项目经理朱敏本来全指望儿子呢,可关键时刻这朱磊要掉链子啊,您说这要置父亲于何地呢?您不知道,这朱磊可立过誓,不与父亲合作!嘿,为什么呀?因为害怕父亲,因为一件至今都让朱磊记忆犹新的事情。
朱磊是宁波人,在他七岁的时候,有一天被父亲带着到宁波的姚江游泳,一开始,父亲背着朱磊在江里慢悠悠的漂着。
朱磊:一开始我挺高兴的,也没想什么朱敏:他不知道,他不知道你要干吗
漂着漂着,朱磊觉得不对劲了,他发现父亲已经把自己带到了江中心。
朱敏:两头一看的话,都是一望无际的。
朱磊:害怕了,怕自己被淹死
有点害怕的朱磊想跟父亲说说话,可突然之间,他发现,父亲不见了!
朱磊:把我一个人放在那儿了,我一下子吓坏了,想怎么回事朱敏:茫茫的江面,就他一个小脑袋露在外面朱磊:我太紧张了,太紧张了,怎么样乱动朱敏:哇!救命啊
朱磊大声喊着救命,拼命的挣扎,他觉得自己就要被淹死了。终于,他看到父亲了,就在几米开外父亲正看着自己。
朱磊:就拼命叫我爸来救我。特想抓住他,就不会沉下去了
然而,父亲好像并没有听见朱磊的叫声,他一动不动,只是眼睁睁的看着朱磊挣扎。
主持人:儿子都快淹死了,这朱敏想什么呢?嗨,这都是他事先计划好的!那段时间,朱敏在教朱磊游泳,家门口的姚江,父子俩天天都去,朱磊其实早都学会了,可他胆子小,必须得拽着父亲的手才能游,你要放手,马上大呼小叫的就要沉下去。这朱敏是下定狠心,把儿子带到江中央,自己突然一沉,留下朱磊一个人在那扑腾。
看着江中的朱磊,朱敏大声地喊着动作要领,同时不停的鼓励儿子。
朱敏:我说你能游的,游好了朱磊:就想怎么样想办法,怎么样游到他那能抓住他
也不知过了多久,绝望中的朱磊不知怎么的就开始游了,他游啊游,终于抓到了父亲的手。
朱磊:终于安全了。觉得很委屈,可能都哭了,我记不太清了,真的很委屈
而此时,看着紧紧抱着自己的儿子,朱敏的心里却有一种满足感。
朱敏:我希望他经过大风大浪。因为我觉得锻炼身体的部分,最主要是一个人的意志锻炼,很多人实际上都很有天赋,很大的原因就是他自己不能管住自己,我觉得这是很大的问题,
主持人:您见过这样的父亲吗?这样去锻炼一个七岁的孩子的意志力。就这件事,从此在朱磊心里埋下了一份对父亲的惧怕,很多时候,他都不愿意与父亲有近距离的接触。像父亲提出要他帮忙做IBM的项目,朱磊心里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不过,他没说出来,他不敢说出来。对于父亲的严厉管教,不管是小时候在国内,还是长大了到美国,朱磊从来就没说过一个不字。
当初朱磊刚考进斯坦福大学时,朱敏就首先给儿子约法两章。朱磊:一个就是说专心学习不要交女朋友干别的事情,第二个就是说即使住学校宿舍那段时间,每个周末也都要回家跟他们一起。
朱敏:我的想法就是不希望他完全变成一个美国人一样
朱敏还是按照国内的传统管教儿子,不过渐渐地,朱磊有点抵触情绪了。
朱磊:比如说周末想跟同学们一起出去玩啊,他们搞什么活动啊,每次都要跟我父亲吵一架
不过不管怎么吵,最后的结果都是朱磊妥协。
朱磊:当然小时候在国内待了这么多年,这种传统的影响烙印还是很深的,吵的很凶,但最终我都像好孩子一样让步了。
日子久了,父子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吵架也越来越多。
朱敏:我认为,为什么你这么好的中国孩子,慢慢的、完全,变成了我不认可的那些东西朱磊:他会说你这样做就不要你这个儿子了。当时跟我父亲的感觉,就是感觉没法跟他讲道理,谈不通
于是每次,仍然像以往一样,最后让步的还是朱磊。
朱磊:一样我还是比较听话的孩子,最后还是听他们的,虽然心里很不愿意,觉得他们说的没道理,但还是听他们的
主持人:好像这听话也成了一种惯性,对父亲,朱磊行动上总是服从。可心里的不满却与日俱增,他暗下决心,一毕业就要离父亲远点,绝不与父亲合作。他可不想帮父亲做什么IBM的项目。可您说,儿子不帮忙,不懂电脑的父亲可怎么办呢?这项目经理怎么当呢?
