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隐匿于高山深处的冰女久不现世,不甘寂寞般的探头一伸手,便将潇湘冻如白骨。正当她认为可以肆无忌惮地横扫大地之时,一支“铁军”用行动告诉天下:每一座重新矗立的铁塔,都见证了湖南省送变电人对电建事业如山般的忠诚。
而向元祯,正是这群“钢铁之军”的领头狮。
挺起不屈的脊梁
1984年7月,当向元祯领着西安交大的毕业证走出校门时,就像任何一个对未来惶惶不安的年轻人,他还不知道自己的明天是什么,前方有着如何的剧情正等待他去演绎。而当2008年那场百年罕见冰灾突袭而来时,向元祯或许仍旧没有意识到,自己在24年后正扮演着时代的偶像。
那一场大雪无疑击溃了很多人的神经,被冰冻住地又何止三湘大地。而作为最早向天灾怒吼一声“不!”字的湖南省送变电建设公司的统领,向元祯明白自己身负的责任是多么的沉重。
1月11日,气象部门发布雨雪恶劣天气信息,向元桢立即启动预警和应急机制。19日上午10时,220千伏艾向线47#耐张塔内线横担断裂,虽然该线路不由公司负责运维,但向元桢接到省公司的指令后,二话没说,紧急部署,迅速组织近300名施工人员,亲自到现场指挥抢险。22日21时11分,第一条南北通道复沙Ⅰ线恢复正常供电,至1月26日,共恢复了复沙Ⅰ回、复沙Ⅱ回等11条500千伏主干网架送电线路送电,保证了湖南500千伏主干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省会长沙500千伏南北通道和东西通道的畅通。
1月30日,湖南电网由抗冰保电转入全面抢修抢建阶段,也是在这一天,郴州电网与湖南省网最终解列,郴州变成电力“孤岛”。国家电网公司刘振亚总经理多次部署,要求在除夕之前,必须打通郴州与主网的220千伏通道。向元桢临危受命,一方面安排人员全力抢修鹤云Ⅰ线、华沙线、复沙Ⅰ线三条500千伏线路,另一方面迅速部署,组织500余人紧急驰援衡阳、郴州,一场异乎寻常的电网抢修大会战全面打响。经过公司全体抢建员工艰苦卓绝的顽强奋战,2月4日塘溪—城前岭220千伏线路恢复供电,打通了郴州城区第一条供电通道;2月6日(大年三十)0时25分,郴州电网与湖南电网主网联络的第一条主通道———龙塘—塘溪220千伏输电线路恢复供电。
2月7日(正月初一),向元桢风尘仆仆赶赴郴州督战、慰问抗冰抢险的员工。晚上,在湖南省电力公司召开的郴州电网抢修抢建生产调度会上,接到湖南省电力公司下达的死命令:2月16日前必须完成京广铁路郴州段10条110千伏输电线路的抢修抢建任务。10条输电线路是连接京广铁路郴州段南北的白石渡、马田墟两座牵引变电站双电源的通道,全长165公里,609基杆塔倒塌211基,且多处断线。按照正常工期必须要90天才能完成,而湖南省电力公司仅仅给了9天时间。2月8日凌晨2时05分,向元桢主持召开郴州大会战紧急动员会,研究部署抢修方案、倒排工期、责任到人。与此同时,向元桢在全省各地调兵遣将,公司5500多名抢险队员迅速从长沙、望城、衡阳、耒阳、娄底等12个抗冰抢险工地集结郴州,在165公里的战线上打响了一场抢修抢建的郴州攻坚战。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向元桢说:“招之即来,来之则战,战之能胜,是我们的传统”。这也是他的真实写照。为确保京广铁路郴州段“后墙不倒”的恢复供电目标,从正月初一到初十,向元桢一直坚守在郴州一线。正月初五到初九,向元桢带领抢修队员连续5天挑灯夜战,奋战通宵。他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饱含敬意地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向总的身影;哪里的条件最艰苦,向总就出现在哪里;在郴州的10来天,他没有一天是3点之前睡觉的,熬了好几个通宵,眼里的血丝从没消过,头上的白发也不知增添了多少。然而,正是他气吞山河的豪情,创造了电力抢建史上的又一个奇迹:至2月16日22:20,公司负责抢修的京广铁路郴州段10条110千伏线路全面恢复供电。
他就像我们的邻居
在左边这张照片上中年汉子用左手摁住胸口的衣服,努力使自己能够弯下身躯,去倾听病床上伤者轻轻地话语。在这个病室中,伤者的眼中似乎流露着一股淡然,仿佛对眼前中年汉子的关怀早已熟悉。照片中并没有感人至深的相拥而泣,伤者更没有遵循惯性思维中应该出现的受宠若惊,如同家人那细水长流的亲情,照片里的一切都显得如此朴实、单纯。若没有刻意地指明,谁又能想到,躺在床上的伤者是一名在抗击冰灾中负伤的员工。而站立的那位中年汉子正是有着“电建铁军”领路人称号的湖南省送变电建设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向元祯。
关于平易近人,街边传言似乎早有定论,你可以任意拉住一位湖南省送变电建设公司员工,询问他们对向总的印象,都能得到如下差不多的回答:他啊,总是乐呵呵地,对谁都是笑脸相迎。说到这里似乎意犹未尽,人们总是会继续发挥:有时候,真不觉得他是一个领导,就跟你是邻居一样,拍拍我们肩膀,认真聆听每一句话,好像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字。
若说光光靠着一副老好人的形象就能占有人心,那么这个世界真是过于简单。作为统领三军的人物,说的漂亮不如干的精彩,笑在自己脸上不如让手下的弟兄幸福万分。
实际上,在2006年向元祯上任之前,送变电职工人均居住面积偏低、一部分职工无住房和居住在危房、棚户房的实际困难以及基地分散、难于管理的现象一直是困扰整个公司的大难题。作为一名曾经的普通技术员,向元祯跟随公司默默奋斗了20多年,他太能了解职工对最简单的安危冷暖是多么的渴求。上任之际,便在总体发展目标中,提出了增强企业实力,提高员工收入、改善福利待遇及住房条件,迅速启动第二套住房建设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
雄才韬略描绘企业蓝图
我们常说,人不能长于言而短于行,光有宏伟抱负而没有脚踏实地,则一切便是场美丽谎言。
“一流的企业,靠的是一流的队伍”,这是向元祯上任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上任后不久,召开了公司有史以来第一次人才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了“323”人才工程目标(即到2010年,公司主业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00人;到2010年,公司在岗高级技师、技师达到200人;到2010年,建立起一支300人的高素质、高技能、年龄结构合理的新一代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制定了《2007—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外聘合同制员工招聘及管理办法》,建立了师徒合同制度。一年来,通过多渠道积极引进高校毕业生,认真组织一线员工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和职业技能鉴定,“323”人才工程取得初步成果。仅2007年一年,公司就新引进高校毕业生26人,有力地补充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40人获得高、中、初级技术职称,6人通过高级技师考试、21人通过技师考试、50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15人获省公司岗位能手称号,3人获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称号,“323”人才工程的第二个目标有效推进。向元桢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引进专业对口的大专及以上应届毕业生,目前纳入公司“323”人才工程管理的外聘员工达309人,初步建立了公司一线专业技能人才队伍,“323”人才工程的第三个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了大力实施技术装备战略,向元桢通过努力,得到了湖南省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为公司出资3100万元购置特高压大型设备,公司也在有限的资金中自筹4300多万元添置工机具设备。同时,他大力实施紧收慢支、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勤俭办企的经营管理工作思路,去年公司实现总收入24亿多元,同比上年增加138%,公司生产经营迈上良性发展轨道。
2007年,是公司历史上生产任务最繁重的一年。向元桢果断决策,确定了“立足省内,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全线推进”的工作思路,按照业主和湖南省电力公司的总体要求,安全、优质、高效、圆满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公司全年竣工110千伏及以上线路66条,总长度1740公里;竣工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工程14新7扩,竣工变电容量5205兆伏安,创下了历年来开工、在建、投产项目最多的纪录。尤其是星城、鹤岭、牌楼三个500千伏变电站,金霞、江华、九华、永安、望城、慈利、宁乡西七个220千伏变电站,在工期压力和施工难度非常巨大的情况下,向元桢多次亲临现场指挥、督战,确保了工程按期竣工、如期投产,为长沙电厂电力顺利送出、湖南电力送广西提供了有力保障。西北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和广东500千伏台山电厂至香山线路工程双双获得“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和“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公司自1998年省政府开展“重点建设施工先进单位”以来,连续9年获此殊荣。
向元桢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着力转变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完成总产值16.8亿元,较上年增长64.7%;施工产值16.468亿元,增长64.51%;主营业务收入16.39亿元,增长83.74%;全员劳动生产率34.735万元/人·年,增长60.51%。尤其值得浓墨重彩的是,在向元桢的亲自组织和部署下,公司在我国首条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中连中三元,成为目前国内惟一一家同时中标特高压变电安装、大跨越和普通线路工程的送变电施工企业,标志着公司在世界一流电网建设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综合实力已在全国送变电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话题回到前面,职工的困难源于企业的艰难,解决住房危机若没有强硬地经济实力为基础,那么一切都是空谈。换句话说,企业的成长与突破关切到每一个员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员工能够幸福的入住新房只是这场企业改革成功背后的一个缩影。而湖南省送变电建设公司之所以能成就经济指标上的“三级跳”,一方面说明公司确实具备着强大地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不得承认向元祯才是引领湖南省送变电走向电建航海之路的最佳掌舵人。
或许在每一个湖南省送变电建设公司员工的心中,向元祯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指向明天的勇气,更多的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负责任”的电建铁军精神。其实没有人能够去猜测未来会如何,但前方的路途却又在步步迫近,因此人们回首那荆棘密布的过往时,不能忘了这位在枪林弹雨中吹响责任集结号的勇士。