主持人:话说不懂电脑的朱敏做起了IBM公司的项目经理,他想要学计算机的儿子帮忙,可儿子不愿意,朱敏可就害怕了。
朱敏:我到那个地方一看,有IBM大型机、有IBM的工作站、有IBM的PC都在里面,整个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东西。我当时怕得要死。
朱敏不敢问任何人,只能自己躲在家里翻书,有时看看儿子怎么做。看到父亲这样,朱磊又有点不忍心了,他开始教父亲,可真正与父亲一起工作,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又出现了。
朱磊:命令的形式,就是说你该这么干,父亲说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忍着心里的不满,此时的朱磊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赶紧帮父亲做完这个项目,再也不与父亲共事。
朱磊:当时跟我父亲的感觉,就是说觉得很远,没法理解我没法跟我沟通。
很快,这个项目做完了,朱磊终于松了口气,可没想到,当时40岁的父亲又有了一个新想法,他打算与朱磊合作创办一个软件公司,这话一听,毫不犹豫,朱磊第一次直接回绝了父亲。
朱敏:他不希望跟我一起做,他希望自己到公司里干,我当时有一点失望,难受,再说的极端一点,以前好像儿子是我们的私人财产一样,最后发现这个私人财产好像被别人拿走一样。
主持人:朱敏感到很失落,他并不清楚朱磊的想法,他只看到儿子在全力帮自己做事,于是才盘算着靠自己精明的头脑、儿子过硬的技术到硅谷闯一闯!可是,儿子长大了,管不了了。失望的父亲另外找合作伙伴开了公司,而朱磊也开始当起了打工仔,这样到了1999年,朱敏的公司遭遇互联网泡沫,面临着灭顶之灾。
朱敏的公司股价大跌,从最高时的51美元变成了5美元,而且出现了每个季度亏损两千万美金的情况,如果再这样下去,朱敏的公司就将破产。
看到这种情形,朱磊十分担心父亲,他向父亲建议,当务之急必须降低成本来度过危机,可具体怎么做呢,朱磊不知道,朱敏也没明说。而就在两天后,朱磊得知了一个消息,父亲裁员了,但是只裁了一个人。
朱磊:把给大家分邮件的人给裁了
一个不起眼的报童,平常只管分发信件,拿的工资又不多,朱敏为什么拿这样的人开刀?大家都没看懂。
主持人:按照美国公司的惯例,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裁员,因为在高科技公司,人力成本能占总成本的70%左右。可朱敏认为如果裁员,外界肯定认为是支撑不住了,股价也许还得跌。可如果不裁员呢?那就必须让公司上下都明白,形势逼人,每一个人都得做到严格控制成本。于是,朱敏决定选一个人来传递这个信息。
对于这个人,朱敏定的标准是,第一地位无足轻重,第二公司里人人都认识。这个人就是分发信件的报童
朱敏:这个人的事情是跟每个人都有关系的,而且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小事情,但是他们知道后,朱敏这么小的事情都要管了,对我更注意一点。
朱敏辞了报童,然后做了一个大信箱,贴上每个人的名字,他要求所有员工都自取信件,没想到这个措施却引起了几位副总的强烈反对。
朱敏:他们都频频抱怨,朱敏怎么会想这个事情,我们这么宝贵的时间,还要跑到那边去拿邮件,
一看这情形,朱敏立即又公布一项新规定。
朱敏:邮件只保存一个礼拜,一个礼拜之后邮件就全部扔掉。
这下,公司内立刻风声鹤唳,原来成本已经控制的如此厉害了,一周后,报销单就减少了三分之一。
主持人:这还不算完呢,每周朱敏都要找一个部门专门挑剔他的报销单,不管有没有道理,他都要哇哇哇的发一通火,这叫杀一儆百,一个季度后,公司成本降下来300万美元,朱敏又找到了2000万美元的私募基金,危机就这么度过了。而这一切,都被朱磊看在了眼里,对于父亲面对危机时的冷静和谋略,他是由衷的敬佩,同时,这也激起了他的好胜心。
年轻气盛,朱磊觉得自己也不差,跃跃欲试也开了一家软件公司,辛辛苦苦忙乎了三年,不仅公司没什么起色,更让他沮丧的是,自己倒长胖了不少。
朱磊:我这个人实际上是挺喜欢运动的嘛,那个公司干了三年,基本上都没锻炼,所以一下就是那三年时间,一下体重就长了30斤,我是越忙的时候越胖
每天来到奄奄一息的公司,再看到胖乎乎的自己,朱磊感到了强烈的挫败感。
朱磊:当时觉得自己是到那时候为止是觉得最辛苦的人,干了几年嘛,自己付出的特别多,真的是那三年什么别的事情都没有想,都在工作上,把自己身体也给搞坏了,又没有成果,也觉得怀疑我自己的能力吧
坚持了三年,朱磊撑不下去了,他把公司交给了别人,自己躲回了家里。而这些都没有逃开朱敏的眼睛。朱敏来到了儿子的身边,开导和鼓励儿子的同时,他还在反思自己的责任。
朱敏:我也想,在想他们过去的经过,我觉得就是说给孩子这一代带来了很多的压力,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这一点没有做到,没有考虑到整个人完整的发展,比如说人的交际能力、人的沟通或者什么
回想过去的一切,朱敏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为孩子考虑,他找到朱磊,正式向儿子道歉。
朱磊:说以前在教育我们这个过程中,也犯了不少错误,所以就给我道歉,希望我理解。
这番话一讲,朱磊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朱磊:那么多年了,我也没想到他会那么直接的来跟我讲,很感动,因为我觉得到他那个年龄,一能放下这个面子,二能理解我以前在怎么样想,让我很感动
主持人:经过了这番促膝长谈,朱磊做了一个意外的决定,他主动提出要到父亲的公司,2001年,31岁的朱磊成了父亲手下的首席架构师,而在与父亲的朝夕相处中,朱磊开始喜欢上了一种运动。
这项运动就是跑马拉松,到现在,朱磊已经坚持了四年,几乎是风雨无阻。
朱磊:每天练,一周至少要跑四到五次,最多的一周加起来跑了大概100几十公里。有一天下午在练的时候,觉得自己感觉很好,然后就自己一个人跑了42公里,一个全程的马拉松。
而为什么喜欢跑马拉松,朱磊觉得是受父亲的影响。
朱磊:可能看上去跟我父亲大家感觉可能不太像,但我觉得心底我们还是有很多像的地方,我想我自己喜欢这些靠耐力的这些运动,也是像他吧,都是靠毅力挑战自我
主持人:在朱磊看来,父亲的坚毅是最令他佩服的。上山下乡时朱敏曾经当过10年农民,30岁上大学,36岁出国留学,40岁硅谷创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他的公司坚持了十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之后更卖出了32亿美金的高价,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朱敏已经57岁的时候,他又做了一个决定,回国再创业!您瞧这朱敏,一个字,牛!
2005年朱敏回国创办了赛伯乐投资公司,做起了风险投资人。一年后,朱磊也回国了,他没去父亲的公司,而是自己创办了一家信息技术公司,虎父无犬子,他想要超越父亲做国内最好的高科技公司。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父子俩不在一起共事了,可他们的公司同在一层楼,不仅门对着门,内部都还是相通的。
朱敏:我希望他超越我,做父亲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儿子某种程度上超越你朱磊:很感谢为我做的一切,也理解他,然后我也说了,我肯定会尽量做一个让他觉得自豪的儿子。
主持人:朱磊给自己的公司起名叫红杉树,这红杉树有两大特点。一个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树种之一,另外一个,红杉树虽然根基不深,但一颗红杉树与周围的红杉树的根系是纵横交错的锁在一起的,这使得它们能够抵御风暴的袭击。朱磊说自己与父亲其实就像两颗红杉树,看起来相互独立,但在根上永远紧密相连,也许父亲现在很高,但儿子以后会长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